不过和之前的 hmd 发布会不同的是,这次发布会是 hmd 前 CPO Juho Sarvikas 宣布离职后 hmd 举办的第一场发布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2c5875a7c600c33f079dec02a4d5134/916e8f82b9014a901fa502f3be773912b21bee5b.jpg?tbpicau=2025-02-23-05_de336fa8fed3e710bf8b582c2c92d4e5)
同样不同的还有产品的命名法则,从 4 月 8 日开始,hmd 放弃了数字 + 小数点 + 数字的命名方式,转而采用字母 + 两位数字的命名方式。新命名方式和原有命名方式对应如下: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6af1a1de1246b607b0eb27cdbf91a35/40851b178a82b901a236877d648da9773812ef5b.jpg?tbpicau=2025-02-23-05_2e3bc1fc5fcead3cf5310a6de2fecc06)
Nokia C 系列主要用于替代此前的 Nokia C 系列以及 Nokia 1 系列产品,意为 Connection (连接),主打入门。通过低廉的售价(比 hmd 的中高端功能机还便宜)让原本只能负担得起功能机的用户也能使用通过 Nokia C 系列切换到智能机进行使用。
而 Nokia G 系列则为中端机,主要用来替代之前的 Nokia 2 系列到 5 系列,意为 Good、Great(好),不过和之前 Nokia 中端产品在不同价位段也有各自的卖点(例如 Nokia 2 系列就主打续航和双扬声器)不同的是,Nokia G 系列更偏向于水桶机的参数配置——其实在今年发布的 Nokia 5.4 和更早发布的 Nokia 3.4 上我们也已经能看到这样的苗头了。
Nokia X 系列则为中高端到旗舰机产品线,代替 Nokia 6 系列及其以上的机型,意为 eXperience ,主打诺基亚的坚固耐用以及行业流行的新技术。换言之,Nokia X 系列的产品定位和配置思路是最接近之前 hmd 乃至诺基亚体系产品的——即有较高溢价、且这些机器的某些规格会相对于其他同配置的机器突出一大截:例如在 Nokia 7.1 这种骁龙 636 机器里塞通常只有旗舰机才会用的 PixelWorks 芯片。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c821a1e1b3387449cc52f74610ed937/05fbbc014a90f603992bd8092e12b31bb151ed5b.jpg?tbpicau=2025-02-23-05_e6350b82ffdc5daf55d07d78a3a4ea0d)
除了产品定位以外,不同系列的服务定位也有所不同:例如目前发布的 X 系列新机在欧洲会有三年的系统功能更新(也算是赶上了目前安卓旗舰机延长功能更新支持时间的潮流)以及延长质保。而 C 系列则只有两年的月度安全更新,没有系统功能更新承诺。
而每个系列的后两位数字则分别表示定位和代数:十位数越高产品越高端,而个位数越高则代表机器越新。
新命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诺基亚手机的产品线,并缓解了 hmd 不同定位区间产品更新速度不同导致测产品型号套圈问题。
例如原来 hmd 中端和中低端产品只有 2、3、4、5 四个定位,定位高半档的机器在国际版里通常得用 Plus 这样的后缀区分,而现在对应中端产品的 G 系列现在一共有 9 个定位的型号可供选择。让 hmd 的中端产品可以细分更多不同价位段的产品。
而看过之前几期产品发布的朋友也会发现老版的命名方式和 Lumia 时期一样,由于不同产品发布周期的不同,hmd 不同定位的产品有型号套圈的问题,例如第四代就发了四款产品(1.3、2.3、5.3、8.3)后面就开始发第五代了,使用新命名方式之后不同价位段的产品可以分别按照自己的更新速度进行更新。相对来说没有之前绑定地这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