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34,599贴子:12,540,272
  • 19回复贴,共1

明朝殉葬事件的疑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实录》中丝毫没有记载明太祖重拾人殉制度的话语,反而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都有明确的记录,建文帝因为皇权斗争失败,死于非命,制度上的配置自然不按规矩。作为官方认可的殉葬制度,这点没必要藏着,可是《明实录》没有记录,明太祖到底有无制定人殉制度,非常值得怀疑。
言明太祖殉葬制度的最早文书,是其死后二百年,王世贞著的《皇明异典述》。原文为:

明太祖遗诏并无嘱咐后妃殉葬,《明实录》也没说,《皇明异典述》也没有道明,仅仅是永乐处理建文旧臣时,发现几个殉葬宫女的家庭。这几家肯定不是给建文殉葬,因为建文没资格时间,王世贞就将之称为太祖朝“天女户”。
《明实录》没有明太祖殉葬记录,《明史》自然抄《皇明异典述》,可是照样说不出所以然:

含糊的说宫人多从死,没有说出殉葬人员姓名,即使是张凤、李衡等天女户家人,也是建文、永乐时期出现的。
历史上,明太祖反对愚孝,对割股治病、埋儿奉母的事情深恶痛绝,有人敢效仿,不仅没有嘉奖,反而要打棍子充军。这样的人,对性命应该是尊重,不会无故残害。然而,明成祖上台之后,愚孝的风气渐渐回来,以孝为名的自残行为被褒奖。
明太祖和明成祖截然不同的孝道态度,结合明朝的社会主导思想,似乎可以接受殉葬制度到底谁开启。
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理学思想,在明初洪武时期的环境中,并不太被尊重。农民出身的皇帝,忙着稳定民生,大力建设学校、水库、交通。面对外部威胁而,举大兵不断北征,国家处于不断的大工程中,以实干为主。
明成祖得位不正,叛乱的经历让人指着脊梁骨骂不孝子,于是他就将理学推上来,宣誓他是尊重人伦孝道的人,对二十四孝更是大力推崇。
理学以人伦维护统治,崇尚灭欲守节。皇帝的妃子殉葬应该是他们捣鼓出来的,这点从殉葬后妃名单最能体现。
明太祖,仅野史记载宫女从死;明成祖,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称朝鲜籍宫女韩氏、崔氏殉葬;明仁宗,贞惠淑妃王氏、惠安丽妃王氏、恭靖充妃皇氏;明宣宗,端静贵妃何氏、纯静贤妃赵氏、贞顺惠妃吴氏、庄静淑妃焦氏等十人有名有姓。


IP属地:四川1楼2021-03-26 17:29回复
    想想,明太祖不用人殉。理学家方孝孺教育的建文帝,以孝道羁绊,鼓动建文帝给明太祖殉葬几个人;明成祖仅把理学作为工具,对殉葬制度没有多同意,于是殉葬几个宫女;明仁宗深受理学熏陶,殉葬三五个有名有姓的妃子;明宣宗看老爹这样,便默认殉葬制度,十个有品级的妃子殉葬,这点也可以怀疑后宫以殉葬制度坑杀对手,比如那个大名风华演的太后,历史上真是妖妃。


    IP属地:四川2楼2021-03-26 17:34
    收起回复
      明太子朱标去世,有记载让人殉葬吗


      IP属地:四川3楼2021-03-26 17:34
      收起回复
        殉葬这事搁在朱元璋身上本事就很怪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3-30 17:27
        收起回复
          朱元璋开启殉葬 不光皇帝 亲王的女人也是 《大明会典》和朝鲜的《李朝实录》都有记录 2006年,考古学家发掘了郢王朱栋的墓葬,,除了当时的王妃郭氏,还有六个郢王侍妾的女子也被殉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1-14 07:39
          回复
            朱元璋开启殉葬 不光皇帝 亲王的女人也是 《大明会典》和朝鲜的《李朝实录》都有记录 2006年,考古学家发掘了郢王朱栋的墓葬,,除了当时的王妃郭氏,还有六个郢王侍妾的女子也被殉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1-14 07:39
            收起回复
              我说啥呢?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08-19 08:56
              回复
                你们继续,我看着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8-19 08:56
                回复
                  明英宗最大的贡献就是废除人殉制度,不管他在国政上如何拉胯,废除妃嫔殉葬制度功德无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09 20:48
                  回复
                    经过清朝后历史就很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17 22:46
                    收起回复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首开明代妃嫔、宫女殉葬之恶例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薨,遗诏规定,侍寝的四十名妃嫔全部陪葬,与其一起葬入孝陵。《明朝小史》卷三记载:“太祖崩,侍寝宫人尽数殉葬。”自此明朝人殉制度正式开启,朱元璋的殉葬人数为明朝人殉之最。其后的明成祖朱棣也延用了人殉制度,《李朝实录》中详细记录了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死后宫人殉葬的凄惨境况:“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4]321在为明成祖殉葬的三十多个人中,有两名为朝鲜进献的美人,一为韩氏,一为崔氏。临死时,韩氏曾向明仁宗苦苦哀求,希望仁宗能放她回国赡养老母,可仁宗不为所动,韩氏对着她的乳母哭喊“娘吾去”,话还没说完,木床便被抽去,客死他乡。明仁宗朱高炽时,殉葬人数有所减少,仁宗在位仅一年时间,据仁宗遗诏记载:“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即便这样,仁宗的献陵仍有五名妃嫔为其殉葬,五人中贵妃郭氏地位最高,也是明朝历史中殉葬地位最高者。
                      关于明英宗废除人殉一事,《皇明书》中记载:“天顺八年甲申春正月,上有疾大渐,命太监牛玉执笔,口占遗令三:一、东宫即位后百日婚;二、定后妃名分;三、止嫔御殉葬;四、殡殓器服勿过侈。书毕,命玉持诣阁曰:‘命阁下为朕润色。’玉至阁,大学士贤及陈文、彭时奉之惊怆,太息曰:‘言关大体,非上英明不及。’”[7]《神寄笔谈》载:“我朝高庙、文庙、仁庙、宣庙皆用人殉葬,至英宗临崩时,召宪庙谓之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孙勿复为。’”[8]英宗驾崩之后,宪宗按照遗诏未给英宗实行人殉制度。在宪宗去世后,也曾遗命后人,不准用人为其殉葬。明朝人殉制度,经英宗、宪宗两任皇帝的明令禁止与实行,终于被废除。
                      关于英宗本人:
                      英宗幼时登基由其祖母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张氏性格温厚贤良,行为端庄,时时教诲英宗要勤俭节约,多行善政。在张氏的谆谆教导之下,英宗养成了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的性格,而且他九岁一登基,首先便面临着为其父追封殉葬妃嫔一事,这使得英宗幼小善良的心灵受到深刻的触动。因此在英宗13岁时,他便出手制止过殉葬,即正统四年,周宪王朱有燉薨,英宗即下旨妃夫人等不必殉葬。但是晚了一步,御旨到达时她们已经殉葬死了,这件事对英宗触动很大。
                      据《明史纪事本末》载,景泰帝死后,英宗本打算让景泰帝废后汪氏也一同殉葬,后大臣李贤劝道:“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废弃,与两女度日,若令随去,情所不堪,况幼女无依,尤可怜。”英宗听了,“恻然曰:‘卿言是。朕以为弟妇且少,不宜存内,初不计其母子之命。’”[10]
                      英宗废除人殉在当时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以至当大臣们得知后令群臣惊愕,“臣等钦诵毕,皆叹曰:‘所言关大体,非英明不能及此,而止殉事尤高出古今,真盛德事也,不须润色。’言毕时,不觉泪下”。


                      IP属地:吉林15楼2024-07-24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