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建设性新闻是近年来西方兴起的新闻理念与实践。作为传播学在发展中涌现出的新兴研究成果,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报道方针,本文通过对于建设性新闻来源的脉络追溯,试图归纳其作为一种新兴理念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实践特征。探讨建设性新闻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媒体强化新闻舆论监督,重塑媒体的公共价值,提升主流媒体的话语影响力。
研究现状:建设性新闻概念始于2008年,它最早是由丹麦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乌尔里克·哈格鲁普(Ulrik Haagerup)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提出,他试图打破新闻业奉行已久的传统“冲突新闻学”理念,以便在社会环境发生显著改变的当下,新闻业化解信任危机保持权威性和专业度。另一位丹麦媒体人与凯瑟琳·吉伦斯泰德(Cathrine Gyldensted)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其中,强调新闻报道不单单是对于事实的呈现,更是鼓励新闻工作者在提供社会信息服务时要考虑受众需求,并进一步促进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并推动问题解决,以此带来积极的社会效果。该概念一出,近些年来在欧美业界和学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乌尔里克·哈格鲁普领导成立的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建设性研究所(Constructive Institute of the Danish University of Aarhus)专注于对建设性新闻的研究,西方也涌现出了一批以建设性新闻为传播己任的媒体。因建设性新闻和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新闻建设性理念有着相似之处,近两年我国专家学者也加大了对于建设性新闻理念的讨论,2019年11月,“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了各自对于建设性新闻概念阐释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