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宰相安童是京师乐亭人
元代忽必烈时期最年轻的宰相安童是乐亭人,元代历史文献也有相关的记载。请见《元史》卷一百二十六,中华书局版第3084页的安童传。
(1)元代宰相安童是在“京师”乐亭去世的。“至元三十年(1293年)春正月,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年四十九,雨木冰三日。世祖震悼曰:人言丞相病,朕图弗信,果丧予良弼。诏大臣监护丧事”。大德七年成宗制赠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忠宪王“碑曰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子兀都带”。“兀都带器度宏远,世祖时袭长宿卫,父安童殁,凡賵賻之物一无所受,以素车樸马归葬只(之)蘭秃先莹。奉母以孝闻,子拜住,自有传”。这个兀都带是安童的儿子又是元英宗时期宰相拜住的爹,所以元英宗的宰相拜住又是安童的孙子,拜住宰相在“南坡事件”中血洒宫廷,英年早逝,实为可惜。“南坡”就是倴城以北村民对今天倴城北河的称呼,今天滦南泡里、胡家坡一带的人们,还给倴城的北河叫“南坡”,并且有地方史料为证。我们从安童传里的“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的记载,可以知道安童是乐亭人,还可以推知安童的生父霸突鲁也是乐亭人,由此我们还可以推知入关后的整个木华黎家族也是在河北乐亭。
安童是在河北唐山乐亭这个“乐安里第”去世的,并且以“素车朴马归葬”在乐亭“蘭秃之祖茔”。这个蘭秃祖茔在乐亭县城东十华里,今天的乐亭“蘭秃”多写作同音的“兰坨”。文革前,这些坟茔还都存在,文革后,这些安氏祖茔都被平掉了,不过现在还能找到基本准确的地址,木华黎以下的家族逝者可能都埋葬在这里。“乐安”是乐亭又一个历史地名,始于汉代的乐安亭,后来简称乐亭。“里第”是自家的宅院,“里”也可以称谓胡同,也叫里巷。“第“就是“府第”的单称,是“宅院”或者“居所”的又一个称呼。所以安童出生在乐亭,也是在乐亭这个“乐安里第”去世的。安童去世时,当年的京师乐亭还有“雨木冰三日”的文献记载。我们深入研究自然环境中的“雨木冰”季节现象,正月十九日这个季节 “雨木冰”的自然现象,不可能发生在正蓝旗草原。
(2)雨木冰的季节见证
雨木冰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多发生在沿海内地的早春或者晚秋。这个季节的雨加雪天气,落在树枝上结成的冰,称为“雨木冰”。雨木冰现象发生后,蔚为壮观,树木皆白,天地素然。安童去世后,发生的“雨木冰”现象,寓意天地为之含悲,万物为之戴孝的天意。发生“雨木冰”自然现象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都很强。在安童去世后,春正月19日的正蓝旗还是严冬的雪季,不会有这种“雨木冰”的自然现象。正蓝旗所谓的上都草原遗址没有高大的树木,也不会有雨水落在大树上结成的冰。在雨雪交加时产生的这种“雨木冰”天气现象又区别于“霜满天”,“霜满天”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大雾天气在树上结成的霜,“雨木冰”是雨加雪天气落在树木上形成的冻雨。“霜满天”是晴天的大雾由雾水在树木上结成的霜雪,大雾散去后,在太阳底下是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观。“霜满天”的先决条件是晴天,而“雨木冰”的先决条件是阴雨天气。所以只有在沿海地区空气含水量高的地方和东北个别地方才有雾凇这种现象。在冀东,当地人给这两种自然现象都称其为树挂,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安童传中“雨木冰”的表述是树介。
春正月里的“雨木冰”现象,肯定不会发生在正蓝旗草原,正蓝旗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高原,这里冬季寒冷,常年干旱少雨雪,空气里的含水量稀少,正月里气温还很低,正处在下雪的季节,季节气温既没有“霜满天”也不会有“雨木冰”的现象。春正月北京大都有“雨木冰”的现象,但是北京的大都没有乐安城,乐安城是乐亭,见《晋书》载记篇卷一百六有“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有同样的记载。安童在京师“乐安里第”去世后,春正月19日有“雨木冰三日”的记载,这种京师自然天气现象与乐亭的自然天气季节是一致的,所以元代的乐亭也是京师范围。
雨木冰就是“冻雨”,这种“冻雨”也叫“木介”,安童是在正月十九日去世的,这个文献还可以参见元明善存世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这个碑铭载《元文类》卷二十四,吉林出版社“四库全书荟要”本第254页,原文有相同的记载。安童“三十年正月十九日,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春秋四十有九”“及薨,木介三日。天下闻之,识与不识,无不惊哀”。“家老一无所受,素车樸马归葬济蘭图先茔”。这个记载与《元史》中安童传的墓葬地点是相同的,“蘭图”就是今天老奤话同音的“兰坨”。“木介”即“雨木冰”,《汉书》五行志及《旧唐书》五行志都有这个记载。由“雨木冰”的自然季节现象确定安童去世的京师地点就是乐亭,当年的乐亭就属于京师,这个京师就是元上都,史料是清楚的。自然季节的天像规律是无法用文字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