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歌打油吧 关注:90贴子:6,312
  • 4回复贴,共1

——汇集【老王的故事】(可以回复、禁止发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1-03-04 18:22回复
    【前言】,这是我的《回忆录》,不过拉拉杂杂地写了好几年,网名又被迫
    改换了好几次。现在重新整理一下,在此争取写得略微完整一些。
    ——为了减少篇幅,便于阅读,要求吧友们不要单独发帖、贴图片 !
    =========================================================
    【回忆录——老王的故事】
    -------------------------------------
    第1节:《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
    从根儿上说,我们家是山东人,据说是山东琅琊王一支的后人。
    清朝末年民不聊生,大批山东人逃往关外谋生,陆路的多走山海关。
    但是,关外乃满族龙兴之地,对汉族人口逃亡关外,一向是严加防范的。
    所以,我家几十口人没有越过长城,就在昌黎、卢龙一带滞留、居住下来了。
    到民国初年,我们老王家在昌黎一带发展的不错,可谓殷实富足。
    到我爷爷那辈儿时,男的 8人称为当地【八龙】,姐妹 5人称为【 五凤】。
    我爷爷行七,人称七爷。好在,我家的家风朴实、崇尚节俭、长于劳作。
    我老爸生于1916年初。他从十几岁起,就自己到关外打工、当学徒去啦。
    因为卢龙城外多是黄土坡地,产量少,兄弟多,为了减少家里吃饭的人。
    闲话少叙。
    1946年10月,我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二道河子。房子是日本人丢弃的二层小楼。
    那时,我有一个大两岁的姐姐。妈妈 22岁,就是个家庭主妇。老爸做小生意。
    到1948年,我二岁时,正好赶上“ 长春被围”,蒋军受困,老百姓更是没了活路。
    此时,我老爸突然被驻军抓起来了。老妈急得不行,抱着我、拉着小姐姐,
    去卫戍司令部打探。总算问着了,说是【通·共】。老妈只好找关系花钱、捞人。
    我家楼下就是个国·军的上校团长。老妈只好求他的太太,帮忙打通关系。
    凑了几根金条,老爸被放出来了。他说,其实就是楼下的团长使坏、捞钱,
    才把老爸弄进去、榨钱的,这些人要为逃跑做准备呢。。
    看这个架势,长春是不敢再住了,逃吧 !楼上的家伙式都扔了。
    花点钱,买通了城郊结合部的国·军哨兵,一家人逃出了围城。
    这一大家子,除了父母,还有我们的二姨约14岁,大舅约10岁,
    还有的就是姐姐和我了。
    从围城出来,有大车就坐一会儿车,没有车就得自己走。
    据我妈说,别看我才 2岁,腿脚比我的小姐姐还利索呢,还能走些路呢。
    就这样,一个多月,走到了辽宁沈阳。
    ( 未完,待续)


    2楼2021-03-04 18:37
    回复
      第1节(续):《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
      一家人到了沈阳,那里也不是久留之地。
      辽沈战役接近尾声,沈阳还没解放,外逃的人群很多。
      老爸从沈阳的朋友那儿借了些钱,又托朋友、花重金买了去天津的飞机票。
      这个飞机,是国·军运输物资的运输机,返回时为了捞外快而私下出售的。
      一家老小到了天津,直接去了天津和平路【劝业场】对面,李叔家的小楼。
      李叔是老爸的铁哥们儿,特讲义气。老爸做买卖挣了点儿钱,全存在他那儿。
      见了老爸,他二话没说,把钱都给老爸了,这是我家能立足北京的全部家当啊。
      天津小住之后,一家六口就回了老家昌黎县城。
      老爸没闲着,立马开了个粮食店,叫【东泰隆】,在县城东关。
      没想到,这里老王家的七大姑、八大姨、这个叔、那个爷的,闻讯全来到。
      有的吃、有的拿、有的借,闹得不亦乐乎,应接不暇。老爸赔进不少银子。
      老妈一看,这还了得 !长此下去,买卖办不成,孩子们也得搭进去了。
      老妈一咬牙,扔了铺子、走人,全家去北京(那时还没和平解放,还叫北平)。
      好在,老爸是个随和人,一般来说都听我妈的话,说走就走了。
      1948年,那时候的北平,还是很平静的,出来进去都很随意。
      在宣武门附近的朋友家住了几天。又到旧鼓楼西大街的朋友家住了几天。
      老爸要找事儿做,还要找价钱合适的房子,又来到西直门内南小街一带。
      咱们吧里有朋友提到了【官园】,我们就在那里暂时落脚了。
      那时的【官园】很大,是我老爸一个朋友的后花园,里面有房子、廊子、亭子等等。
      据老妈回忆,有一回听着天上有飞机的嗡嗡声,她到外面找我们两个小孩子。
      看到我和小姐姐都趴在廊子的地上,手捂着耳朵,是躲避空袭的样子。
      后来小姐姐说,这样子做是弟弟的主意。其实,那时的我才二岁多啊。已知道惜命!
      在【官园】住了好多天,老爸在西面的【永祥寺夹道】买下一个小院子。
      院子不大不小,正好半亩地,有三间北房,三间西厢房。一家六口住下挺好。
      从此,我们一家人在北京算是落地生根了。从此,也可以对外声称是【北京人】了。
      其实,现在的北京人中,大部分是早期的、近期的、现代的【北漂】。
      我老妈有见识、有魄力,70年前就下决心【北漂】,真的是让我们佩服啊 !


      3楼2021-03-04 18:47
      回复
        第 2 节:《在永祥西巷的日子》
        ============================================================
        关于【永祥西巷】的基本情况,吧友【香饵老兵】在《老北京吧》作了详尽介绍。
        大面儿上我不重复,细节上再做些补充。【永祥西巷】原来叫做【永祥寺夹道】。
        在东边入口处,有一座【老虎庙】,有2平凡米就不错了,那时候住了二位老夫妇。
        他们以乞讨为生,早出晚归,睡觉时腿都得伸到庙门外边。门外有一个石虎,如图:

        (图片是百·度·图·库里找来的,形象近似,不是原物)
        这个小庙,大概是文革期间给拆了,老夫妇早就不知去向了。
        胡同共有1——4号门牌。1号是个独院,进深大约30多米,是个旧官僚的居所。
        北平解放后被政府 收回,分配给一位解放军的将军,据说中间换过一次主人。
        2号是个小院,有三间小北房、二间南房,院子很小。3 号门就是我家了。
        我曾经丈量过此院,面宽 10米多一点儿、进深 30米多点儿,面积有半亩地。
        隔墙是 4 号,是个高门大院,我家的院子就是从这个院子的主人手中买来的。
        我家院子,原来是这家养马、栓大车用的。快解放了、用不着了,才低价卖了。
        在城里有半亩地的院子,不管是当时,更别说是现在,都当真的不小了。
        说几件事——
        1、我家养了一条大黄狗,真的忠心耿耿。俗话说 ,狗眼看人低,专咬送煤的工人。
        有一次工人来送煤,我抓不住。它窜出去就把人家大腿咬了。过几年打狗时被抓走了。
        2、我家正房后面还有一个宽约 3米的后院,所以先后养过山羊、鸡、鸭、兔子,等。
        既然养了,杀了吃肉就得自家动手。以前是老爸动手,七八岁开始就由我动手了。
        3、院子大了,总得种上一些树木植物。院子里原来有臭椿树、榆树。我们自己种了
        枣树、腊梅树、珍珠梅树等。空地上种各种蔬菜就甭说了。记得我小学三年级左右,
        去护国寺的花店,买了二枝玫瑰香【葡萄插芊】,也就一扎多长。很快就发芽了。
        两年后结葡萄了,真的甜。后来搭了葡萄架,到唐山地震、北京搭棚时,就搭在那儿了。
        4、家里都爱吃大肉,那时不富裕难买好肉,老爸时常买来大猪头,就得自己收拾。
        在东院墙下,砌起了一个大锅台,下边烧火筷子烙猪毛,大锅烧水煺猪毛。
        最后用大锅炖猪头,吃起来真香啊。还有很多日常乐事,慢慢说吧。
        1949年夏天,我大弟弟在这儿出生了。
        1952年入冬、1954年入冬,我的二弟、三弟又在这儿出生了。
        ( 未完,待续)


        4楼2021-03-04 19:58
        回复
          第 2 节(续1)《在永祥西巷的日子》
          ============================
          【永祥西巷】的基本情况。(这是【老北京吧】的吧友帮我搜集到的资料)
          ========================================================
          永祥西巷,呈东西弯曲走向,东起永祥胡同,西至西直门南顺城街,全长124米,均宽4米。
          清代因位于永祥寺附近泛称永祥寺。1965年,以永祥胡同为界,此巷因位于西侧而定名。
          永祥东巷,呈东西走向,东端分为二岔,均在西直门南小街,西端在永祥胡同,全长68米,
          均宽3米。清代因位于永祥寺附近泛称永祥寺。
          永祥寺始建于明代,原为明太监故居,太监去世后称永祥寺。清康熙年间重建,
          并立“重建永祥寺碑”,上书“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立”,额题:“重修碑记”,
          阴额题:“万古流芳”,碑文由(清)王泽弘撰并书。碑已毁,碑文拓片现存五塔寺。
          永祥寺在民国期间已改为民居,现拆平房改建成楼房。
          北京市第 113 中学,位于永祥胡同3号,为普通中学校。1995年2月并入北京外事学校。
          学校原址新建6层宾馆一座,为二星级学校实习宾馆。
          2008年奥运会前,宾馆转租给私人,叫如家快捷酒店。
          =====================================================================
          (老王说明:我家就住在 113中学主楼后边的永祥寺夹道,后来搬迁到【如家酒店】的南边。
          我大姐夫就是 113中学的语文老师,我最小的弟弟也在那里上初中,直到文·革中断学·业)


          5楼2021-03-04 2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