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在基层“落地生根”?又如何培育优秀人才在基层“开花结果”?这是奉新县上富镇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2020年6月,宜春市公开招录1000名大学生专职村干(党建宣传信息员)。日前,13名年轻的大学生专职村干通过层层选拔,已全部到岗到位。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道路上,上富镇先行先试,积极构建大学生专职村干培养体系,确保大学生专职村干“引得进”“留的住”“用得好”,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成长成才,绽放最美芳华。
精心选配,为专职村干扎根挑选“土壤”
“这些大学生专职村干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说明自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方式,加深对他们个人情况和能力的了解,再结合各村实际,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到人岗相适。”上富镇党委书记温宁说道。
基于如此考虑,该镇在大学生专职村干报道的第一天,便组织13名专职村干去到各村参观,了解基本村情村况,随后进行岗前面试,由班子成员担任考官,根据村干的自我介绍、答题表现和随机问答情况,进一步了解专职村干的综合素质及其分配意愿。按照公平公正、人岗相适的原则,紧盯村“两委”换届结构性要求,召开党委会讨论研究,为大学生专职村干合理确定任职村,确保大学生专职村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23岁的小伙子罗剑,是其中一名大学生专职村干,了解到其原先学的是经贸专业,对网络电商有一定的了解,便将其安排在准备发展电子商务的白源村任职,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动村里电商产业发展。与罗剑同龄的邓盈,是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该镇因“人”制宜,将其安排至全县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示范点董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悉心呵护,为专职村干培育搭建“温室”
13名大学生专职村干,平均年龄24岁,如何让这些年轻血液在“回流”农村基层后不出现“倒流”、甚至“外流”,该镇“由外至内”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留得住”,首当其冲就是要“住得好”,为解决专职村干“水土不服”的问题,该镇出资10万余元,将原便民中心装修改造成专职村干宿舍,确保让专职村干有“家”的归属感。针对专职村干“新兵”到任没有交通工具的问题,计划安排3万余元给专职村干配备13台电动车,确保专职村干居住舒适、出行便利。同时,安排专人对大学生专职村干进行日常管理,建立大学生专职村干微信群,积极加强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并计划在春节前组织专职村干参加机关干部的文娱活动,丰富大学生专职村干的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基层生活,真正在基层安身、安心、安业。
细心关爱,为专职村干成长播撒“肥料”
大学生专职村干既要“引得进”,也要“用得好”。为了更好地锻炼13名专职村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群众打好交道的本领,帮助年轻村干们尽快成长,该镇充分利用“3+1”传帮带学机制,确定一名挂点班子领导、一名驻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与专职村干结对帮带,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练,带领村干冲在基层一线、干在前头。构建以“平时管理、季度督查、半年述职、年度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评链,制作专门的大学生专职村干工作手册,要求大学生专职村干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记录平时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在每周一的村“两委”工作例会上汇报一周工作学习情况。
此外,该镇还将大学生专职村干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任务完成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终工作考核挂钩,给村干交任务、压担子,并要求各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专职村干开展工作,不断增强为民干事本领,发挥优秀人才的应有力量,真正实现为乡村蓄才,为振兴聚力。
精心选配,为专职村干扎根挑选“土壤”
“这些大学生专职村干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说明自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方式,加深对他们个人情况和能力的了解,再结合各村实际,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到人岗相适。”上富镇党委书记温宁说道。
基于如此考虑,该镇在大学生专职村干报道的第一天,便组织13名专职村干去到各村参观,了解基本村情村况,随后进行岗前面试,由班子成员担任考官,根据村干的自我介绍、答题表现和随机问答情况,进一步了解专职村干的综合素质及其分配意愿。按照公平公正、人岗相适的原则,紧盯村“两委”换届结构性要求,召开党委会讨论研究,为大学生专职村干合理确定任职村,确保大学生专职村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23岁的小伙子罗剑,是其中一名大学生专职村干,了解到其原先学的是经贸专业,对网络电商有一定的了解,便将其安排在准备发展电子商务的白源村任职,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动村里电商产业发展。与罗剑同龄的邓盈,是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该镇因“人”制宜,将其安排至全县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示范点董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悉心呵护,为专职村干培育搭建“温室”
13名大学生专职村干,平均年龄24岁,如何让这些年轻血液在“回流”农村基层后不出现“倒流”、甚至“外流”,该镇“由外至内”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留得住”,首当其冲就是要“住得好”,为解决专职村干“水土不服”的问题,该镇出资10万余元,将原便民中心装修改造成专职村干宿舍,确保让专职村干有“家”的归属感。针对专职村干“新兵”到任没有交通工具的问题,计划安排3万余元给专职村干配备13台电动车,确保专职村干居住舒适、出行便利。同时,安排专人对大学生专职村干进行日常管理,建立大学生专职村干微信群,积极加强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并计划在春节前组织专职村干参加机关干部的文娱活动,丰富大学生专职村干的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基层生活,真正在基层安身、安心、安业。
细心关爱,为专职村干成长播撒“肥料”
大学生专职村干既要“引得进”,也要“用得好”。为了更好地锻炼13名专职村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群众打好交道的本领,帮助年轻村干们尽快成长,该镇充分利用“3+1”传帮带学机制,确定一名挂点班子领导、一名驻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与专职村干结对帮带,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练,带领村干冲在基层一线、干在前头。构建以“平时管理、季度督查、半年述职、年度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评链,制作专门的大学生专职村干工作手册,要求大学生专职村干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记录平时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在每周一的村“两委”工作例会上汇报一周工作学习情况。
此外,该镇还将大学生专职村干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任务完成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终工作考核挂钩,给村干交任务、压担子,并要求各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专职村干开展工作,不断增强为民干事本领,发挥优秀人才的应有力量,真正实现为乡村蓄才,为振兴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