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微笑曲线,就像一个人的脸上在笑着:一端是所谓的设计研发和品牌销售,另一端就是资本投入;两头都在海外。有人占有资本收益,有人占有技术收益,而加工的这波占有的收益最低,就像是在下巴颏,在最底下的层次,即使产业升级,留在国内的收益率仍然很低。同理,大家也都知道,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获利水平一般在20%左右。后来有所降低,大约也在17%左右。而国内的企业只是赚点加工费。所谓三来一补留在当地的这部分收益大概低于百分之十。
于是也就有学者做过客观分析。张曙光和盛洪是10多年前吧?曾经做过一个分析:我们的沿海三来一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只有两个收益来源,一是应付未付的劳动力的社会租。也就是说流动打工者本来应该有劳动力再生产开支,比如说子女教育、员工培训、养老医疗等等,该付却没付。那就等于是沿海企业向这种低端外资让度了劳动力应得的福利。所以这叫做“社会租”。二是资源环境租。这类低端企业大量排污,造成的损害是千秋万代的,但却并没有支付排污所造成的巨大的环境成本,所以他们说这等于是吃了环境租。当年是张曙光和盛洪的文章给了我启发,应该从另一个侧面去看沿海加入国际大循环,变成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对沿海地方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于是也就有学者做过客观分析。张曙光和盛洪是10多年前吧?曾经做过一个分析:我们的沿海三来一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只有两个收益来源,一是应付未付的劳动力的社会租。也就是说流动打工者本来应该有劳动力再生产开支,比如说子女教育、员工培训、养老医疗等等,该付却没付。那就等于是沿海企业向这种低端外资让度了劳动力应得的福利。所以这叫做“社会租”。二是资源环境租。这类低端企业大量排污,造成的损害是千秋万代的,但却并没有支付排污所造成的巨大的环境成本,所以他们说这等于是吃了环境租。当年是张曙光和盛洪的文章给了我启发,应该从另一个侧面去看沿海加入国际大循环,变成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对沿海地方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