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余功夫都在读奏疏。辽事之初,熊廷弼的奏疏方案是大练战兵十八万,即可灭奴复辽。到了崇祯朝,杨嗣昌的方案更加现实“使我能实有四五万骑常出关门,宁、锦间驰逐射猎,奴必屏息而不敢动。何也?奴图宁、锦,则力敌之。奴若远骛密、宣、关、蓟,则惮我以轻骑袭其巢。”
看到这我才突然意识到,当时明清打了二十年了,关宁还是连四万骑兵都没有,难怪黄台吉肆无忌惮五次入关,可以说真没多少后顾之忧。“以国家全盛之版图”,“大练关宁战兵轻骑五万,乃我今日堂堂正正稳稳着着之招”。这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问题在于关宁五万骑兵练不出来,朝廷没钱。如果真的关宁能有五万骑兵,再加上各边援军,清兵还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对比日后的松锦之战,明军十三万部队中,也仅仅只有四万骑兵。就算如此,清兵赢下松锦之战也是侥幸之极。
说到这,我就想骂一骂张献忠。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在谷城好好的又造什么反?之前刨了崇祯祖坟,崇祯还愿意招安他,可谓仁至义尽,就这还要给国家扯后腿。如果不是内地风起云涌,我相信松锦之战的结局必然不同。
明廷的控制力还是不够强。如果能合理分配财富再征税,别说五万骑兵,十五万骑兵也丝毫不在话下。但当时天时人事如此,如今也只留下一声叹息
看到这我才突然意识到,当时明清打了二十年了,关宁还是连四万骑兵都没有,难怪黄台吉肆无忌惮五次入关,可以说真没多少后顾之忧。“以国家全盛之版图”,“大练关宁战兵轻骑五万,乃我今日堂堂正正稳稳着着之招”。这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问题在于关宁五万骑兵练不出来,朝廷没钱。如果真的关宁能有五万骑兵,再加上各边援军,清兵还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对比日后的松锦之战,明军十三万部队中,也仅仅只有四万骑兵。就算如此,清兵赢下松锦之战也是侥幸之极。
说到这,我就想骂一骂张献忠。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在谷城好好的又造什么反?之前刨了崇祯祖坟,崇祯还愿意招安他,可谓仁至义尽,就这还要给国家扯后腿。如果不是内地风起云涌,我相信松锦之战的结局必然不同。
明廷的控制力还是不够强。如果能合理分配财富再征税,别说五万骑兵,十五万骑兵也丝毫不在话下。但当时天时人事如此,如今也只留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