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版
春风拂柳雨娉婷,伊人如玉鸾佩鸣。
千山万水道不尽,一曲高歌慧娴情。
修改版
春风拂柳雨娉婷,伊人如玉鸾佩鸣。
银汉星垂九天外,一曲高歌慧娴情。
这首诗我在群里跟群友撕扯了很久。
首先是前两句中的“鸾佩”两个字,我原本是借用的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里面的一句“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但是我自己想改成“佩鸾”,意思就是公主的歌声美得可以通灵,身上的玉佩变成了鸾鸟来和鸣。
但是群友提出意见说,如果这样改动,就从名词变成了动名词,鸾佩和鸣变成了佩戴上美玉来清鸣,不如保留原来的结构。他理解的含义是,伊人美丽如玉,歌声清越好像鸾佩的脆鸣。
然后我还有了进一步的解读:第一重意境,公主的人如美玉(第一块玉),身上的鸾佩也是美玉(第二块玉),两块美玉互相碰撞发出的清鸣就是她美妙绝伦的歌声;第二重意境,公主纯洁无瑕伊人如玉(第一块玉),能够和她相遇的你我也是美玉(第二块玉),当你听到她的歌声,就代表了两个人的相遇,也就是两块美玉的碰撞和清鸣,正是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意境。我觉得这也是对于跟她相遇的场景最为美丽和传神的描述,所以最后我采取了他的意见。
然后是后面两句,就是这两个版本的区别。第一个版本我被人(还是那个群友)批评说,感觉前后有点不太搭调,因为前面的意境起的太高妙了,所以就会感觉后面的意境突然下降的很快,一雅一俗区别过于明显。
我其实也争辩了两句,说难不成道不尽的慧娴情还配不上前面的意境吗。但是他不说还好,他提出以后,我自己越去读越是觉得他说的很对,那种意境上面的落差感确实是存在的,读得多了就会让人觉得不知道哪里不舒服。于是才有了第二版。
后面的第一句本来我也是苦思冥想不知道怎么改的,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公主《玻璃窗的爱》里面的歌词,然后那个意境顿时就出来了,很快我就按照那个歌词写出了这一句。
这样一来,第一句主要写景,是起势;第二句主要写人,情绪向上拔高;第三句主要写歌,达到顶点;第四句主要写情,缓缓向远方延伸。整首诗就变得更加和谐与连贯起来。
就好像无限高远的太空中,无数美丽的流星缓缓划过天际,蔓延到无边无垠的夜空,没有尽头。
没有尽头的,岂止是这流星呢?那是如同这流星一样美丽璀璨的慧娴的歌声,更是如同这流星一样感人泪下的慧娴的真情。
个中真味,还需诸位各自细细品读,认真体会,希望可以有更多更好的理解。
春风拂柳雨娉婷,伊人如玉鸾佩鸣。
千山万水道不尽,一曲高歌慧娴情。
修改版
春风拂柳雨娉婷,伊人如玉鸾佩鸣。
银汉星垂九天外,一曲高歌慧娴情。
这首诗我在群里跟群友撕扯了很久。
首先是前两句中的“鸾佩”两个字,我原本是借用的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里面的一句“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但是我自己想改成“佩鸾”,意思就是公主的歌声美得可以通灵,身上的玉佩变成了鸾鸟来和鸣。
但是群友提出意见说,如果这样改动,就从名词变成了动名词,鸾佩和鸣变成了佩戴上美玉来清鸣,不如保留原来的结构。他理解的含义是,伊人美丽如玉,歌声清越好像鸾佩的脆鸣。
然后我还有了进一步的解读:第一重意境,公主的人如美玉(第一块玉),身上的鸾佩也是美玉(第二块玉),两块美玉互相碰撞发出的清鸣就是她美妙绝伦的歌声;第二重意境,公主纯洁无瑕伊人如玉(第一块玉),能够和她相遇的你我也是美玉(第二块玉),当你听到她的歌声,就代表了两个人的相遇,也就是两块美玉的碰撞和清鸣,正是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意境。我觉得这也是对于跟她相遇的场景最为美丽和传神的描述,所以最后我采取了他的意见。
然后是后面两句,就是这两个版本的区别。第一个版本我被人(还是那个群友)批评说,感觉前后有点不太搭调,因为前面的意境起的太高妙了,所以就会感觉后面的意境突然下降的很快,一雅一俗区别过于明显。
我其实也争辩了两句,说难不成道不尽的慧娴情还配不上前面的意境吗。但是他不说还好,他提出以后,我自己越去读越是觉得他说的很对,那种意境上面的落差感确实是存在的,读得多了就会让人觉得不知道哪里不舒服。于是才有了第二版。
后面的第一句本来我也是苦思冥想不知道怎么改的,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公主《玻璃窗的爱》里面的歌词,然后那个意境顿时就出来了,很快我就按照那个歌词写出了这一句。
这样一来,第一句主要写景,是起势;第二句主要写人,情绪向上拔高;第三句主要写歌,达到顶点;第四句主要写情,缓缓向远方延伸。整首诗就变得更加和谐与连贯起来。
就好像无限高远的太空中,无数美丽的流星缓缓划过天际,蔓延到无边无垠的夜空,没有尽头。
没有尽头的,岂止是这流星呢?那是如同这流星一样美丽璀璨的慧娴的歌声,更是如同这流星一样感人泪下的慧娴的真情。
个中真味,还需诸位各自细细品读,认真体会,希望可以有更多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