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吧 关注:514,260贴子:12,313,124

人类胎盘中首次发现塑料微粒,科学家十分担忧,人类正自食恶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根据《国际环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杂志刊载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第一次发现了塑料微粒。这个发现让科学家感到十分担忧,人类制造的塑料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婴儿。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通过仪器检测了6个人类胎盘,结果发现4个胎盘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径为5到10微米,共计12颗。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对4%的胎盘部分进行检测的结果,实际情况可能要糟糕得多。
胎盘对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胎盘中出现塑料微粒很有可能会带来危害。研究人员指出,塑料微粒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破坏胎儿正在发育的免疫系统。
由于塑料微粒的尺寸非常小,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它们很有可能进入了胎儿的体内。塑料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它们是由人类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出来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们以这种方式进入人类体内的血液循环,绝非什么好事。
那么,塑料微粒又是如何出现在胎盘之中呢?
日常生活中,塑料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包装袋、饮料瓶、人造涂料、化妆品、服装、油漆。这些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很稳定,再加上几乎没有微生物会以塑料为食,所以它们通常要成百上千年才会自然降解。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塑料会释放出尺寸很小的微粒。虽然它们很小,但化学性质同样稳定,长期无法降解。先前的研究表明,长期食用由塑料包装的食品和水,将会有塑料微粒进入体内。
正因为如此,妊娠的女性在接触塑料制品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摄入塑料微粒。一些塑料微粒可能会进入胎盘中,进而再进入胎儿的体内,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这一令人不安的发现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大规模使用塑料已经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此前,科学家曾在11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人类丢弃的塑料袋,并且还在生活于此的生物体内发现塑料微粒。
除了海洋的最深处,塑料微粒还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以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可以说,塑料微粒已经无处不在,而且开始反噬人类。
塑料微粒不但可以通过由塑料包装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而且还能通过海洋生物进入人体。塑料微粒无法被海洋生物消化吸收,而是会随着食物链传播。最终,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无法避免摄入塑料微粒。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2-25 20:03回复
    尽管塑料的危害切实存在,但人类每年还在大规模生产塑料。据估计,过去70年来,全球已经累计产生将近100亿吨塑料,这个数量每年还在不断增长。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8亿吨,其中大约1000万吨会进入海洋中。
    大量的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置,导致污染环境。如果人类不进一步控制塑料的使用,不但生态环境会被进一步破坏,而且人类也会吞下塑料带来的苦果。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12-25 20:04
    回复
      随身携带环保袋,减少或者不用塑料袋是修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2-25 20:04
      回复
        环保护生从每日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日行一善。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12-25 20:06
        收起回复
          减劫时代,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安心做好自己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世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2-25 23:13
          收起回复
            令人担忧!意大利医院惊人发现,4名孕妇生下“半人类”婴儿
            南方前沿
            12-28 14:47南方日报社官方帐号,优质创作者
            关注
            【南方+12月28日讯】据意大利媒体报道,罗马福特里贝内弗拉泰利医院和马尔凯理工学院近日在科学杂志《国际环境》上发表研究成果表示,人类胎盘中存在微塑料颗粒的猜测首次得到证实。
            据报道,在罗马福特里贝内弗拉泰利医院和马尔凯理工学院的一项对准妈妈的研究中,在4位身体健康的准妈妈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而胎盘是连接妈妈和宝宝的纽带,在为这4位准妈妈4%的胎盘进行分析测试中,研究人员至少发现了12颗微塑料颗粒。
            据称,参与该研究的妇产科主任安东尼奥·拉古萨说道:“人类的身体里出现了微塑料颗粒,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干扰,而这些妈妈肚子里的孩子就像是一个半人类婴儿,他们不再是只由生物细胞组成的孩子,而是由生物细胞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这项研究的结果让母亲们都震惊了。
            据联合国环境署报道,微塑料可分为塑料微粒和塑料微珠两种,塑料微粒是指长度小于5毫米的细小颗粒。而塑料微珠则是经过工业生产制成,直径小于1毫米的塑料固体,由于具有去除污垢和角质的功效,经常应用于牙膏和洗面奶等个人护理产品中。微塑料还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的水、食物和土壤中。游荡的微塑料颗粒很容易被贻贝、浮游动物等低端食物链生物吃掉,由于微塑料颗粒无法被代谢,所以会一直留在生物体内,而随着生物链层层递增,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会在体内累积大量的微塑料颗粒,很有可能导致人们生病或者死亡。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12-28 23:40
            回复
              据报道,鉴于微塑料颗粒对生物的危害性,科学家们都很关心微塑料颗粒对人类具体有什么样的危害,特别是当他们在准妈妈的胎盘中发现微塑料颗粒,他们很担心微塑料颗粒不会停留在胎盘上,而是被胎儿当作养料吸收,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在报道中写道:“由于胎盘在支持胎儿发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作为胎儿与外部环境连接的桥梁,在胎盘中发现有害微塑料颗粒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
              由于塑料的成分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些已知会破坏身体机能的化学物质和致癌物品,而专家们也发现,微塑料颗粒早已遍布了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新生儿也不例外,在今年早些时候,有研究人员发现,婴儿的聚丙烯奶瓶会产生数百万个微塑料颗粒,并会随着营养奶进入婴儿的体内。研究人员在最后写道:“我们必须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以评估这些微塑料颗粒的存在是否会引发胎儿的免疫反应,或者会不会释放有毒污染物,对胎儿和准妈妈造成伤害。”文章中最后还提到,微塑料颗粒污染遍布全球,任何国家都不能够掉以轻心,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塑料颗粒比“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还要严重。
              来源:意大利《共和国报》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12-28 23:41
              回复
                减少不用塑料是拯救人类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12-28 23:42
                回复
                  某菜鸟驿站回收快递包装一个塑料制品一个纸制品,大赞。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12-30 11:30
                  回复
                    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hompson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时提出,随后,由于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那以后,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微塑料已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而且早已进入了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想方设法了解食用被微塑料污染的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微塑料的广泛定义为上限5毫米的合成聚合物颗粒,但它的下限却无法统一,实际上往往比5毫米小得多,甚至达到了微米级,绝大部分是肉眼看不见的。因此,如何量化这些潜在污染物的摄入水平是了解它们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何种危害的首要问题。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1-01-03 17:43
                    回复
                      近日,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IF=8.34)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英国赫尔大学赫尔约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2014至2020年间超过50篇的研究,以调查全球海洋生物的微塑料污染水平,并发现亚洲沿海的软体动物污染最为严重,其中贻贝、牡蛎和扇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该研究第一作者、赫尔约克医学院的研究生Evangelos Danopoulos说:“目前还没有人完全了解微塑料对人体的全部影响,但已有早期证据表明,它们确实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想要进一步了解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广泛影响,关键的一步是首先要全面确定人类摄入的微塑料水平。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们吃了多少海鲜,并测量这些海洋动物中的微塑料水平来开始研究。”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01-03 17:43
                      回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 2014 年至 2020 年间 50 多项调查鱼贝类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的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微塑料存在于海洋动物的肠道、肝脏等各个部位中,软体动物(如贻贝、牡蛎、扇贝和乌贼)中的微塑料含量为 0-10.5 MPs/g,甲壳类动物为 0.1-8.6 MPs/g,鱼类为 0-2.9 MPs/g;人体每年最大摄入量估计接近55,000微塑料颗粒。其中,大型鱼类和哺乳动物只消化了一部分塑料,大部分被排出;而牡蛎、贻贝和扇贝等软体动物则消化掉了所有吞食的塑料。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1-01-03 17:44
                        回复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从亚洲沿海地区收集的软体动物受污染最严重,表明这些地区存在更为严重的塑料污染。而最新消费数据显示,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美国是最大的软体动物消费国,其次是欧洲。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1-01-03 17:44
                          回复

                            该研究发现,就软体动物中最普遍的聚合物成分而言(不包括未报道纤维素相关材料的研究),聚乙烯(PE)是被检测到最多的聚合物,其次是高聚物聚丙烯(PP)。在其他研究中显示,丙酸纤维素(CP)是含量最高的成分,其次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造丝和聚酯。在甲壳类动物中,更普遍的聚合物是PE和聚酰胺(PA),在鱼类中则是PE和PP。
                            Danopoulos补充道:“在动物的肠道和肝脏,我们都发现了微塑料。像牡蛎、贻贝和扇贝这样的海产品,人类通常是整体食用的,而大型鱼类和哺乳动物则只食用部分。因此,了解特定部位的微塑料污染及其人类对它们的消费量是关键。”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1-01-03 1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