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商标吧 关注:11贴子:17
  • 2回复贴,共1

都是利益!品牌商标“中国红牛”到底归属于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上,红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王者。但是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红牛并不是一家本土品牌,而是泰国天丝的子品牌。
成立于1995年的“泰国红牛”因其独特的配方而在东南亚大热,于是创始人许书标将目标瞄准了庞大的中国市场。
由于9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功能饮料这个概念,再加上很多人还不够熟悉中国,所以泰国红牛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并不顺利。他们急需要一个懂得中国法规、中国消费者的人来进行合作,这个人就是严彬。
严彬创立的华彬集团早在1990年就在北京成立了办事处,来中国投资。
经人介绍,严彬和许书标一拍即合,1995年共同出资在深圳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

由于中国对外资的控制进一步放松,对于中外合资的公司也有着诸多的减免措施,所以1998年红牛公司在北京重新注册,成为了当时北京最大的饮料合资公司。在持股比例上,还是许书标占大头。
当然泰国红牛能够有如今的市场份额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国开始允许这种特殊饮料在市场上售卖了。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营销活动,消费者对其认可度不断地上升,创造了一年230亿的销售神话。
但是因利益而结合,最终也会以利益而分开。

从2016年开始,双方就因“中国红牛”的归属问题开展了多次口水仗。
泰国天丝宣称中国红牛的商标授权在2016年已经过期,但是中国红牛公司则回应合同期应为50年。
早在商标授权到期前,泰国天丝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除了将中国红牛最大的罐装生产商奥瑞金公司告上法庭之外,还接连以“侵害商标专用权”为由对中国红牛的一些合作商提起了诉讼。
此时双方还是在小打小闹,而“红牛REDBULL”商标到期则引发了长达多年的诉讼纠纷。
中国红牛率先反击,将泰国天丝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将在2016年到期的“红牛”相关商标变更所有人,并且索赔天价37.53亿元。

本案由于涉及材料众多,涉及金额巨大,没有当庭进行宣判。
2019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中国红牛的诉讼请求,中国红牛方表示将会继续上诉,诉请“红牛”在中国发展的20年间的商标增值问题。
2020年10月份,二审进行了开庭审理。
此时北京红牛的诉讼请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想要获得“红牛”商标所有权变为只要拥有商标所有者合法权益权。
在这场诉讼中,天丝集团认为北京红牛的要求与一审是完全背离的,逻辑根本无法自洽。
这场官司还在持续审理中。

而除了在诉讼中争论不休,双方在法庭之外也大打出手。
11月16日,北京红牛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声明称自己在50年之内,拥有在中国独家经营、销售红牛的权利。
不过泰国天丝也不会任人宰割,18号立即进行了反击,发布了反驳公告,指责对方发布的信息虚假。
而在3天后,中国红牛方再度发声,否认天丝集团所指的声明不实,并表示会起诉泰国天丝及相关人士侵犯名誉权。
目前,双方的掐架还在继续,没有分出胜负。
不过,无论双方怎么斗争,这场商标战争是没有赢家。从市场份额的变化来看,最为受伤的还是“红牛”商标本身。

2017年,由于双方的官司影响,中国市场上红牛的销售量比去年下降了7%。虽然红牛依旧是功能性饮料的领导者,但是却给了其他品牌可乘之机。
比如乐虎、东鹏特饮等品牌在市场上原本是跟随者,在中泰红牛内耗中,他们逐渐的蚕食功能性饮料市场。截止到2020年初,东鹏特饮在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了15%,乐虎也占据了7%。而红牛已经跌到只有57%。
除了直接影响了销售业绩之外,双方这样撕破脸皮更是无形中损害了“红牛”这一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这种形象短时间内难以更改。这就意味着在过去20年,大量人力物力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可能会打水漂。
毕竟,在这个信息庞杂的时代,消费者的信任一旦被击碎,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了。

关于“红牛”商标案,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1楼2020-12-08 10:07回复
    延续50年,不要让红牛品牌在商标案贬值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20-12-10 20:14
    回复
      人还是要点脸的好,因为钱毕竟只是过眼云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20-12-10 2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