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贴吧吧 关注:5,585贴子:8,038
  • 0回复贴,共1

用极限思维,穿越信息不对称1、 为什么人类矛盾没有因科技进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用极限思维,穿越信息不对称
1、 为什么人类矛盾没有因科技进步而减少?
参考第1定律:个体越聪明,群体越愚蠢!

70多亿聪明人让人类整体愚蠢透顶!超过任何一个时代。例一,中国人以最好的产品与服务出口给美国和世界,换取对方的欠条(美元)。结果美国人还觉得自己吃亏了,中国人还觉得占了便宜,要执着的出口。如果把中美两国看成两个人,这是不是愚蠢透顶?例二,工业革命和债务制度让全球订单以指数增长,今天1天的钢产量远超200年前的钢产量,生产活动爆炸性增长,现在已经出现致命的环境危机,指向灾难。真正达到环境灾难,人类整体会面临灭顶之灾,但人类在忙着干什么?对潜在的环境灾难置之不理,相互甩锅,相互转嫁危机和债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但全人类就是视而不见,智商完全不在线。例三,每个企业都想做自己的平台,但我们都知道:自己只会经常使用几个平台。这带来的问题:我们做了几百万个APP,烧了几万亿资金,结果!大家都清楚!例四,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的两个引擎,起点我们需要效率,工业化与城市化完成之后,我们需要把主引擎切换到公平之上,从而释放消费,激活强大的生产能力与效率。但如果我们说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人类的终极选择,会遭到一片质疑!包括处于底层的所谓劳苦大众。为什么?还是群体智商不在线!
因为群体智商不在线,所以科技越发展,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类整体的幸福指数不升反降!看看现在最受推崇的图书是什么?《明日简史》!未来99%的人会沦为无用阶层,失去被剥削的价值。为什么知识分子会推崇这玩意?还是群体智商不在线!
2、为什么人类负债规模与科技发展成正比?
参见第二定律:个体的欠条是欠条,群体的欠条是货币。群体的欠条由第三方管理。第三方把群体拆分成一个个个体,导致所有欠条呈现个体属性,即负债属性,这种拆分包括第三方本身。人人相争,机器称王。制度是藏匿于人类社会之中的超级机器。人类之间终日忙于竞争与算计,悄然间已经沦为制度机器的奴隶。这是所有矛盾的总阀!但由于群体智商不在线,这个问题依然没有难以被发现。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类负债总额已经突破250万亿美元,人类到底欠谁钱?中国人负债总额突破200万亿人民币,中国人到底欠谁钱?难道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请老外帮忙完成的吗?答案显而易见。但我们为什么会欠下如此庞大的债务?环视整个市场,债主竟然指向制度机器,而不是我们自己。
—— 印钞修路VS贷款修路

主观上,我们认为钱是政府根据GDP印出来的。我们就按照这个路径去思考,假设政府印钞5万亿,修建高铁网络。那么,高铁网络建成,会自然形成5万亿以上的固定资产,这个固定资产恰好为政府印的5万亿做担保。高铁落地运营没有任何负债。票价嘛!显然比现在低。旅客因此很高兴!同时,因为没有负债,铁路职工收入提高了,铁路职工很高兴。另外,铁路总公司利税提高了,铁路总公司和政府都很高兴。既然大家都高兴,是不是实际我们采取的是印钞修路呢?嘿嘿!想得美!
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才是客观实际。因为贷款修路,盈利还款,所以,铁路总公司投资建成覆盖全国的高铁网络,负债5万多亿,每年仅支付利息就高达1000多亿,再加上本金偿还。会产生什么结果?票价要涨,旅客不高兴,职工收入难涨,职工不高兴。铁路总公司想盈利。嘿嘿,想得美!没利润,领导灰头土脸,政府还要承担债务连带责任。
为什么?我们会放弃大家都高兴的制度,而选择大家都不高兴的制度?
你是否有兴趣搞明白?
回到问题的起点,你觉得印钞会带来什么结果?答案是(你认为)通胀。

但推导结论是什么?印钞修路,票价下降,收入和利税提高,是不是与你的认知相反。再回头去看一遍,通胀的原因是什么?是印钞?还是贷款?答案实际是贷款导致票价上涨,而不是印钞。或者说,贷款是制度机器强加给我们的一个无中生有的枷锁。按照贷款方式搞工业化和城市化,我们自己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还要无中生有的欠下200多万亿负债。为什么说是无中生有?因为贷款的抵押物是我们创造工业化资产和城市化资产。制度机器等于是以我们创造的资产为抵押,创造货币,随后贷给我们,让我们背负一屁股债。这就如同债务机器(郑克爽)把我们的老婆(阿珂)卖给我们(韦香主)。
有意思吧!债务机器把我们的老婆卖给我们,我们还觉得天经地义。为什么?
想一想开头我讲什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人人相争,机器称王。我们一直以为别人占了便宜,实际呢?所有人都没有占便宜!人类只是凭空给自己脑袋上扣了250万亿美元的负债。然后!然后觉得是别人给自己扣上的,一直在追查真凶!A国人觉得C国人是凶手,C国人觉得A国人是凶手,以此类推,互相怀疑,真凶追查了300年,依然没有结果,为什么?因为凶手不是人!它是制度机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03 13: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