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代光绪版《获鹿县志》记载,获鹿城旧时为土墙,明代成化年间始用城砖包甃城墙。明代正德年间重修,并修筑东、西、南三面城门,即东门“迎恩门”、西门“威远门”、南门“和薰门”。每个城门上又增建了门楼,其中东门、西门还建有瓮城。此时,获鹿城墙大体完善成型。此后,直至清末咸丰年间,或因风雨侵蚀、或因战乱频仍,古城城墙又曾屡次修葺。
上世纪四十年代,获鹿城墙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城楼被毁;六七十年代,先是东、西瓮城和城墙被拆除,后东门、南门也被拆除,只剩下西门威远门形只影单。八十年代,获鹿县政府出资对残破不堪的威远门进行大修,并恢复了城门楼。
今年前不久,古城旧东、西城墙一带的单位和民居划入了旧城拆迁改造范围,随着拆迁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残存的东、西两段石甃古城墙又重新展露了出来。
然后问题来了:做为一个鹿泉本地人,或是在鹿泉工作生活的外地人,面对残存的这两段古城墙(顺城关段城墙不在拆迁范围,暂时不做讨论),您认为是完全拆除,还是利用和保护起来?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残存古城西城墙照片镇楼: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06705a9a1fd5266a72b3c1c9b199799/2e005736afc37931bbf98f6bfcc4b74541a911cb.jpg?tbpicau=2025-02-25-05_516f216f9c1e721a36dedbf5598b6647)
上世纪四十年代,获鹿城墙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城楼被毁;六七十年代,先是东、西瓮城和城墙被拆除,后东门、南门也被拆除,只剩下西门威远门形只影单。八十年代,获鹿县政府出资对残破不堪的威远门进行大修,并恢复了城门楼。
今年前不久,古城旧东、西城墙一带的单位和民居划入了旧城拆迁改造范围,随着拆迁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残存的东、西两段石甃古城墙又重新展露了出来。
然后问题来了:做为一个鹿泉本地人,或是在鹿泉工作生活的外地人,面对残存的这两段古城墙(顺城关段城墙不在拆迁范围,暂时不做讨论),您认为是完全拆除,还是利用和保护起来?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残存古城西城墙照片镇楼: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06705a9a1fd5266a72b3c1c9b199799/2e005736afc37931bbf98f6bfcc4b74541a911cb.jpg?tbpicau=2025-02-25-05_516f216f9c1e721a36dedbf5598b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