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的飞机上,警示灯在机翼闪烁,红蓝的光划破夜空,驶向目的地。一闪一闪就像走马灯一样唤出了心里的记忆。六年前,她或许是这趟飞机最频繁的乘客,从北京到长沙一趟一趟的往返。六年间,她是这条航线的旅客,录制综艺,跨年演出,长沙渐渐退出了她的“最常关注”。现在,她又踏上了这趟航程,面对的是已知和未知交错的复杂。
他呢?她回避不去想。她是歌者,她是词曲的作者,音乐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那之间,她习惯性的把自己埋在一首歌里。可是,生活不是理想,不是哀叹愁苦,不是沉溺悲喜,生活是现实。她学会了理性,她学会了抽离。
她的理性让她在失控的崖边悬崖勒马,在破土而出的时候,转身离去。她甚至不去想任何事情,除了舞台和唱歌。只有她踏上过千万遍的舞台,才是她心底最熟悉的安慰。除此之外,酒店、机场、休息室、哪里没有他的影子?
方朔关上了一旁的挡板,把星空拒之千里。夜晚没事看星星,总归是不好的。塞进了耳机,服了一片褪黑素,拉下了眼罩。你好,长沙。
空姐轻触方朔,方朔拉开眼罩,眼睛被光刺激的有些睁不开,拉下耳机,隐约听到对方说“方朔老师,飞机已经到达目的地了。”方朔迷迷糊糊地点一点头。低头看了眼手表,指针指向凌晨四点。方朔整理一下衣服和睡的乱糟糟的头发,扣上一顶帽子,带上墨镜和口罩,走向vip通道,她打开手机,微信里面谢欣发了消息“节目组的人在出口等着,有摄影机,你等等我们,一起出去。”还没睡醒,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就像小猫一样软趴趴的。方朔回复“嗯”,然后靠着身后的墙壁,闭上眼睛,迷迷糊糊之间,好像又要进入了梦乡。过了没一会儿,方朔感到有人拍她,她一抬头,是谢欣带着工作人员,周笔畅深呼吸一口,从墙壁上起身,双手环抱着,向前走。谢欣把保温杯递给方朔“稍微醒一醒,摄像机在外面。”方朔撇了撇嘴,揭开盖子,大口喝了几口,递给一旁的谢欣。
“方朔老师,我的节目组派来接您的,跟我走。”方朔看了看身旁的摄像机,朝摄像机打了个招呼,把口罩和眼睛摘下来。一行人径直走到节目的车里,谢欣帮她把车门拉开,方朔忽然之间晃了神,坐在车里,她还是靠左坐在车门一侧,前面的副驾驶坐着摄影师,摄影师转头来拍她,她的眼神愣住了,习惯性地转头向右看,一旁坐着谢欣。
忽然之间,回忆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汽车一路走,他一路总是能找无数的话题陪她聊天,上车下车会帮她开关车门,无论有没有摄像机,他会一路陪她去彩排,去录制,飞机落地会给她发消息。很多很多,一幕一幕,突然破冰流泻下来,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熟悉感。
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样的熟悉,甚至就连耳旁的车道声,就和六年前一样。方朔慌了神,她害怕,害怕对他产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