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豆吧 关注:12贴子:408
  • 1回复贴,共1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家长为何倒在“隐形权利”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期,“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话题冲上热搜,点燃了焦虑的中年家长群体。在一个家长退群后录制的视频里,他大呼“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忙碌的中年人在工作生活之余还要承担孩子作业批改、功课辅导的工作,这已经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11月1日 人民网)
家长退群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本质上是家长老师间的责任分配出现了问题。在“前家长群”时代,老师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职能。因为沟通渠道的缺乏,依靠每年屈指可数的家长会,所谓家校互动式的教育往往是纸上谈兵。虽然家长群的出现客观上加强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直接交流,提升了通知传达、家校互动的效率,但是也从无意中加大了家长群体的负担。在家长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家长却成为“隐形权利”下的弱势群体。
这里的“隐形权利”隐藏在教师的话语表达,教学资源的管控和管理权的出租中。说白了,就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与教师的师德无关。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天然地利用家长的担忧,将他们放在弱势群体的地位。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受老师“待见”便不得不积极完成家长群中的任务,例如判作业、改作文乃至牺牲自己本就捉襟见肘的休息时间帮班里打扫卫生。我们应当看到,家长的担忧是会传染的。当其他家长的积极回应在家长群这一小场域中反复出现时,“同伴压力”效应的魔力也在显现。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他们尝试积极回应,为班级和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却一次又一次倒在了早已枯竭的精力面前。长此以往攀比与压力通过家长群横亘在家校之间,这不仅违背了家长群设立的初衷,更导致了部分家长与老师情绪上的对立。
对于拖家带口的中年人而言,媒介的快速发展要求他们全天“在场”。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下班后工作群里的微信回不回”,再到今天我们讨论的家长群这些重担都压在他们的身上。孩子的教育应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能力为孩子批改作业,不是所有家长都有精力为班级作出贡献。对“弱势群体”们而言这是个从精力和能力上都解不开的局。
对于中国的老师而言,他们大多需要对四十个乃至更多的孩子负责,将一些任务转交给家长本无可厚非,但是如何掌握好度,多一些理解和关爱,让家长群回归通知群的原始目的,是留待他们思考的重要话题。


IP属地:山西1楼2020-11-02 17:35回复
    也是难,


    IP属地:河南2楼2020-11-03 0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