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本人情况,2015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当年入职体检查出胆囊息肉,当时已经是1.2*0.7cm,当然虽然很害怕,但那个检验的医生淡淡地说:有空去做了吧,所以估计也不是什么太厉害的病。后来有空时简单了解了一下,不想做手术,于是大约每半年去医院查一下,2018年之前基本无变化,只是由于测量原因会有0.1左右的偏差。去年漏检了,今年开始明显感觉消化不良,拉肚子较多,胀气较多,右上腹隐痛频率增加,前几天例行年检时被告知最大尺寸已经1.4,而且其它几个小的也到了0.4,我记得15年其它几个很小,当时还以为是单发。于是现在开始重视,开始害怕,开始认真查阅有关手术的资料。我现在怀疑我得这个病主要是15年之前经常熬夜和饮食不规律有关,现在说会都晚了,唉。
说回正题,我了解到这些年保胆取息手术逐渐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献调研是我们科研工作人员擅长的,所以做了一点相关的工作。今天主要查了最近几年发表的四篇中文的随访和案例分析,明天有空再查查英文的,想到明天上午要去南开医院彻查就有点担心,唉。
四篇论文里有三篇分析病例总数都小于100,是关于切胆和保胆手术的对比研究,而有一篇是达到1008人,是专门关于保胆取息的研究。前三篇文献都提到:相比于传统的胆囊全切术,保胆取息手术在手术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都明显较少。而其中两篇文献里提到两者在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上差不多(没有统计学差异)。有一篇文章里提到两年之内复发率为0。最后一篇大样本数的文章提到,1-8年随访(平均四年)表明复发率为3%,且为多发和胆固醇类型息肉,这1008例里900多例是0.5-1cm,90多是1-1.5cm。按病理类型划分,有912例是胆固醇息肉,8例是肿瘤型(其中腺瘤6,腺癌2),其它是炎性和腺肌。妈的,想到我4年前就被增强彩超提示很有可能是腺瘤型,我却没有好好重视,真是在作死的边缘试探啊。
总结一下,保胆手术要优于胆切除手术,而癌的概率真的很小,这可能算是一个好消息吧。明天如果有时间,我再把英文论文做一个简单总结。
说回正题,我了解到这些年保胆取息手术逐渐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献调研是我们科研工作人员擅长的,所以做了一点相关的工作。今天主要查了最近几年发表的四篇中文的随访和案例分析,明天有空再查查英文的,想到明天上午要去南开医院彻查就有点担心,唉。
四篇论文里有三篇分析病例总数都小于100,是关于切胆和保胆手术的对比研究,而有一篇是达到1008人,是专门关于保胆取息的研究。前三篇文献都提到:相比于传统的胆囊全切术,保胆取息手术在手术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都明显较少。而其中两篇文献里提到两者在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上差不多(没有统计学差异)。有一篇文章里提到两年之内复发率为0。最后一篇大样本数的文章提到,1-8年随访(平均四年)表明复发率为3%,且为多发和胆固醇类型息肉,这1008例里900多例是0.5-1cm,90多是1-1.5cm。按病理类型划分,有912例是胆固醇息肉,8例是肿瘤型(其中腺瘤6,腺癌2),其它是炎性和腺肌。妈的,想到我4年前就被增强彩超提示很有可能是腺瘤型,我却没有好好重视,真是在作死的边缘试探啊。
总结一下,保胆手术要优于胆切除手术,而癌的概率真的很小,这可能算是一个好消息吧。明天如果有时间,我再把英文论文做一个简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