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吧 关注:1,856,838贴子:23,200,217

回复:画眉前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云来道长看出来了,这群陌生人并不是人,而是一群无人供奉祭拜,到处游荡的饿死鬼。这饿死鬼里并不只有鬼,还有没落的神。鬼要人烧纸,神要人烧香。没人烧纸的鬼,就如没有饭吃的人。没人烧香的神,也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动物也一样,得志猫儿雄过虎,落魄凤凰不如鸡。
人也一样,万人簇拥时如同神灵,落难时急急如丧家之犬。
在画眉村所在的地方,即使七月半给故去的祖先烧纸,也要另备一包纸钱,上面写“散钱童子收”几个字,就是为了避免烧给祖先的纸钱被无人挂念无人烧纸的游魂散鬼抢去了。
贡品本来就是给那些饿死鬼吃的。所以云来道长对那群人视若无睹。
但是有个小孩引起了云来道长的注意。
那个小孩神态自若,闲庭信步,不争不抢,并且脸上没有幽怨之色。气色也比那些大口吃肉大口吞饼的饿死鬼要好很多。虽然那个小孩比一起冲进来的人要矮,但其气质如同鹤立鸡群,引人注意。
那个小孩从哄抢的鬼魂中朝着云来道长走了过来,然后目光落在了云来道长身边的八仙桌上。桌上放着许多云来道长带来的法器。
那个小孩对着各种法器看了一会儿。
这时,一个瘦骨嶙峋的饿死鬼来到那个小孩身旁,提醒他道:“你再不拿点儿吃的,肚子就要挨饿了!”
云来道长闻到那瘦骨嶙峋的饿死鬼身上有一股淡淡的樟脑香气,知道这个饿死鬼以前是个地方小神。在这一带,地方小神的神像大多用樟树雕刻而成,虽然不如檀木金玉,但比泥胎瓦片要好一些。这个地方小神应该是香火渐少,最后没有了,才沦落到与饿死鬼一起抢食的地步。但他还有一点儿仅存的善心,所以提醒那个小孩趁机吃点东西。
那个小孩经落寞的小神提醒,将目光转向桌上一个印了红字的发饼,然后抬起手来,要去拿那个发饼。
云来道长后来跟粮官夫人说,他知道那个小孩并不是亡故之人,只是魂魄不知不觉神游至此。那个小孩若是吃了供奉给鬼的贡品,恐怕就真的成了游魂,回不去了。
因此,云来道长见那小孩去拿发饼,情急之下从香炉中抽了一根尚未烧完的香,在那小孩的手背上点了一下,烫得那小孩急忙缩了手。
那小孩一惊,便如烟雾般消散了。
云来道长斥责落寞小神:“你自己的小庙都保不住,还敢胡言乱语?这小孩并不是饿死鬼,只是迷迷糊糊神游至此,倘若吃了这里的东西,就回不去了!难怪没有人供你香火,只怪你自己道行太浅!”
落寞小神醒悟过来,连连道歉。
第二天中午,云来道长来到了画眉村,拜访粮官夫人。
粮官夫人听说大云山的云来道长来了,急忙亲自出门迎接。
云来道长在门口就将昨天遇到的事情说给粮官夫人听了,并说那个小孩应该是马家的大少爷。
粮官夫人诧异道:“未必吧?我儿今天好好的,现在还在书房读书呢。”
当时枝婆婆就在粮官夫人身后。她听云来道长说完,心里发慌,后背冒冷汗。
云来道长说道:“夫人若是不信,可以唤他出来询问昨晚是否睡得安稳。夫人询问时,我暂避别处。不过夫人切记,千万不要说我刚才提到的事情,免得大少爷受到惊吓。”
粮官夫人先让云来道长在另一间屋里等候,然后叫枝婆婆带大少爷过来。
大少爷来后,粮官夫人关切地问道:“我儿昨晚睡得是否安稳?”
大少爷回答道:“别的还好,就是做了一个梦。”
粮官夫人问道:“什么梦?”
大少爷说道:“梦见一群人急急忙忙往前奔走,我本来不跟他们走的,其中有一个人见我走得慢,催促我说,快走快走!再不走来不及了!我见那人如此焦急,便也跟着焦急起来,不知不觉跟着他们往前走。不知道走了多少路,那群人忽然抢起了吃的来。我不饥饿,所以没抢。那个地方古怪得很,除了有吃的,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见桌上有个铜铃,本想看一看,但是有个身穿道袍的道长看着我,好像怕我碰桌上的东西。这时候一起来的一个人对我说,你再不拿点儿吃的,肚子就要挨饿了!听那个人这么说,我便想拿一个发饼。那个发饼上有个印章一样的福字。我的手刚抬起来,一直盯着我的道长就拿起一根还燃着的香,往我的手背上戳了一下。那香火太烫了,疼得我从梦中惊醒过来。这不,现在被香火烫到的地方还疼,让我读书分神。”
说完,大少爷抬起那只疼痛的手来。
粮官夫人扯过大少爷的手一看,手背上居然有个圆形的红印子,仿佛和尚头上烫的戒疤。


25楼2020-11-20 11:09
回复
    粮官夫人觉得自己说话生硬了一些,又坐了下来,换了缓和的语气说道:“不只是我,家里老爷也希望他能夺取功名,光宗耀祖。哪里能去大云山做道士?不过这次多亏道长相助,我儿的魂儿才没有走失。”
    云来道长客气道:“哪里哪里。”
    粮官夫人忧心忡忡道:“可是您说说看,我儿的魂儿说跑就跑了,有您这样的高人照应还好,万一迷途未返,那可怎么办?”
    云来道长微笑道:“不打紧的。他不过是到处跑一跑,有些道行高深的修行人还神游太虚幻境呢。”
    粮官夫人说道:“可他毕竟是文弱书生,经不起这番折腾。如果道长有办法,烦请指点一二。”


    27楼2020-11-23 13:44
    回复
      云来道长说道:“夫人若是看到他魂不守舍的样子,且等他三五日。如果三五日后好了,那便平安无事。若是三五日不见好,也不须太担心,茶水里泡上些许当归,喝上几日,也便好了。如果一个月不见好,您叫人来大云山找我。”
      云来道长说到当归的时候,枝婆婆已经从书房回来了,于是记在心里。
      粮官夫人感激不已,吩咐枝婆婆取了几十两银子来,说是给道观修缮用。
      云来道长也不推辞,大大方方受了。
      临走之前,云来道长又说:“长公子的魂儿好像不是稀里糊涂乱走的,他好像在寻找什么。”
      听道长这么一说,粮官夫人心里又咯噔一下。
      “他他他……要找什么?”粮官夫人问道。
      “依我看来,不是前世的亲人,便是前世的恋人。”云来道长说道。
      “这又从何说起?”粮官夫人问道。
      云来道长想了想,捻着下巴上的胡子,说道:“他的魂儿盯着我的铃铛看了许久。应该是我做法事时的铃铛声招了他来的。或许他前世跟人以铃铛声相约,所以感应到铃铛声,便会出窍神游。不过我也不是十分肯定。”
      云来道长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铜铃来。
      “如果你要找我,我又不在大云山,你就摇摇铃铛试试,或许凑效。”云来道长将小铜铃交给了粮官夫人。


      28楼2020-11-23 13:44
      回复
        十多年后,粮官夫人站在稻田里,面对着新科进士的尸体时,想摇一摇小铜铃。
        但是新科进士的噩耗刚传来,云来道长就来了画眉村。云来道长来时一身普通素衣,头上扎了一个丸子一般的发髻,发髻上横穿了一根筷子一般的发簪,眼神炯炯,脚下生风。乍一看,跟并未出家的在红尘中修道的普通居士差不多。
        因此,云来道长那次来画眉村,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他依然只是悄悄跟粮官夫人见了个面。
        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他要将那个小铜铃收回去。
        云来道长说:“人既已僵,再摇铜铃,即使魂魄回来,也只会变成僵尸。我送铜铃铛给您,本是一片好意。但是现在如果您用了铜铃铛,只会带来不祥。若是大少爷变成了僵尸,那将一发不可收拾。”
        粮官夫人去找小铜铃,小铜铃却不知所踪,找不到了。
        粮官夫人询问枝婆婆看到过没有,枝婆婆说:“自从您收了之后,我就没有见过。”
        云来道长以为粮官夫人不肯归还,劝道:“夫人,生离死别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还请夫人顺应天命,不要逆天而行。”
        这话说到了粮官夫人的痛处。
        粮官夫人含泪道:“道长说的道理我都懂。我并不是不想归还,确实是找不到了。若是以后找到了,我一定再送到大云山去。”
        云来道长信了她的话,空手而回。
        新科进士去世二三十年后,姥爹找到青灯相伴容颜已逝的王姑娘,看到她的手边有个小铜铃。那小铜铃如倒扣的茶盅,上面有雕刻字和花。凸起的部分被王姑娘的手摸得黄灿灿,凹进去的部分颜色深邃,有岁月积累的痕迹。
        姥爹这才知道,原来小铜铃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王姑娘手里。
        王姑娘的手腕上也有一个铃铛,如豌豆大小。无论手怎么动,那铃铛却不响一声。
        当然了,那都是后话。


        29楼2020-11-26 09:08
        回复
          十多年前,云来道长将小铜铃交给粮官夫人之后就离开了。
          粮官夫人命令马家宅院里的人绝口不提大少爷丢了魂儿的事情。
          阿愿自然不知道这段往事。那时候她刚跟着父亲从边陲回到京城。她的父亲以为皇上终于要重用他了,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希望。她的父亲不知道灾难即将来临,他的掌上明珠阿愿将要去三千里外的湖南。
          阿愿来到湖南后,马家宅院里的人也因为夫人的命令而三缄其口。
          要不是枝婆婆偷偷告诉她,她永远不会知道这些隐秘的往事。
          阿愿问枝婆婆道:“您确定云来道长说了大少爷或许前世跟人以铃铛声相约?”
          枝婆婆点头。
          阿愿想起她跟着大少爷去敖山时看到王姑娘手腕上似乎戴了个小如豌豆的金铃铛。但是那个铃铛似乎没有响过。
          阿愿心想,到底是王姑娘的美貌让大少爷流连忘返,还是王姑娘手腕上的铃铛让他的魂儿不知归路?
          枝婆婆见阿愿若有所思,问道:“莫非你知道一些关于大少爷前世的眉目?”
          阿愿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说道:“我又不是修道的人,自己前世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哪里知道大少爷的?”
          枝婆婆道:“说的也是。”
          “对了,枝娭毑,您刚说您好不容易把大少爷的魂儿弄进来,这是怎么回事?您在哪里看到大少爷的魂儿,又是怎么样把他弄进来的?”阿愿想起枝婆婆刚才说的话,又问道。
          枝婆婆喝了一口凉茶,说道:“说来还挺奇怪。我今天给你们算月钱,给老爷算外账,拨了一天的算盘。等天色稍暗下来,喝了一碗稀粥,想在屋里眯一会儿,可是就在迷迷瞪瞪的时候,忽然听到窗外有人拍窗纸。我还以为起了大风,是风吹得窗纸拍打窗棱,结果看到窗户上映着一个人影。那个人影小声道,你们家少爷回来了,就在门口,快去接一接!”
          “说话的人是谁?”阿愿忍不住看了看窗户那边。在阿愿看来,马家上上下下的人,不用说话,哪怕打一个咳嗽,枝婆婆都能听得出来是谁。
          枝婆婆手里轻轻摇着茶盅,瘪嘴道:“听那声音,不像是咱们马家的人。”
          “那他是怎么进来,又怎么知道你的房间在这里的?”阿愿问道。
          枝婆婆说道:“我也觉得奇怪。我听了那个人的声音,急忙出门来,只见那个人的背影往大门那边去了,脚步又轻又快,跟猫一样。等我追到大门外时,那个人已经不见了。我看到大少爷站在门外徘徊,迟迟不敢进来。我一眼看出这个大少爷跟咱们的大少爷不一样。要不是之前你跟我说大少爷的魂儿没回来,我又曾经亲眼见云来道长找过夫人,说过大少爷容易神游,当时我肯定会吓晕过去。”
          “跟猫一样?”阿愿还在想那个窗边说话的人。
          枝婆婆说道:“是啊,跟猫一样。”
          “好吧,然后呢?”阿愿问道。


          30楼2020-11-27 09:56
          回复
            然后我镇定下来,走到那个大少爷身边,对大少爷说,外面露水重,快回书房去吧。我知道这个时候大少爷一般是在书房里呆着。他若是回了书房,就能回到大少爷身上。可是你猜他怎么说?”
            “他怎么说的?”
            枝婆婆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地说道:“他居然说,门口两边站着两个人,他们不让我进去!我顿时头皮发麻。门口并没有什么人呀。”
            阿愿猜测道:“难道是门神?”
            枝婆婆摇头道:“应该不是吧。门上没有贴门神画。我就问他,哪两个人?他害怕地指着大门说,那两个人,一个手里拿着剑,一个手里拿着刀。”
            阿愿急忙抓住枝婆婆的手,说道:“说得我都害怕了。”
            枝婆婆道:“你怕什么?那应该是保护我们的,不让孤魂游鬼进大门。”
            “你看到他们了?”阿愿问道。
            “没有。为了让大少爷的魂儿进门,我只好对着大门两边说,这是我们自家的人,你们放他进去吧。然后我又跟他说,你跟在我后面进来,他们就不会拦住你。”
            “然后呢?”
            “然后他就躲在我身后,跟着我进来了。进门之后,他就乱跑。我也不敢喊呀,怕别人听见。没想到他被你撞上了。”
            阿愿的迷惑解开了,感叹道:“原来是这样!”
            从那以后,阿愿每次经过大门时,都忍不住往左右看看。大门左右只有两个刷了红漆的大圆柱子。柱子是木质的,为了与地面隔潮,柱子下面各有一个方形石墩,石墩上下两面平整,前后左右四面有雕工,雕刻的是花草,祥云,山羊,大象,芭蕉树等,极为精美。
            后来时局发生改变,马家老宅被烧,许多人去抢马家老宅的金银玉器,外公将那两个不值钱且沉重的石墩抢了出来。围观的人都笑话外公,说他不抢字画古董,却抱回了两块石头。
            外公却说,你们抢值钱的东西是为了卖掉换钱,留着也容易碰坏。我抢石墩是为了留个纪念,一百年也不会烂。
            石墩最开始放在水井边上,外婆在上面捶衣服,姥爹在上面晒霉豆腐,小孩子在上面撒尿,来往的农夫在上面磨刀。
            时局稳定之后,外公将石墩搬到了新屋的大门前,依然一边一个。虽然没有圆柱子了,新屋也远远不如马家老宅那么气派,但石墩依然跟外公小时候看到的一样。
            而别人抢走的金银玉器要么打碎了,要么丢失了,要么卖掉了。穷的人依然穷,闲的人依然闲。
            我小时候常在那对石墩上坐,屁股沁凉,是夏天最好的去处。
            有一次我留在外公家过年,外婆悄悄跟我说:“明天大年初一,你要是起得早,大门还没有开,从大门的门缝里往外看,就能看到两个老人。”
            我惊奇不已,可是大年初一的早晨还是懒了床。等我起来的时候,大门已经打开了。
            那时候我还在外公和母亲的保护下,没有听说过阿愿和枝婆婆,以及她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等我听说阿愿和枝婆婆的故事时,外婆已经故去,外公的老屋也成了断壁残垣。舅舅的新楼房已经在相隔不远的地方建起来了。那两个石墩也移到了舅舅新楼房的大门两侧。
            我猜想,或许枝婆婆说的门口站着的那两个人,外婆在某年的正月初一天还没亮的时候看到过。石墩在哪里,那两个人就在哪里,守卫着家门里面的人。
            但是我也想过,或许外婆是逗我玩的,她只是想要我大年初一的早晨早些起来,去挨家挨户拜年。
            我只有那次在外公家从三十住到了初一。其余年份,我都是正月初二跟着妈妈去外公家。按照当地习俗,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31楼2020-11-30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