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吧 关注:477,782贴子:52,004,400
  • 12回复贴,共1

作为球迷的夺冠影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球迷的夺冠影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9-27 16:41回复
    我的看法是
    第一部分:排球迷觉得尚可,影迷和普通观众觉得缺点明显
    第二部分:普通观众觉得不错,排球迷和影迷都觉得乏善可陈
    第三部分:普通观众觉得不错,影迷觉得凑合,排球迷觉得不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9-27 16:42
    回复
      我们首先来说第一部分——豹头蛇尾的第一章
      之所以作为排球迷,觉得是尚可而不是不错,就是那个改名梗,在这里科普一下,改名的主要原因,一是老女排一辈(包括袁头和陈导)的“较真”观念,其实这种较真观念在我们的爷爷奶奶们身上也有很多提现,哪怕鸡毛蒜皮的小事,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你要和别人宣传xxx做了(没做)某某事情,哪怕你是为了美化,人家也会觉得很不舒服,你不能说这种想法有什么错,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就是这么过来的,也因为这样的思想带动了很多东西的发展,所以他们拒绝这样的“艺术加工”,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的;另一个就是丑化陈忠和的问题,我看了片子心里的感受是,如果我是陈忠和,我也会觉得有些不能接受,虽然剧情对他是一个美化,但和他本人的经历,思想性格等等都差了十万八千里远,比如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最开始并不太适应这种身份,但现实中的陈指导是一开始就带着很高的思想觉悟投入到自己的陪打教练工作中的,说的较真一点,你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最开始没有觉悟,就好比说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思想道德有问题一样。
      然后让我们回归正题,作为排球迷,我认为除了名字被隐去这一点让人很不适应以外,其他的地方表达都还很不错,特别是对于陈招娣倒地救球和带着腰伤参加比赛的那一部分,很多环节都很能勾起我们这些排球迷对于中国女排的情怀和回忆。但身边的普通朋友包括很多爱看电影的影迷对于第一部分,很多人的感受都是:开始觉得能慢慢看下去,中国女排和江苏男排的比赛的时候觉得还不错,到后面世界杯的时候就真的有点看懵了,因为看不懂啊。对于这一部分,我和up主的观点一样,普通观众和影迷毕竟不懂排球,要宣扬那种拼搏精神可以,但是你缺乏了铺垫,或者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铺垫,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地方的侧面描写来补充这种精神,比赛的成分确实是太过于突兀了,就连我这个排球迷,事后想了一想都觉得有些突兀,我本来还以为会有一些别的东西作为最后救场的铺垫,结果第一部分结果他居然就这么结束了……
      于是乎,第一部分就这么完结了,由于开头改名的一些影响,我觉得开场不能算是虎头,只能算是豹头,但是不够好看的结局蛇尾是真正的蛇尾了,在这个蛇尾之中,就这么过渡到了第二部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27 16:43
      回复
        挺好看的,这是故事片,不是记录片。


        4楼2020-09-27 16:44
        收起回复
          莫名其妙的第二章
          首先我要说,莫名其妙这四个字用来形容第二部分再贴切不过了:你说他一塌糊涂吧,没到那个地步;你说他还有救吧,但那么大缺点,都不知道该怎么争辩。
          首先我们要从专业的排球角度来出发来科普,中国女排的三个黄金时期分别是老女排,黄金一代和如今的国家队,老女排刚才还算虎头蛇尾的讲过去了,如今讲到黄金一代的第二部分,却只讲了一件事用:一场比赛着力描写他们是如何在过了自己的巅峰期之后输给郎平率领的美国队,对于雅典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逆转只是用黑幕的文字一笔带过,我相信不只是球迷,只要是有印象的观众,对于那一场比赛应该都至今记忆犹新,这场比赛不去描绘就已经是第二大的败笔:作为排球迷,我们肯定想看黄金一代的辉煌,但是电影却只记录他们失败的场景,我们不能接受;作为普通影迷,在一个名字叫做夺冠的电影中,看到这样的画面同样肯定会纳闷,不是讲夺冠吗,怎么尽讲失败了?
          讲到这里,我再充当一下和事佬,和一下稀泥巴,再回到文章开头说,贴吧里有人在抨击有人故意抹黑电影,根据我的判断,这和我身边的另外一部分朋友是一样的,他们进电影院就是纯粹看一场电影,有点看个乐呵那种意味,对于电影质量本身怎么样他们并不太关心,只要不是像《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和《图图·图图图图图》那种看了半天毫无逻辑毫无演技,根本没有一点可以看下去的欲望的,只要是能看得过去,看得出点味道,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而陈可辛的这种描述方式,让他们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到观看郎平的视角,如果是从这一点出发,那么他们看到第二部分就不会觉得那么的不适应,反而还会觉得:哎呀,这个女人真不容易……从而顺着导演想要表达的那条线往下走,自然就不会感到这其中有什么矛盾,就会觉得这是一部有演技有内涵的好电影。所以说关于《夺冠》最根本的矛盾并不是电影的好坏问题,而是大家看电影的角度和自己的需求问题,如果是真正的喜爱电影的忠实影谜或者是中国女排的铁杆粉丝,自然会感到其中的诸多不和谐之处,而如果只是为了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的普通需求,那么也会觉得这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的——主题是弘扬女排精神,演员们的阵容和演技都挺不错,剧情也有不少催泪点,那还有什么说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27 16:46
          回复
            好了,泥巴玩完了,现在我继续回归自己一个观影的球迷身份,我也知道中间的第二部分必须起到过渡的作用,但导演所分配的篇幅和着重刻画的内容确实是失败的,最重要的是,在我看来,这也是陈指导不愿意用自己真实姓名出现的很重要的原因,他是一个很护短的人,他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弟子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很多人都说现在国家队练的苦,但事实上在当初的那个时候,黄金一代练的比现在的姑娘们苦的多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和保障条件,要出成绩只能靠苦练,苦练出来的那一身伤病,只要是关注过黄金一带相关新闻的人,现在想起来都是触目惊心的,而黄金一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带着一身伤病,为国家拼下了两金一铜,但一个讲述中国女排名字叫做夺冠的电影,却只记录他们巅峰期不在之后,失败的一场焦点比赛,作为一名资深球迷,我都不能接受了,何况陈指导呢,在这里我想批评一下导演陈可辛,听说他在自己导演的《亲爱的》时候,就把其中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原型的角色增加了一些艺术加工,描述其为了一些事情不得已出卖肉体,为当事人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抛开电影而言,从道德角度出发,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对的行为,如果你为了拍摄电影,可能会对一个现实生活存在的人造成困扰,那你就要诚心诚意的与人家沟通,同时要尽可能的为广大影迷澄清: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就像《我不是药神》一次宣传会上徐峥对陆勇说的那样,一句“相信观众们都能分辨的出来,英雄的那一部分是属于您的,小人物的部分是我饰演的”,不仅获得了陆勇的理解,也获得了影迷们的尊重。之前我说了,第二大的败笔是没有突出黄金一代的成绩,那么最大的败笔,就是他这样的艺术加工方式,伤害了陈指导和黄金一代,也伤害了诸多球迷,虽然这种伤害是一种“软”伤害,毕竟他也提到了黄金一代的成绩,你硬要较真的话,也找不出什么太大的过错,但伤害就是伤害了,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你无法改变,作为导演,作为人,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所以说,这第二部分真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开始,又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当然,亮点也是有的,那就是对于郎平的刻画非常的细腻,尤其是那种纠结的心理,还有美国队队员在赢得比赛之后的那些发言,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报纸上确实是这么写的,时隔十二年他还能再挖掘出来,真实还原,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尽心,我想这也是普通观众会觉得好看的原因吧,但是对于影迷和球迷来说,真的就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说他的好,也不知道怎么描述他的不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9-27 16:46
            回复
              “就这样了?”的第三章
              就这样了?对于普通观众,这无关紧要;对于影迷,这还算能忍;对于球迷,这有些无语。
              第三部分的核心在于那场比赛,比赛真的很燃,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但是也“就这样了”,因为这场比赛之前的内容,还有比赛之后的处理,在我看来是打不及格分的表现。
              首先我们说比赛前,比赛前主要是讲郎平重新回到国家队开始进行改革,在我看来,第三部分陈可辛想要表达的是对于女排精神和新时代思想碰撞之下的一种潮流和进化,而不是很多真的不懂球的伪球迷所谓的宣传郎平个人主义一般夹带私货,因为我们真正的球迷都知道,现在时代变了,光靠苦练确实是不行的,吃苦精神值得肯定,但要重塑中国女排的辉煌,我们还需要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与国际潮流接轨,把好的东西引入到中国女排,让苦吃的更有效率,比如良好的保障团队带来伤病的减少,比如在不影响团队的情况下鼓励球员发展个性,以期更广阔的未来,这些都是很好的表达点。
              现在让我们画风一转,没错,看过电影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本来很好的表达点在陈可辛导演的表达下,成了一种“小市民化”的东西,改革表达成了官场上的博弈,发展个性表达成了新老队员之间的碎嘴争吵,再加上时不时冒出来的无良记者的追问,本来很高大上的主题,你以一种不够正能量的风格展现出来,也难怪有人要以此抨击夹带私货,不止我们球迷忍不下去,普通观众和影迷们,想必也会对此觉得有些不太舒服吧。
              然后说说比赛之后的部分——两行字,赢了剩下比赛,然后登上冠军领奖台,没了……
              这就好比一桌宴席,前菜不咋地,主菜够味了,然后好不容易唤醒了你对于餐后点心的一丝期待时,主厨告诉你,没有后面的点心了,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心里有1万头神兽奔涌而过,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排球迷而言,这道主菜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挑剔的地方,那就是专业性不够强,比如写错了法比亚娜位置,还有比赛情节改动太大等等,在这里我就不过多赘述。所以说,“就这样了”这4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受到伤害最深的是我们排球迷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9-27 16:49
              回复
                总结一下,豹头蛇尾的第一部分,莫名其妙的第二部分,“就这样了”的第三部分,凑成了这部,我认为按照豆瓣标准实际分数6.5,主题意义再加0.5比较合适的《夺冠》,当然啦,作为排球迷,我还是很认可其中的一些亮点的,比如上面说到的美国女排的一些采访,还有陈招娣将军逝世前的那一部分,很多人可能觉得是随便编的剧情,事实上,郎平出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陈招娣去世后,觉得自己应该再为这个集体做一些事,这里陈可欣处理的是比较好的,既艺术加工了也没有损伤到别人的感情,还有对于朱婷的成长的那一段艺术加工,我认为也是比较成功的,既突出了朱婷最开始比较沉默的性格,也渲染出了郎指导希望在新一代女排姑娘们身上产生的一些不一样的改变的那种氛围。但这样一些亮点在普通观众的眼中可能会很亮眼,但对于影迷和球迷来说,并不能遮盖掉影片中那些不足的部分。瑕不掩瑜,也瑜不遮瑕,应该是对于这部影片一个比较客观的描述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9-27 16:50
                回复
                  郎平和朱婷她们可以代表中国女排出征世界大赛,而表现她们的故事的电影却不能冠名《中国女排》,对外界来说是不是匪夷所思?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9-27 17:18
                  收起回复
                    艺术创作,非纪实。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9-27 18: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