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格物斯坦小坦克想到创客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力方式,因为创客教育本身的形式多样化,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很多不可能。
现在有条件的学校扩大科学实验室的功能,其能为课堂外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应用服务,例如增设校园创客空间等。要知道如何借力互联网+,必须先分析现在学校创客空间的发展情况。
随着3D设计、3D打印技术的发展,校园创客空间不再仅仅只是制作机器人,3D创意和3D打印也成为了一种开课选择。中小学生可以轻松掌握3D设计,孩子们的创意不再仅仅局限于平面的绘图,而是能变成有效的3D数字模型,被3D打印机识别,最终变成实物,这种从概念到实体的创造过程,将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深刻观察力,也丰富了关于“创”与“造”的内涵。
3D打印创意课不仅仅只是创意设计,还能结合到主流课程,如数理化等的课堂教学,例如设计各种教具,让孩子们从亲手制作中更深刻的去学习该学科的知识。除了课堂学习,3D设计和3D打印的便捷性,还能让孩子们在课外,与父母一起组成“家庭创客”,不需要复杂的设计,就能自己“创造生活”。
现在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将3D打印课引入到校园创客空间,但是仅仅局限于本校内的孩子交流,还是无法发挥创客精神的核心——分享创意、激荡想法,这也是引入互联网+在线教育的价值。
互联网+校园创客空间,就是让孩子们的创意面向更多人群,创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去跟更多“陌生”的爱好者一起去交流,开拓他们的眼界。学生完成的3D打印作品可以自由分享,与全国所有其它3D创意爱好者通过交流,还能通过社区的主题任务不断地给自己提供新的设计灵感,将课堂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