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一建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而我还困在对答案估分的痛苦轮回中。。。今年是我第一次考一建市政全科,说实话感想挺多,趁我刚考完,对考试的记忆还很清晰,就想写下感想,为明年的我或者别的需要的同学作参考。
1.备考战线拖太长
我是从2019年11月初开始备考的,一直到2020年9月18日,历时11个多月,除去生病或者有事,每天都学习,平均每天在2小时以上,特别在疫情期间,学习时间最多。然而人都是有极限的,特别是在职备考,我感觉在8月份左右已经效率不高了,然而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19年全凭运气考下了二建,让我知道了我离考试的差距有多大,所以我就选择了长时间的学习。。。现在看来,持久战不可取,无法高效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明年我打算在6月份左右新教材新精讲出现之后在3个多月的时间集中高效学习。
2.深入教材却忽略常识
我对市政教材通读了两三遍,听了陈明老师和郭玮老师的精讲、郭玮老师的冲刺班和案例专项班,真题做了环球网校的案例专项一本通和胡宗强老师主编的百题讲坛,到最后我甚至产生了一丝谜之自信。。。我觉得技术和管理部分我都掌握的差不多了,除了超纲题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结果今年的真题犹如当头棒喝让我的心冰凉冰凉,技术部分出题真的不多,充斥了大量的管理题和三道小计算。。。市政真题不是以技术为主吗?管理题不是越来越少吗?小计算题不是平均1道吗?令我最心碎的是我居然不知道1000L=1立方米的常识。。。考前我也知道市政计算题是小学的加减乘除,天真的我真的以为是加减乘除。。。不会最基本的常识是我最大的失误。。。
我是第一批考试结束后在微博一建超话底下喊难的人,也有人觉得今年很简单,我懂为什么会这样。我之所以喊难,是因为今年的出题类型与往年大相径庭,可能是疫情的原因吧,命题专家想放水,技术题考的比例真的降了不少,管理题比例和小计算比例加了好多,甚至问题问的浅显直接,一度让我怀疑有更深的意思我没看出来。。所谓案例重点梯队,道桥隧-水池、管道-垃圾填埋、监控量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啊。。。越是没深入学的人越觉得简单,越是努力下功夫的人觉得难,是因为努力下的功夫都白费了,这是把你的知识圈刺破了考外面的东西。。。
3.考场上时间分配不均
我今年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注意时间,我一直觉得4个小时的时间怎么也够了,却一直写到了5点55分都没怎么做完,所谓的没做完是有些拿不准的问题没办法深入思考头脑风暴,如果再给我充足的时间我应该还可以争取更多的分数。 我最不该前三道案例答案先写在试卷上,初衷是慢慢在答题卡上写好,结果时间不够又急忙在答题卡上写,既浪费了时间又没达到效果,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4.想太多
这个因为标准答案未出,我还无法确定案例题的问题真的那么浅显还是我想多了,这也是我浪费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
写在最后:
经过我两天多的估分痛苦轮回,经济应该是过了,法规和管理估分保底77分,有几道题我拿不准当时选了什么,反正法规和管理这两门估分和没估分一样,我还是不确定,还得等出分。最后的市政估分,选择大约26分左右,那就意味着案例题我必须70分以上才合格,然而我因为时间不够没答和确定答错的已经高达48分,基本无望,市政实务也就在个90分、80几分的意思,说实话对于实务考试,我还是对自己很失望。。。明明命题专家有意放水,我却没有把握住。还真的是给我机会我也不中用。。。
现在我只希望我的法规和管理不要翻车,努力了这么久,可别在公共课上再翻车,那我可能真的心态会崩。。。
我的心到现在都是疼的,真的是期望越高失落就越大,一切交给时间吧,明年我还会积极应战,改变策略,积极面对,争取明年可以上岸。
以上。
1.备考战线拖太长
我是从2019年11月初开始备考的,一直到2020年9月18日,历时11个多月,除去生病或者有事,每天都学习,平均每天在2小时以上,特别在疫情期间,学习时间最多。然而人都是有极限的,特别是在职备考,我感觉在8月份左右已经效率不高了,然而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19年全凭运气考下了二建,让我知道了我离考试的差距有多大,所以我就选择了长时间的学习。。。现在看来,持久战不可取,无法高效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明年我打算在6月份左右新教材新精讲出现之后在3个多月的时间集中高效学习。
2.深入教材却忽略常识
我对市政教材通读了两三遍,听了陈明老师和郭玮老师的精讲、郭玮老师的冲刺班和案例专项班,真题做了环球网校的案例专项一本通和胡宗强老师主编的百题讲坛,到最后我甚至产生了一丝谜之自信。。。我觉得技术和管理部分我都掌握的差不多了,除了超纲题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结果今年的真题犹如当头棒喝让我的心冰凉冰凉,技术部分出题真的不多,充斥了大量的管理题和三道小计算。。。市政真题不是以技术为主吗?管理题不是越来越少吗?小计算题不是平均1道吗?令我最心碎的是我居然不知道1000L=1立方米的常识。。。考前我也知道市政计算题是小学的加减乘除,天真的我真的以为是加减乘除。。。不会最基本的常识是我最大的失误。。。
我是第一批考试结束后在微博一建超话底下喊难的人,也有人觉得今年很简单,我懂为什么会这样。我之所以喊难,是因为今年的出题类型与往年大相径庭,可能是疫情的原因吧,命题专家想放水,技术题考的比例真的降了不少,管理题比例和小计算比例加了好多,甚至问题问的浅显直接,一度让我怀疑有更深的意思我没看出来。。所谓案例重点梯队,道桥隧-水池、管道-垃圾填埋、监控量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啊。。。越是没深入学的人越觉得简单,越是努力下功夫的人觉得难,是因为努力下的功夫都白费了,这是把你的知识圈刺破了考外面的东西。。。
3.考场上时间分配不均
我今年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注意时间,我一直觉得4个小时的时间怎么也够了,却一直写到了5点55分都没怎么做完,所谓的没做完是有些拿不准的问题没办法深入思考头脑风暴,如果再给我充足的时间我应该还可以争取更多的分数。 我最不该前三道案例答案先写在试卷上,初衷是慢慢在答题卡上写好,结果时间不够又急忙在答题卡上写,既浪费了时间又没达到效果,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4.想太多
这个因为标准答案未出,我还无法确定案例题的问题真的那么浅显还是我想多了,这也是我浪费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
写在最后:
经过我两天多的估分痛苦轮回,经济应该是过了,法规和管理估分保底77分,有几道题我拿不准当时选了什么,反正法规和管理这两门估分和没估分一样,我还是不确定,还得等出分。最后的市政估分,选择大约26分左右,那就意味着案例题我必须70分以上才合格,然而我因为时间不够没答和确定答错的已经高达48分,基本无望,市政实务也就在个90分、80几分的意思,说实话对于实务考试,我还是对自己很失望。。。明明命题专家有意放水,我却没有把握住。还真的是给我机会我也不中用。。。
现在我只希望我的法规和管理不要翻车,努力了这么久,可别在公共课上再翻车,那我可能真的心态会崩。。。
我的心到现在都是疼的,真的是期望越高失落就越大,一切交给时间吧,明年我还会积极应战,改变策略,积极面对,争取明年可以上岸。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