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的灵魂吧 关注:8贴子:967
  • 9回复贴,共1

我在厦视《检察视点》中的作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5-12-01 16:56回复
    正是因为手中掌握着这些权利,林阿立自然而然成了不少广告业界人士想要接近的对象。首先找上门来的是先后挂靠厦门某广告公司和某装潢有限公司的个体户洪某某。经同事介绍认识洪某某之后,林阿立就经常和洪某某在一起,洪某某在借喝茶聊天时,不时地向林阿立提出看能否把候车亭的业务交给他做的请求。盛情难却之下,林阿立答应了洪某某的要求,并与其签下了从1998年3月到2003年底的公交候车亭修建合同。 
     
     为了感谢林阿立的帮助并希望他们能保持这种密切的“合作”,洪某某先后两次向林阿立献上了人民币7000元。 
     
     [同期声]记者:那洪某某给你送钱,给你送了多少钱,是怎么送你的? 
     
     被告人林阿立:他就是过年过节邀去茶馆坐一下,送两瓶酒,(钱)放在底下,以后回来发现就跟他说你怎么送钱,他说过年,过节买一点年货,这种意思就是了。 
     
     记者:那你就收下了? 
     
     被告人林阿立:嗯。 
     
     记者:那为什么给你钱呢? 
     
     被告人林阿立:过年这种好处费,过节费啊,好象作为说我们是负责人,他就这样送。 
     
     [录播]“权力”可谓是把双刃剑,因为它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个人谋私利;权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从第一次开始接受别人献上的好处费,林阿力就开始了他的蜕变之路。 
     
     1998年,“九.八”投洽会召开前夕,厦门某装饰有限公司经理陈某某找上了林阿力,想拿下公交总公司公交站点的夜景工程建设项目。 
     
     [同期声]记者:他是为了什么事给你送的钱? 
     
     被告人林阿立:1998年有一次是夜景工程,当时是城管办委托公交公司,在公交的站点搞夜景布置,当时是骆继承负责的,他就推荐他(陈庆龙),推荐就是说他有搞过装修设计,也就是说这夜景工程布置可能做的比较好,就给他做了。 
     
     [录播]投洽会过后,陈某某因为要感谢林阿立把公交总公司九.八夜景工程的业务交给其做,特意宴请了林阿立,在饭后林阿立还收下了陈某某给他献上的金额2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票。 
     
     [同期声]被告人 林阿立:他第一次拿到这个业务比较高兴,说什么有钱大家赚嘛。 
     
     [录播]在收受了陈某某于1998年送上的2万元好处费后,林阿立又分别于2000年4月和2001年底两次收受陈某某送上的好处费2万元。 
     
     从2001年底到2004年春节前后,同样是基于感谢林阿立在承接候车亭改造的业务中提供了便利,厦门市某广告有限公司经理向林阿立送上了感谢费数万元人民币和3000元美金。 
     
     2003年,为了改善市公交总公司广告有限公司的经济创收形势,总公司决定把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开始对外承包。决定出台之后,社会上的一些广告公司为了能接到相应的广告业务,同样把目光朝向了掌握一定职权的林阿立。 
     
     [同期声]公诉人:那么这些人为什么送钱给你? 
     
     被告人 林阿立:主要是他们为了在公交公司得到一些业务做。所以说找我。 
     
     [录播]为了感谢林阿立为其在承接公交车车窗、车身广告的业务中提供便利,厦门市某美术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某某,分别于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春节后,向林阿立送上了感谢费8000元。 
     
     在清廉与腐败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红线”。一旦越过这条“红线”,面临的将是万丈深渊。眼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利不断地演变成钱财,林阿立心里并不平静。 
     
     [同期声]被告人林阿立:我们也知道这样做很不妥当,真的,我也觉得这样做很不妥当。我给他们讲,我说这样做不大妥当,群众肯定会意见很大的。他们反正有的要做人情,我也没办法。我只好去执行,去协作。 
     记者:当时就是说职工有意见?具体是什么样的意见? 
     被告人林阿立:群众的意见主要是给私人建,我们国有企业的脑袋就是认为说你给私人建就是不行,就是你们自己有搞什么猫腻,就是这样。 
     
     
     


    9楼2005-12-01 17:03
    回复
      [录播]很显然,群众的意见并非捕风捉影,再加上自己已经多次收受了别人送上门来的好处,林阿立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清楚。那么,林阿立为什么还是执迷不悟呢? 
       
       [同期声]被告人林阿立:拿人家的钱主要也是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现在那种样子,我们身处那种位置,我在悔罪书里面也有写到,最关键就是说,总的就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好象这种钱不拿白不拿一样,这种思潮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开口去向人家要。总的还是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没有防微杜渐的思想。 
       
       [录播]2005年6月13日,林阿立因涉嫌受贿被执行逮捕。如果不是因为受贿被捕,林阿立本来也有一个非常美满的家庭。一份不错的收入足以让他在这个城市中过着不错的生活。 
       
       [同期声]被告人林阿立:我在原来这个公司,原来是属于中层干部,原来收入就不低了,每个月都有2500到3000块,经济收入还可以,就是了。年终都还有一些奖金了,什么超利润奖。收入是不错的。 
       
       [录播]东窗事发后,林阿立痛心疾首。 
       
       [同期声]被告人 林阿立:就是对家庭的打击太大了,真的,自己坐几年牢不要紧,就是对家庭、亲人的打击太大了。很不值得了,很不值得了…… 
       
       [录播]2005年9月16日,湖里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林阿立涉嫌受贿一案。 
       
       [同期声]被告人林阿立:现在可以说一个沉痛的教训,根本没必要去拿这些钱。通过劳动改造,现在在这边和各种不同犯罪的犯人在一起,我觉得说真的是要学习法律,要知法、守法,在法制社会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样子。 
       
       [录播]林阿立在自己的思想认识中说:我深深意识到,国企员工要经常参加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自觉抵御金钱思想的侵袭。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变革,国有企业仍然要按规范办事,工程项目要开始投标,不能一人说了算。领导者要遵循经济法规办事,使之健全财务核算管理办法,牢固树立招、投标的的审机程序,我们的工作才不会出乱子。否则私人公司的歪点子,资产阶级金钱思想要向你侵袭,就会影响我们的招、投标程序,就会给国有企业带来损失,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资产阶级思想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金钱虽然都是人家主动送的,但我们应认识到,这是施工队冲着我们手中的权力来的。对“金钱思想”的认识,还应提到更高的高度来警示自己。 
       
       目前,林阿立还在等待法院的最后判决,尽管心里悔恨不已,但林阿立仍将为自己的贪欲付出惨痛的代价。 
       
       (9月22日播出)


      10楼2005-12-01 17:04
      回复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几个人大家当初也没什么想法,就是想把这个公司做起来,只有这个想法。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当时也是从头到尾都是很卖力啦,不是讲很卖命啦,就是说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加班,都是我们几个人固定要去的,从来没有说哪个礼拜六、礼拜天不去的,都是这些人在做。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我们从2000年接手这家公司开始,我们可以说在两、三年时间里面,我们几个人都从来不跟公司计较,都没有拿过什么加班费,就是有报给公司,公司也不批,我们还是一样在做。而且在开始的一、两年里面,应该是说是小有一点成绩的,对公司的贡献应该是说也不是没有,我们不能说是夸大自己的成绩,但有一些东西是应该说我们也是尽心尽力了。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当时设备也老旧了,公司因为说已经要被人家兼并了,也没人重视了,就是扔在那里。后来我们去了以后,就是给它维修啊、拉这种、做这种业务啊,全方位扭转这种局面。 
         
         [录播]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国际货运分公司的经营稍有起色,但由于公司规模小、车辆老化、设备陈旧,再加上公司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国际货运分公司依然是连年亏损。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一个就是国有企业有这个弊端,人员原来组建的三十个,接下来越来越多,一个两个一直挤,一直挤,一直进来,进来到最后,人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也是经营很不好,效益也不好,管理也比较乱。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都是亏本在经营,这个是众所周知的,自己车跑的都亏本。 
         
         [录播]李鹭跃、吴添丁等人看到分公司连年亏损,一些车辆设备也是严重老化,就跟总公司打报告,建议公司更新一些设备。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因为客户的要求,他不会因为随着你的设备老旧、陈旧以后,降低他的标准,我们对客户如果服务跟不上的话,那只能说客户会另请其他合作者。 
         
         [录播]鉴于公司的发展状况,总公司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他们(总公司)的理由可能也是很简单,就是说我们货运公司这一块,就是一个前景不看好的企业,认为就是说不是一个很优质的项目,他们迟早就是要处理掉的。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整个我们大家加班加点地在做,工资也才拿1000块左右,工人大家也都有怨言。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原公司有场地,总公司也不让我们搬回去,因为那个场地也空在那里,那我们一定要另外租场地,租场地以后那个成本费用又很大,一直给公司反映,公司也没有个结果出来,这个事情对我们心里面就是说,感觉到很那个,可能就是很失落一样。 
         
         [录播]看到总公司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李鹭跃等人认为是总公司对国际货运分公司关心、重视不够,感到失落,并对分公司的发展前途失去了信心。而就在这一时期,总公司开始在职工大会上传达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意见,并就公司的改制进行讨论。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2000年的下半年,因为我也是快退休了,也2000年快退休了,他们当时在讲改制,要改制,所以这些人就好象说改制以后怎么办,没有工作。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一个产业本身它利润都很低,又要养活这么多人,是公司贴的钱在养活,一旦改制完了,这个企业就没有了,这些人也还能做什么,而且这些人原来文化程度都不高,搞运输的,也没什么其他的行业,肯定面临着就是下岗。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这几个人还是顾及到以后,考虑到因为说我们这些,运输公司这些人,本身文化背景、文化水平各个方面才能也是很有限,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属于竞争社会,像我也好,他们也好,都是40多岁的人,出去也没有什么。 
         
         [录播]一方面对公司的前途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对公司改制有所忧虑,李鹭跃等人不再多花心思考虑公司的管理和发展,而是开始为自己的所谓“后路”打起了算盘。


        12楼2005-12-01 17:05
        回复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就是偶尔凑在一起在坐的时候,运输,大家说都干了这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运输行业,大家都是很有怨言,什么时候能有个出头之日。工资又低,整天又让人家,开会整天让人家训,大家就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共识,就是说这种,一定要干私人,不干私人的话,这种运输行业没办法做。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当时没有想说套用啊什么东西,就是有讲这些事情。说要成立公司或者成立厂,不然怎么办? 
           
           [录播]在萌生了干私人运输的想法后,李鹭跃等人却因为缺少资金的原因,而始终无法实施他们的计划。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我们在这个企业这几年没赚到钱,这几个人,你现在要叫他拿几万出来都很难,这都是事实。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基本上就是我们经理很急,需要一笔钱,去先购置车辆,没有钱嘛。 
           
           [录播]有了假公济私的私欲和贪念,李鹭跃等人开始为购买车辆的资金等待机会,而机会终于来了。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2001年的下半年,当时我们就是正好做了一摊电厂的一个大件货物运输,有三百多万,一件有一百多吨,大件运输。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当时就是厦门电厂有一些设备,就是退出来的设备,要运到四川,当时的这个承包方是深圳的一家公司,深圳这家公司就是委托我们做这个,把这个电力设备包运到四川,那我们当时在跟它接洽了几次以后,他们就同意把这个业务交给我们来做。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这项业务就是我们给它承包下来,以公司的名义给它整个承包下来,包括船、陆路运输,包括拆,包括安装。 
           记者:那当时跟他们这项业务的费用是多少? 
           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390多万。 
           
           [录播]承揽到这宗大生意后,国际货运分公司又把这笔业务以220万元分包给四川电力运输公司。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001年底,国际货运分公司完成这项任务并进行结算时,李鹭跃等人发现,港务费用实际上要比预算少很多,而且除了支付给有关协作单位及保证总公司几十万的毛利外,还有三十多万块钱的结余。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港务费用本来预计六十几万,这个实际用了才用了二十七万多,不到三十万。 
           
           [录播]李鹭跃等人于是决定,从中套取一部分资金出来,用于购买车辆。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总的决定是李鹭跃决定的,李鹭跃决定说,既然结剩这么多,把它拿几十万出来。 
           
           在萌生了从这宗大生意中套取资金的想法后,李鹭跃等人就开始付诸行动了。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套取现金,拿到这些公款之后,他们将钱用到了哪里,这些钱被他们据为私有之后,给他们铺设的又是一条怎样的“后路”呢?下周日的《检察视点》节目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 
           
           (10月23日播出)


          13楼2005-12-01 17:06
          回复
            [录播]签完“李应德”三个大字以后,王其生和李家存终于成功的套取了这30万员人民币,他们把这笔钱直接存进了李家存的个人帐户上后,就回到了厦门。 
             王其生和李家存成功地把钱带回厦门后,李鹭跃、吴添丁等人就开始认真谈论钱的用处了。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拿到这个钱回来以后,我们也是按照安排的话也是都在着手买车,做这些事情。那当时有一个叫徐向明的,他有提出来说不要去买车,就干脆把钱分掉,那我们其他的六个人都不同意,那他也没办法,我们就按照以前的决定就是去买车了。 

             [录播]在确定了这30万块钱将用于购置车辆后,2001年11月,李鹭跃等人就真正开始实施了他们买车的计划,在李鹭跃的安排下,他们进行了仔细的分工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买车当时是有交代吴添丁和陈建忠负责联系一家能够办理贷款的,还要看车了,这些因为车队的比较清楚,叫他去安排这些事情。那他们安排好了以后,要签合同的时候,我有去参加,我有审核了那个合同,而且当时我作为乙方,代签了这份合同。其他的按照个人的分工都是自己去办了。 

             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看车什么东西都是车队长去的,这方面的事情都是他负责的,他负责的去办手续、看车,还有一些挂牌什么,做厢什么,这些都是车队长去搞的. 

             [录播]经过几天的来回奔波,厦门运输发展总公司国际货运分公司的车队长陈建忠终于拿着贪污来的30万元钱,购买到了合适的车,而吴添丁也寻找到了愿意与他们合作的代办公司。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 
             记者:去买了几辆车,什么样的车? 
             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两辆解放牌的。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 
             记者:那购买这辆车一共用了多少钱,这些钱都是哪些钱?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购买这两辆车就是用四川带回来的30万,两部车总共才交给代办方是20万办理这个银行按揭,其他的钱就是什么买车了,买保险了,养路费了,做车厢,七七八八的。 

             [录播]用30万购买了闽D15254和闽D15205两部货车后,李鹭跃等人经过研究,决定把车挂靠在厦门信捷运输有限公司中经营。 

             [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 
             记者:当时这两部车是挂靠在哪里?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挂靠在一家叫厦门信捷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记者:那为什么要挂靠在那一家?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因为当时我们有考虑说要以公司的名义去买,那当时公司的名义是在他们银行间作为一个黑名单,已经不允许我们办理贷款了,尤其是货车的贷款。 

             [录播]虽然两部车是以厦门信捷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名义进行经营,但实际上他们承接的业务却是他们自己所在公司,也就是厦门运输发展总公司国际货运分公司的业务。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车辆还是挂在我们运输发展总公司货运分公司经营。业务就是由调度负责指派,车队负责管理这个车辆跟驾驶员。李家存负责进、出帐,结算由调度经理吴添丁负责,主要是这样。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业务还是公司的业务,尤其是需要保证服务质量的一些客户。因为这两部车是新车,又是当时市场上最好的一种车辆。 

             [录播]当初,李鹭跃等人共同贪污公款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想用这笔钱买两部车,以此留住一些客户和额外赚一些钱。但事与愿违,实际上这两部车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多大的经济利润。就这样,两部车在毫无赚头的情况下经营了三年。 

             [同期声]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那两部车在经营的话,经营几年的话,也没赚到什么钱。因为一个是一部车其中出了一个事故,出了事故以后,损失非常大,本身也没赚什么钱, 

             [录播]2004,车子挂靠在厦门信捷运输有限公司的期限到了, 因为找不到一家合适的单位挂靠,万般无奈下,李鹭跃等人决定把车子挂靠在厦门隆意运输公司。 

             [同期声]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出于各种原因考虑,我们也想把这两部车转到哪家公司去,只是后面没有办法,没有地方去挂靠,对方又一直在摧,叫我们要赶快转走,不转走,他公司要申请报停了,我们没有办法,找不到更合适的转出单位。 
             
             


            18楼2005-12-01 17:19
            回复
              录播]厦门隆意运输公司是2003年1月新近成立的一家私营公司。那它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公司又是以谁的名义成立的呢? 

               [同期声] 犯罪嫌疑人李鹭跃:他也是一个运输代理的有限公司,私人企业注册的。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王其生:以王常艺跟陈建栋的名义成立的。 
               记者:这两个人是谁啊?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一个是我的家属,一个是陈建忠队长的家属。 
               记者:那为什么想到以你妻子的名义来注册这家公司的呢?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这个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在国有企业工作嘛,我们不想说以我们自己的名义再在外面有新的公司。 

               [录播] 为了承接可口可乐在厦门的配送业务和今后转接国际货运分公司的业务,李鹭跃等人用50万注册了这家厦门隆意运输公司。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因为做这个配送比较烦琐,听经理讲说这个业务,公司想来做,他有跟总公司领导请示,总公司领导可能不是很感兴趣,后来经理说因为可乐厂,他看到这种发展前景,他就说不要让客户走了,因为现在的客户很难找,就想给它保存,就成立一个货运公司准备要做配送这一块。 

               [录播]从挂靠在厦门信捷公司到成立厦门隆意运输公司,事实上李鹭跃等人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进行分红过。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这个公司或者这两部车的钱,我们一分钱都没有发过,也没有发过、也没有分红过,也没有发工资,在这边也没有另外再发过一次工资,也没有。就是他只有一个,他说这些钱就是买车、买车,再买车,这样滚,发展生产。那些钱有剩一些,他现在也买了十几部车了。 

               [录播]因为公司刚刚起步,大家又始终没有进行分红过。于是 2003年6月,那个曾经提出过要把钱分掉的徐向明一方面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一直没有从这两部车中尝到好处,所以再一次向李鹭跃等人提出分脏的要求。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他跟我们经理讲说买车的事情他也有份,是他的要给他,就说我们不要把属于他的那一份给贪了。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我们想一个就是说他离开了,也没有占到什么,在一个就是说我们这个事情毕竟不是光彩事,所以也想就是说算了,就给他。 

               [录播]俗话说树大招风,李鹭跃等人的贪污行为即使再小心也逃不过别人的眼睛,总公司隐约也从一些职工那里听到了些风声。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 
               记者:对于你们拿30万块钱购买车辆,后来又办了公司,像这样的事知情的人并不多吧? 
               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知情的人应该是说开始并不多,到后来其实很多人都知道。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 
               记者:总公司原来有没有对你们购买的车辆有没有过怀疑? 
               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有过。 
               记者:那你们是怎么样来应对的呢? 
               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大家在谈啊,大家都说没有。 

               [录播]为了应对总公司和其他职工的盘问,李鹭跃等人编好了各种理由,试图掩盖他们的犯罪事实。但是纸最终是包不住火的,2005年 月 日,李鹭跃、吴添丁、王其生、李家存等人因共同贪污公款32万元人民币先后被执行逮捕。到头来,这条被自己用公款铺就的后路只不过是一条漫漫歧路而已。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 
               记者:你之前说你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说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那现在来看,你们这么做了之后,是真的给自己留了后路吗? 
               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那这已经完全是两回事了,反正是毁掉了,不存在什么后路了。 
               记者:那想一下到底给自己留了一条什么样的后路了呢? 
               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后路就是把我们,就是进来了嘛,就这个路。 

               [录播]如今李鹭跃、吴添丁、王其生、李家存等人还要在监狱里等待法律最后的判决,他们除了要忍受漫长的牢狱生活外,还要经受来自自己内心深处最强烈的自责。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吴添丁:作为我来讲,我认为这个是纸包不住火的,早晚会出来的。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鹭跃:这个教训很深啊,后悔是肯定有的,首先一个不懂法,还有是认为就说这个没有犯法,后悔是肯定后悔,不应该做这个事,后悔也没用就是了。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李家存:我以前在部队工作了将近17年,以前年年还是表现也不错,我那天躺在里面想,我盖的毛毯都是获奖的,先进工作者,怎么今天会走到这一步,但是现在也没后悔药,事情肯定是做错了,而且对我来讲是很深刻的教训。作为我个人来讲还是我自己的世界观,犯了这种错误是绝对不应该的。 
               
               [同期声]犯罪嫌疑人 王其生:我认识很多,我在这里面也经过深刻的反省。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就说不要有一己私利,要分清是非。 

               [结束语]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而正当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变的日渐完善时,如何解决改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的问题无疑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视点》节目,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20楼2005-12-01 17:23
              回复
                 
                 记者:有下文件吗?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没有下文件。
                 
                 自作主张兼任了分公司的出纳员后,张忠华再一次把黑手伸向了这两台塔吊。这一次不是出租塔吊,而是卖塔吊。
                 
                 记者:后来这两台塔吊是在什么情况下要出售的?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两部塔吊主要是小的塔吊出事情以后,在加上大的塔吊在仓库里边躺了将近两年时间,一直没有租出去,小的塔吊又出了这个事情,那么我也亲自去看了小的塔吊出事情的情况,我也是感觉到是因为建筑方面的事情我是比较内行一些,我当时主要是管理这个为主的,确实是担心如果这个塔吊出事情,不出事情则罢,一出就是大事,那出了这个大事那就不得了,我就打了报告给公司,又打了报告给法院,就要求说不行的话就把它卖掉。
                 
                 在得到公司的答复之后,2004年7月,张忠华首先把江麓塔吊以7.3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厦门民丰昌租赁设备有限公司的张某。
                 
                 记者:小的实际上卖了多少钱?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卖了7万多块钱,7万3000块钱吧,卖了以后我就交给公司,当时公司需要资金情况差不多需要6万5000块钱。我就留了8000块钱没交。
                 
                 两个月后,为了从塔吊的出售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张忠华让张某找到了某废铁回收站,让其以卖废铁的名义,以15.3万元的价格购买波坦塔吊,同时为了掩盖江麓塔吊以7.3万元出售的事实,张忠华让张某把出售协议改成是将江麓、波坦台塔吊均作为废铁卖给回收站,并把协议时间写成了2004年4月26日。就这样,这两台塔吊实际上卖了22.6万元,而协议上只体现了15.3万。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另外一台塔吊卖了15万多一点,卖15万多一点是这种情况,交了11万7、8千块钱交到法院,那是当时会计还有买家一起拿钱交到法院的,因为签的合同是把小的塔吊也合在一起签的,这个合同是要拿给法院的,就告诉法院,这两台塔吊就只卖了15万多块钱,那另外小的塔吊的钱我们就可以拿到公司去了。
                 
                 在大塔吊,也就是波坦塔吊的出售过程中,除了交给法院11.7万元外,张忠华虚构了1.6万元的场地租金以及2万元的退塔吊押金,截留了这3.6万元,其中的4000元用于支付工人工资,剩下的3.2万元连同江麓塔吊出售过程没有上交给公司的8000元,悉数落入了张忠华的口袋。
                 
                 就这样,在这两台旧塔吊的租赁和销售过程中,张忠华轻而易举地将其中的12万多元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在张忠华看来,好事还在后头。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好事让张忠华欲罢不能,他最后能得手吗?下周日的《检察视点》节目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
                 
                 (12月4日播出)


                25楼2005-12-12 21:15
                回复
                  在上周的《检察视点》中,我们为您讲述了原中建四局一公司厦门分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张忠华利用职务便利,在分公司塔吊的出租及销售过程中捞取12万余元好处的经过。那么,张忠华就此停手了吗?当然不是,在张忠华眼里,分公司生产基地的出租以及办公楼房的出售同样是油水不少。
                   
                   2001年被任命为中建四局一公司厦门分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的时候,总公司下达给张忠华的任务很简单。
                   
                   犯罪嫌疑人张忠华:我上任领导交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一点,阻止这个债权、债务滑向总公司,你这个债就让你烂到厦门分公司,千万不要把欠的债让它滑到总公司去,你的任务就完成了。
                   
                   眼看着分公司每况愈下,原本还想做一番努力的张忠华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回头再看看,就连处理分公司的这两台旧塔吊也能捞取这么多的钱,张忠华自然而然地开始寻找新的“机会”。而“机会”又来了。
                   
                   早在1998年的时候,中建四局一公司厦门分公司曾经与厦门市湖里区高崎村第四村民小组签定协议,由中建四局一公司厦门分公司租用第四村民小组的土地盖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分公司连年亏损,到2001年的时候,分公司拖欠第四村民小组的租金已经高达50余万元。
                   
                   就在张忠华为如何偿还这笔50多万的租金以及4万多元的水电费而一筹莫展的时候,该村民小组成员林某某却主动找到张忠华,商讨把基地转手出租的事情。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他的意思,就是来跟我谈的时候,就是这个地给他,他来付钱就好了。如果你把这个东西让他拿去出租,不要你付他的钱,然后他再把那个欠的水电费他自己补掉,那不是天大的好事情。然后实际上我跟他签了合同以后,我还跟他提过说,这个钱你给我多多少少付一点。
                   
                   让林某代付基地租金,这对于张忠华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了一块大馅饼。2001年下半年,张忠华迫不及待地与林某签定了有关协议。在这份协议中,张忠华要求林某每月向中建四局一公司厦门分公司支付生产基地租金,每两年提高一次租金金额,从2002年底至2005年,每月租金4000元,2005年至2007年每月租金6000元。
                   
                   2003年8月和2004年3月,张忠华在办公楼里代表分公司收取了林某支付的3万元生产基地租金。当然,总公司并没有收到这3万元,因为张忠华转手就将这笔钱存入了自己的建行龙卡内。
                   
                   此后,更大的诱惑又出现在张忠华的面前,这个诱惑就是分公司办公、宿舍楼的处理问题。
                   
                   记者:这个办公室的地点在哪?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高崎盐业路,就是厦门中浦高崎盐业路。
                   
                   记者:这个是你们公司购买的吗?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这个是我们公司租部队的地皮自己盖的。
                   
                   1997年,中建四局一公司厦门分公司租用了一块2600平方米的地,用于建设分公司综合大楼,使用期为50年。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它是1998年开始盖,1999年三月份我们搬进去了,1998年就盖了。
                   
                   记者:是一个什么样规模的楼?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这个楼当时盖了6、7千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包括住宿,全部盖在一起了。
                   
                   记者:你们的用途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就是自用,自己职工住,自己办公。主要是这个用途。
                   
                   1999年,综合楼投入使用后,由于分公司拖欠大量债务并引发经济纠纷案件,综合楼先后于2000年、2004年9月1日和9月30日被湖里区人民法院查封。
                   
                   犯罪嫌疑人 张忠华:2004年9月1日又把它再次查封,其实以前查封过,再次查封我就把他租给北京的一家混凝土公司,租给他办公,他已经在装修了,那当时法院在9月30日的时候,又过来,说叫我们把他们赶走,不准租出去,然后贴了5个地方的封条,还有告知书什么的,都贴在那边,法律文书贴了5份,说这个房子一定要卖掉,现在都已经都过了,房子一定要卖掉。
                   
                   2004年10月21日,就在分公司综合大楼被湖里区人民法院查封后不久,张忠华因病住院,这时候,一个自称是福建省一鼎拍卖有限公司业务员的人给张忠华打了个电话。
                  


                  26楼2005-12-12 21:16
                  回复
                    检察视点:阳光下的黑暗(上)

                    2006-1-9 厦视在线 
                    新闻来源: 
                     (荧屏传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常被人们誉为“净土”,教师更是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近年来,这片“阳光地带”也传出了腐败的丑闻,一些学校的个别领导为了获取不义之财,不惜以身试法,一走一步滑入权钱交易的犯罪泥潭,原厦门市翔安一中总务处副主任曾国成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6年7月,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曾国成回到厦门,在自己家乡的学校--原厦门市同安二中任教。
                     
                     记者:当时分配到同安二中你是教什么?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教生物课。
                     
                     从1986年8月到1995年7月,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曾国成一直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由于工作兢兢业业,曾国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学生眼里,可以说是一个受人羡慕与爱戴的教师。
                     
                     记者:那在你这么多年的工作当中,你有得到过学校方面或者说其他一些奖励吗?有得到过一些荣誉吗?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有。得到过学校的优秀教师,多年的学校优秀教师,是我们当时还没有分区之前,同安区的教坛新秀,这些荣誉也都获得过。
                     
                     1995年,曾国成被学校任命为食堂管理员。一年后,表现出色的曾国成被委于重任,担任学校的总务处副主任。
                     
                     记者:那你做这个总务处主任,你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主要职责就是学校在一些机件、维修和一些采购方面,具体负责跟具体的相关人员进行交谈、协商。然后报给学校去审核、批准。
                     
                     记者:那一些货还有工程款的结算这方面是什么情况?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结算,学校有一个制度叫做行政一支笔制度,也就是说因为资金的支出,它要我签字,我签完字之后,然后学校的分管副校长、校长签字之后才能够结算。那时候我是根据他们的验收,经手人报上来的情况,我是第一关进行审核的。
                     
                     正是因为手中掌握着这些重要的权利,曾国成成为了那些学校设备供应商、学校建筑工程承包商等人争相拉拢和接近的对象。
                     
                     1997年年底,在学校星辉楼工程的投标中,挂靠在同安某公司的王某某以190万元的价格中标,曾国成作为甲方代表在施工现场负责监督大楼的进度。为了让曾国成能为其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提供便利,1998年春节前几天,在星辉楼的工地现场,王某某开始以糖衣炮弹对曾国成进行“公关”。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收受他人贿赂的?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从1998年。
                     
                     在教师这个职位上干了那么多年,第一次面对别人送来的800元好处费,曾国成心里感到害怕。在多次拒绝了王某某的“好意”后,曾国成最终还是在金钱的强烈诱惑之下,收下了这笔钱。
                     
                     记者:当时你收了这个贿赂之后,你当时也是经过了几次拒绝,当时是怎么想的,最终还是收下了这800块钱?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因为他是利用这个平时我跟他这个在私人感情这方面,平时是有一些相互的往来,比如说经常请他到我家喝茶,去坐,聊天,在私人感情这方面,在心里是就当成是一个普通的朋友,忘记了这应该是一种跟学校还有一个往来关系,这方面就考虑不是很充分,再加是我有推脱过几次,数量也比较少,所以后来就收下。
                     
                     在收下了王某某第一笔800元“好处费”后,1998年底,在工程完工进入结算阶段时,曾国成同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在工地现场收下了王某某的2000元人民币。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当时也有几次,也有心里的一些斗争。
                     
                     记者:主要是来自什么方面?
                     
                     犯罪嫌疑人 曾国成:一个就是跟这个送贿赂的人在私交上面是不错的,另一方面工程做完之后,工程的质量,什么这方面也都还可以,受到学校的好评,在工程上他也多次表现是我是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比如说他们需要一些什么,我们有时候经常休息日,心理上也有想到这个确确实实在工程的提供方面为他们提供了这个,所以后来也就心里警惕性也就放松了,也就是收下了他送来的这个钱。
                    


                    28楼2006-01-12 2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