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26日,距离《闇鍋Aries》发售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Circus的新作《infantaria》便匆匆问世。
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和前一作几乎相同的制作人马,成功地完成了一部和处圌女作相比整体都有质的飞跃的作品,不仅七尾奈留的风格在此作基本得以确立, 呉一郎 , まり , 屑美たけゆき三位的合作剧本至今看来也依旧可圈可点,就连游戏当年还未使用「曲艺商法」时的销量都超过了一万。
唯一明显的短板就是和声音相关的一切,粗糙的OP动画,BGM以及配音质量也都不尽如人意,好在04年Circus又推出了《infantaria XP》,重新制作了OP和高音质的BGM,并部分更换和追加了全部女性角色的CV。
如果说把01年那个宛如PPT的OP动画替换掉还不能够让玩家满足的话,女性角色全语音的追加对这个游戏的体验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故事中最重要的舞台——canaria幼儿园,其间出场的众多园儿们的角色塑造,CV的出色演绎可谓功不可没。
另外,尽管吴一郎这次额剧本继续出色发挥,但在创作期间受到了压力也不小。吴一郎在这部被他视为是正式出道作中负责了两个角色的剧本,文本量则是达到了800kb。由于游戏在吴一郎没有参与的企划阶段就遇到了困难,最终导致剧本的执笔时间被大大压缩,而老吴在过后则是有些骄傲地声称为了克服这点而使用了某种技巧去写作,并且在出道作的1,2作中都有使用这种技巧。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c3231ad1d46f21fc9345e5bc6256b31/af809ceef01f3a29260daa988e25bc315e607cf6.jpg?tbpicau=2025-03-01-05_66ef8f8d73b77c22f9ed01083786dd28)
至于出道作究竟是《Aries》和《Infantaria》,还是《Infantaria》和《水夏》,而那个技巧究竟又是什么,笔者也只能凭空猜测了。
如果说前一作《闇鍋Aries》只是名副其实让三位剧本家自圌由发挥风格的玩票作,而吴一郎则恰好在矮子群中拔了高个——致使人们在横向对比中眼前一亮的话,《infantaria》里他的表现完全可以说是暴露了野心,甚至已经有了一种“搞事”的意味。
龙战争,中世纪,魔法与剑术,公主与骑士,皇城与幼儿园……
和其它因为时间较为久远而被埋没的良佳作一样,富有特色而又内容饱满的共通日常,王圌道却不落入俗套和尴尬的个人线,这部吴一郎和七尾奈留真正意义上的出道作理应得到不错的地位——作为一个以幼儿园教师生活为特点的萌系良作。
当然这指的仅仅是まり , 屑美たけゆき负责的部分,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吴一郎所钟爱的题材和身为写手的野心驱动他用设定中“最不平凡”的元素来完成文本量最大的一条主线和一条狂气十足的隐藏线路。
整部作品在他的发挥下出现了强烈的“割裂感”,至于效果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既可以说一部四平八稳的良作被他破坏了,也能说他让这部现在看来略显平庸的作品变得富有那个时代的写手“最鲜明也算是最珍贵”的特点——大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fe444920cd5ad6eaaf964e2b1ca39a3/410dfad3572c11df3413c075742762d0f503c2fe.jpg?tbpicau=2025-03-01-05_30cd729f8d5969652e75959dbd647421)
那名像是背负着某种深邃过去的蓝发少女,戴着眼镜不苟言笑的魔法师——斯塔尼斯瓦夫·莱姆(レマ=スタニスワフ),很显然就是吴一郎主要负责的角色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角色的名字正是NETA自著名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的作者——Stanisław Lem。
无论旨在喧宾夺主,还是想将笔尖移动到自己最擅长去书写的【区域】内,吴一郎都需要跳出这个骑士与公主,抑或哥哥与妹妹,在克服困难后继续于有着美好回忆的幼儿园任职的故事框架外,开辟出自己的【主场】——
结果就如同作为《Aries》外传的「カトマイ」那般,老吴又再次把魔手伸向了男主的过去。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f3d3778c51b0ef46ce89856edc551a1/582002d162d9f2d3ccd35bb9beec8a136127ccfe.jpg?tbpicau=2025-03-01-05_6ec2ad1921c3a659d101e75ccb208d52)
当然这次不是故技重施,男主回忆的过去只是一个开始,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进入莱姆的个人线不久后,第一女主角公主嫁给了其它的王子,第二女主角妹妹永远的不到哥哥的爱,而第三女主角莱姆则是离开了男主,再到后面就连主角都被更换了,还恰好就在另外两位写手负责的剧情正要进入大高圌潮的场景处——
随着画面转变为纯黑,本应出现的高圌潮戛然而止,等到再继续演绎的时候,不仅文风和叙事节奏都像是另外一部作品,甚至连内容都陌生让得玩家读者怀疑自己。
直到个人线的中后期,两位男主初次相遇的画面跃然纸上,才能让人明白那是时间的魔法,是一个命运之环,亦是一段新的人生开始,是寿命论的演绎。
我们还能看到吴一郎往后那套烙印在作品中每个向死而生的角色身上所秉承的观念逐渐成型,无论是生者为死者所做的一切的意义,还是决不能将墓标化为道标的辛酸,皆在这一段短暂虚幻的人生中得到展现,皆在生离死别喜怒哀乐中完整了有限的人生。
如果说莱姆线的故事是跨越故事背景的深冬,经历融雪的冰寒刺骨而最终迎来春天的温暖故事的话,那么隐藏角色亚子「アコ」的故事则是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基调。
阴森恐怖,悬疑疯狂,也许在「カトマイ」中仅仅显露的冰山一角根本不足以让人对吴一郎作品风格的偏好有所印象,这些特色在后来的吴一郎作品中虽然成为标志性的元素,
但在这所用素材极少的隐藏线里可以说是十分不合时宜地将他的【月之暗面】展现在了玩家读者眼前,甚至有一些超脱游戏故事本身的东西若有若无地能被读取,比如这是一个与人合作相性非常差的作者,又或许这还能成为胡吴一郎日后离开Circus单飞的解释之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00b51b3ba6eddc426e7b4f309dab6a2/d1075f2c11dfa9ec14ec294175d0f703938fc1fe.jpg?tbpicau=2025-03-01-05_57161608f942f1bfdb5b5fcb77ed9491)
可即使能够以此来解释吴一郎的职业轨迹,他所写的这条线的意义却依然难以解释,甚至连内容复述都会让人面临极大的困难——与其他角色完全割裂,与共通线剧情扯不上关系,诡异而莫名的开端,电波漫天飞舞的中盘,以及隐晦而又阴郁的结局,都随着故事的终结而一并消散在记忆当中,唯有那张阴森森的月球笑脸定格在了玩家的脑海当中。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1e1987d19f41bd5da53e8fc61db81a0/29056ad9f2d3572c8d20e38a9d13632760d0c3fe.jpg?tbpicau=2025-03-01-05_62b558c18961176e1dcb4e89a96e0192)
然而,当我们抛开这部作品的所有背景,单独分离出这条狂气电波的隐藏线,那么所有人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内容稀奇古怪的剧本,却是如今看来整个业内都独树一帜的创意——
这是吴一郎将自己对一首摇滚专辑的理解融入到了创作中而诞生的故事,而这部音乐专辑在音乐史还具有非凡的地位。
那就是Pink Floyd的传世经典——「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 。
而对这部音乐专辑内容内涵的理解,也成为了解释亚子线唯一的钥匙,从《Breathe》中展现自闭无助到闭锁在黑屋子中的亚子;
从《Time》中歌词对时间意义的质问到母女俩自比与太阳同生共死的永恒生命;
从《Us And Them》中毁灭背景下迷人而具有朴素哲理意味的旋律到为了地球不被月球杀死而咏唱的天籁之音;
再从《Brain Damage》到《Eclipse》,不被人所理解的非正常人(精神),永远站在光所无法照耀的月之暗面,秉承着少数派之魂,也同样照应着亚子那身为所有人的【梦境】和独自一人的【现实】——这是她一生的使命,最终一样和音乐共同回归惨淡凄清的落幕。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a04c8edb11ea8d38a22740ca70b30cf/3dc38282b9014a908ffd39ebbe773912b11beefd.jpg?tbpicau=2025-03-01-05_b36b93dd67a465aa4175767ce31c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