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村位于张卜镇辖境东北部,东、南两面与新建村为邻,西与庙西村相接,北与药惠管委会麦张、银王两村毗连。l958年为张桥大队,以大队部驻地张桥村而得名,l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新立大队,1972年复名张桥大队,l984年6月改建为张桥村委会。辖张桥、北刘、南刘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张桥,距镇政府驻地北偏东3.35公里。2011年有495户,1898人。以农为主。耕地2740亩,全可灌溉。主产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62公顷,总产3414吨,公顷产7389公斤。有小学、医疗站各l所。
张桥,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3.4公里处,泾惠七支渠从村中东西横穿而过。2011年有212户,974人。张桥原为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开掘的高望渠上的一座桥,村建于桥旁,故以桥命村名。此桥故址在村内泾惠七支渠桥南约10米处。明嘉靖二十年(1541)《高陵县志》和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县志》均以“张桥”名按大村载入。清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续志》记作“张桥大堡”或“张乔大堡”。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复记为“张桥”。也有称张桥村的。《高陵县志》(2000)记为此名。
南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3.38公里处,泾惠七支渠以南。2011年有136户,451人。据传,明初刘姓村民建村,得名刘家。后来部分村民迁往村北,称北刘,遂改称此村为南刘。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县志》记作“刘家堡”。清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续志》记作“南刘家”。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始记为“南刘”。也有称南刘村的。《高陵县志》(2000)记为此名。
北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3.6公里处,泾惠七支渠两侧。2011年有147户,403人。据谈,刘家(今南刘)部分村民北迁于此,在原居之北,故名。清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续志》载有此村,名“北刘家”。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始记为“北刘”。《高陵县志》(2000)记为此名。
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目前有温室大棚20余栋,猪存栏650余头,鸡存栏4500余只,运输车辆15辆。主导产业占村集体经济总量的75%以上;连同建材业转化安置农村劳动力1400余人。
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利用夜晚和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种养殖技术。近年来,先后购置了大棚蔬菜种植、养鸡、养猪技术等各种科技光盘20多盘,组织开展培训120多场次,培训群众达1200人次。组织开展现场专题培训。借助各类蔬菜种植大户的实用技术和有关部门的技术员开展技术指导,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村民种植和养殖技术。
2011年底,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34人,参保率达到99.1%,享受人员28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674人,参保率 100%。
刘仁杰 (1909—1949.03)高陵县张卜乡张桥村南刘组人。1930年,参加国民党三十八军,历任补充排长、保安团连长(中队长)等职,1939年,率全连在黄陵县起义。起义后被组织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秋,经组织批准返回家乡做地下工作。1949年3月,在泾阳县口镇遭叛徒任贵金杀害。2010年1月2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桥,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3.4公里处,泾惠七支渠从村中东西横穿而过。2011年有212户,974人。张桥原为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开掘的高望渠上的一座桥,村建于桥旁,故以桥命村名。此桥故址在村内泾惠七支渠桥南约10米处。明嘉靖二十年(1541)《高陵县志》和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县志》均以“张桥”名按大村载入。清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续志》记作“张桥大堡”或“张乔大堡”。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复记为“张桥”。也有称张桥村的。《高陵县志》(2000)记为此名。
南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3.38公里处,泾惠七支渠以南。2011年有136户,451人。据传,明初刘姓村民建村,得名刘家。后来部分村民迁往村北,称北刘,遂改称此村为南刘。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县志》记作“刘家堡”。清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续志》记作“南刘家”。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始记为“南刘”。也有称南刘村的。《高陵县志》(2000)记为此名。
北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3.6公里处,泾惠七支渠两侧。2011年有147户,403人。据谈,刘家(今南刘)部分村民北迁于此,在原居之北,故名。清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续志》载有此村,名“北刘家”。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始记为“北刘”。《高陵县志》(2000)记为此名。
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目前有温室大棚20余栋,猪存栏650余头,鸡存栏4500余只,运输车辆15辆。主导产业占村集体经济总量的75%以上;连同建材业转化安置农村劳动力1400余人。
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利用夜晚和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种养殖技术。近年来,先后购置了大棚蔬菜种植、养鸡、养猪技术等各种科技光盘20多盘,组织开展培训120多场次,培训群众达1200人次。组织开展现场专题培训。借助各类蔬菜种植大户的实用技术和有关部门的技术员开展技术指导,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村民种植和养殖技术。
2011年底,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34人,参保率达到99.1%,享受人员28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674人,参保率 100%。
刘仁杰 (1909—1949.03)高陵县张卜乡张桥村南刘组人。1930年,参加国民党三十八军,历任补充排长、保安团连长(中队长)等职,1939年,率全连在黄陵县起义。起义后被组织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秋,经组织批准返回家乡做地下工作。1949年3月,在泾阳县口镇遭叛徒任贵金杀害。2010年1月2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