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929贴子:645,596

【水贴篡位计划】读佐川英治《魏明帝太极殿之所在》后的脑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本吧现在陷入大空位时期,本原古建吧广告删除机兼精神大下巴(Habsburgian)打算学习老骥伏枥的鲁道夫大帝去精选罗马人之王——不对是新任吧主,结果发现某度要求30天内发5贴者才能竞选,想想只好把之前的脑洞水一贴:


IP属地:广东1楼2020-06-08 20:37回复
    041274q、东条桜酱、.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脑洞的缘起始于今年头疫情爆发时,因为没法上班困在家里,外加暗耻出了三国志14,自不然又开始“匡扶汉室”,顺便对着汉魏洛阳城开始脑补。
    在东汉经学家的脑洞里头,基本继承了东周成周城格局的东汉洛阳城是接近于理想的王城,这个思想在张衡张平子的《东都赋》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充当这个“理想王城”核心的天子法宫,则是北对子门(穀门),南拥午阙(平门),东视开明(中东门),西直阊阖(雍门)的洛阳南宫。
    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是《东都赋》里面大量描写的汉明帝北宫。司马彪《续汉志》在引述东汉李尤的洛阳十二《城门铭》里头,东汉洛阳十二门中有十一门被对应了十二地支中的十一支,而四正位,子位穀门、卯位中东门、午位平门、酉位雍门所围绕的“太极之位”正是南宫而非北宫。


    IP属地:广东2楼2020-06-08 20:53
    回复
      但是汉季扰乱,董卓焚毁东都之后,洛阳就此荒废,以致于献帝出逃时在故都仍无宫室可居,最终迁都颍川郡许县。二十年后,曹孟德自汉川归来,开始重建洛阳,但是由于国力残破,只好以魏王都邺城为模板,部分恢复北宫,成为往后600年,东亚北阙型都城的决定版。
      以上,是国内都城史以及建筑史研究目前的通论。


      IP属地:广东3楼2020-06-08 21:04
      回复
        但是,俺玩的又不是曹老板,俺玩的可是大耳,是要兴复汉室的,怎么能够使用曹贼喜欢的布局呢!
        加上俺又是康成(郑玄)礼学的粉丝,天天对着《周礼注疏》《礼记正义》大开脑洞,分明恢复南宫才是最合礼制的嘛!
        (题外话,郑玄在192~195年一度在徐州避难,对曾经救过忘年交孔融,又在徐州庇护自己的大耳很有好感,不但帮他打点徐淮士人的关系,还把弟子孙乾推荐给大耳当幕僚;想想大耳假如没丢徐州成就王业,汉室宗亲+卢植弟子+郑玄之友,都不用像河内司马家那样纾尊降贵了)
        而且,这北宫铜驼街在洛阳内城的位置严重西偏,俺这个强迫症非常别扭,当然就要搞个“双轴线”南宫,让居于全程几何中线的“南宫”西轴线成为全城中轴线,这样才叫“择中立国”嘛。
        然后在脑洞洛阳城门要如何根据这个布局调整的时候,汉魏洛阳城布局研究最重要的两部文献,《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一些奇怪的记述出现在俺眼前:


        IP属地:广东4楼2020-06-08 21:15
        回复
          首先是《水经·穀水注》关于“宣阳门东旧门”的记载:
          穀水又东,迳宣阳门南,故小苑门也。皇都迁洛,移置于此,对阊阖门,南直洛水浮桁。故《东京赋》曰:溯洛背河,左伊右瀍者也。夫洛阳考之中土,卜惟洛食,实为神都也。门左即洛阳池处也,池东,旧平城门所在矣。今塞,北对洛阳南宫,故蔡邕曰: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洛阳诸宫名》曰:南宫有謻台,临照台。《东京赋》曰;其南则有謻门曲榭,邪阻城洫。《注》云:謻门,冰室门也;阻,依也;洫,城下池也;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故《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矣。謻门即宣阳门也,门内有宣阳水室。《周礼》有冰人。日在北陆而藏之,西陆,朝觌而出之。水室旧在宣阳门内,故得是名,门既拥塞,冰室又罢。
          “皇都迁洛,移置于此,对阊阖门,南直洛水浮桁”,这句就非常奇怪。在这小破吧呆久了的洛吹和精洛都知道,当前学界通行推论中,两魏宣阳门即东汉小苑门,并未移动位置,反而是因为北宫成为唯一的宫室,正对北宫朱雀门(两魏阊阖宫门),原本卑陋的小苑门被扩建为都城的正门宣阳门,从而产生了贯穿全城的都城主轴线。然而郦道元在这段记述中,分明在说这个正对阊阖宫门的宣阳门,和宫前东西向御道西端的新阊阖城门一样,是魏孝文帝太和迁洛之后移建的。


          IP属地:广东5楼2020-06-08 21:37
          收起回复
            接下来又是一段非常奇怪的描述:“门左即洛阳池处也,池东,旧平城门所在矣。(今塞)”
            首先,郦道元在之后也会提到元魏平昌门,即汉平门,那么这里的旧平城门就非常突兀。按彪志所引李尤铭,东汉雒阳南垣只有四门,其中带平字的只有正门平城门,而这里却出现平门和平城门两座门。
            其次,假如这座“宣阳门东旧门”就是汉平城门,殊不可解。郦道元在此处也引述了文姬他爹对平城门的解释:与宫连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按彪志,东汉立南郊于洛南七里丙巳之地,大体与已在考古确认所在的三雍宫、平门、穀门构成一条不太明显的礼仪轴线,若这座宣阳门东旧门即是平城门,法架迂回,极不合理。
            再者,郦道元在后面引用了一大堆关于“南宫謻门”的论述,按謻门本为侧门之意,假如这座旧门即洛京正门平城门,对南宫侧门岂不奇怪?
            但最后又兜了回来:“謻门即宣阳门也,门内有宣阳冰室。冰室旧在宣阳门内,故得是名,门既拥塞,冰室又罢。””
            读到此处,基本明白郦道元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宣阳门东边有座旧门,大家都说是魏晋宣阳门,高祖(孝文帝)太和时迁移门址所以堰塞了。以前人都说宣阳门即汉小苑门,但俺看者“小苑门”也太“正阳”,怎么会是李尤都看不上侧门呢?这一定时汉平城门。
            好了,问题来了:
            假如这座因洛水冲刷导致考古无法证实或证伪,姑且认为其实际存在元魏宣阳门东旧门真的是由汉小苑门扩建的魏晋宣阳门,那么这座门就跟北宫主轴线偏离,然后魏晋时期岂不是不存在全城主轴线?
            这座近乎南垣正中的魏晋洛京正门宣阳门,真的不在全城主轴线上?
            俺强迫症又犯了。
            (未完待续,明晚继续,先睡觉)


            IP属地:广东6楼2020-06-08 22:46
            回复
              不水不水。。。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20-06-09 00:03
              回复
                硬核硬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09 00:38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09 09:15
                  回复
                    书接上文:
                    傅熹年先生云:曹魏邺北城,专治各种强迫症

                    傅先生很敏锐地指出,邺北城考古实测中,宫苑区规模最大的夯土遗存并没有位于中阳门大道延长线上,并就此对徐光冀先生依然根据《邺中记》的记载提出的文昌殿正对中阳门的复原案提出异议,在五卷本《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复原图中将邺城主轴线改为中阳门-司马门-听政殿轴线。
                    那么这样一说,魏晋洛阳存在宣阳门-司马门-朝堂轴线也正常?
                    但是这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汉魏洛阳城考古工作中似乎没发现这么一条“司马门大道”遗址。


                    IP属地:广东10楼2020-06-10 15:49
                    收起回复
                      而且《水经注》中关于“宣阳冰室”的记载也令人在意。
                      宣阳冰室一名不仅出现于后魏的《水经注》,便是西晋陆机的《洛阳记》中也出现过。
                      无独有偶,据《洛阳伽蓝记》,在这个位置附近,即北魏铜驼御街南端有凌阴里,为“四朝藏冰之所”,按魏晋南北朝所谓“四朝”即“中朝四朝”,指的就是西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四朝)。
                      也就是说,前魏西晋宫中藏冰之所均在南城宣阳门附近。
                      而冰室作为宫廷藏冰之处、其窖藏多用于宫中消暑或朝会赏赐,理应不能离宫殿区太远,否则冰没送到就化了,就比如曹操在邺北城“冰井台”、曹丕的洛阳北宫“凌云台”,就都在宫苑区中。
                      那么宣阳冰室、凌阴冰室居然位于远离北宫的南城便殊不可解,除非…………
                      先魏中朝其实(部分)恢复了洛阳南宫,而宣阳门的至尊地位其实是因为南宫得以恢复,因其正对新南宫太极殿,所以成为了洛京正门。


                      IP属地:广东11楼2020-06-10 16:35
                      回复
                        咦,这样不就是我YY的“假如大耳光复汉室,依郑学改造洛阳”的布局?
                        事实上,曹魏是不是也有这种思路呢?好像确实是有的:
                        魏明帝开始营建太极殿、式乾殿、昭阳殿等史称“南宫诸殿”时期,恰好也是魏晋南北朝礼制史、思想史研究一个紧要的研究重点,此时正是所谓的礼学“郑王之争”的第一个高潮。
                        郑我之前就提到过了,就是唐代以后,其经书注解成为官方经书版本的那位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玄郑康成。
                        王呢,则是即将在两晋南朝占据经学与礼学主导地位的王肃王子雍。大家不认识他不要紧,只要知道:
                        他爹是B站鬼畜区明星,年轻时候跟太史慈大战六合依然能全身而退的会稽太守,临终却被某琅琊村夫骂死(正经历史并没有)的王司徒;
                        他女儿是真三国无双超高人气女角玩姬;
                        以及他女婿是爽人昭,他亲家是女装大佬司马宣王,还有他外孙是晋武帝司马炎就行了。
                        言归正传,魏明帝自己的礼学思想明显是倾向郑学的,而其思想在洛阳城市规划中具体体现在两个地方:
                        1、于洛阳城西南委粟山立圜丘以备冬至祭天;
                        2、洛阳社稷坛开二社一稷的先例。
                        第一点,两汉祭天,早期受到战汉阴阳五行学说的强烈影响,使用的是五郊制度,后来经历了王莽-光武的礼制改革以后,形成了南郊感生帝-名堂宗祀配天的双重祭天制度。然而郑玄从经书中发掘出了战国以前祭天并没有这么多五行八卦的东西,单单纯纯一个“昊天”,于是提出,南郊之外应有一个祭祀全天之神“昊天上帝”的祭祀,祀于圜丘,称为“禘祀”。而魏明帝从郑义,景初时真的在位于洛南丙巳(东南)之地的南郊坛之外,搞了一个圜丘坛。
                        刚好,王肃就是反对郊丘分立,认为“禘祀”就只是宗庙祭祀名目,而明堂以外的祭天就只有南郊,南郊就是圜丘,也没有感生帝和昊天的区别,东汉固定化的南郊-明堂体系才是正确的。
                        第二点,史载两汉立社稷均为一社坛、一稷坛,曹丕立洛阳太社稷亦如此。而郑玄从《礼记·祭法》出发,认为“王为群姓立太社,自立王社”,应为二社一稷。魏明帝景初时有还真在太社、太稷之外另立帝社坛。
                        刚好,王肃在自家《礼记·祭法》注解又是反对王自立社的。
                        而现代经学史、礼学史研究的通论,郑玄的礼学思想就是“宗三王经典”,王肃针锋相对,多数“承两汉旧法”。
                        然后当曹睿青龙三年要盖南宫诸殿的时候,带头反对的就是王肃,而且理由还是“九龙足以安圣体,其内足以序六宫”,妥妥要曹睿承武文旧法。考虑到当时王肃的学术倾向,怕是不仅仅是因为浪费民力罢。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6-10 23:24
                        收起回复
                          趁着老夫篡位成功,加快速度写完这篇脑洞文吧:
                          另一边厢,日本学者佐川英治先生似乎也有同样的想法,他的意见可以参考俺之前拖过的文章:
                          https://tieba.baidu.com/p/6735997865
                          这篇文章中对目前建筑史学界“太极殿在汉北宫”推论提出了极为有力的质疑。
                          “太极殿在汉北宫”论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据,即为《文馆词林》所录曹植《毁鄄城故殿令》中“夷朱雀而树阊阖,平德阳而建泰极”一句,学界一般认为这里其实就是魏朝改造汉雒阳宫室计划的表现,即夷平北宫朱雀门而建阊阖门,平北宫德阳殿而建太极殿(古代泰、太、大相通)。
                          但是佐川氏指出了一个极为严重的时间差问题:曹植封鄄城王的时间为黄初三年(222),翌年即移封雍丘王,若《毁殿令》当真为曹植所作,则其知晓十余年后的洛阳营造计划定案的可能性是极低的。文中“阊阖”“泰极”很有可能并非曹睿所作之“阊阖宫门”“太极殿”,有可能另有所指。
                          究竟所指为何?
                          让我们回归邺北城:


                          IP属地:广东13楼2020-06-17 22:19
                          回复
                            邺北城魏王宫,正门曰端门,正殿曰文昌,实际上都是天上星宿:
                            端门即太微垣正门;
                            文昌在太微垣内,为天之六府,主集计天道,六星分别比拟汉制中央几个枢要职位:大将军、尚书、太常、司隶、太史、廷尉。
                            也就是说,作为汉朝相府的魏王宫是比拟天之朝廷。
                            那么承汉祚受天命的魏朝,文人雅士将其宫室比拟为天帝所居的紫微宫,正门比拟为紫宫正门阊阖,路寝前殿比拟为太一/太极之座北极,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如此一来,假如《毁殿令》当真为曹植在黄初三至四年所作,则“阊阖”实指魏北宫承明门,“太极”实指魏北宫建始殿,这两处曹丕时代的魏宫正门与魏宫前殿。
                            (虽然也有如外村中先生的,《毁殿令》并非曹植所作的意见)


                            IP属地:广东15楼2020-06-17 23:04
                            回复
                              看來到戏肉了。另外得贺贺新吧主


                              IP属地:中国香港16楼2020-06-18 00: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