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华野16个纵队约42万人,中野7个纵队约20万人。个人总结了一下军委决策淮海大战的战略要点:
1、1948年9月25日晚,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但同时明确地指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提出歼灭黄兵团
2、、1948年10月11日,他又再次电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兵团,完成中央突破”;同时提出:正在徐州以西的豫东地区的“孙元良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陈邓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歼灭黄兵团,完成中央突破,同时布署中野打郑州。
3、1948年10月22日,军委的部署:“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实为大淮海作战初步构想。
5、1948年11月7日,军委致电华东并告中原野战军的领导人,提出:第一仗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等部廿一二个师,“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作出歼灭黄兵团后,刘峙集团有撤或不撤两种可能,并提出徐州淮海战役第二大仗打黄维、孙元良的的初步构想
6、1948年11月9日下午4时,军委对陈邓“齐电”回复“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
7、1948年11月9日晚9时-11时,军委对粟、张“齐辰电”回复“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8、1948 年 11 月 16 日,军委决定成立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统筹一切”。
9、1948 年 11 月 24 日,军委复电“完全同意先打维”。
10、1948 年 11 月 28 日,军委布署“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是解决徐蚌两处之敌,夺取徐、蚌”。
1、1948年9月25日晚,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但同时明确地指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提出歼灭黄兵团
2、、1948年10月11日,他又再次电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兵团,完成中央突破”;同时提出:正在徐州以西的豫东地区的“孙元良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陈邓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歼灭黄兵团,完成中央突破,同时布署中野打郑州。
3、1948年10月22日,军委的部署:“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实为大淮海作战初步构想。
5、1948年11月7日,军委致电华东并告中原野战军的领导人,提出:第一仗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等部廿一二个师,“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作出歼灭黄兵团后,刘峙集团有撤或不撤两种可能,并提出徐州淮海战役第二大仗打黄维、孙元良的的初步构想
6、1948年11月9日下午4时,军委对陈邓“齐电”回复“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
7、1948年11月9日晚9时-11时,军委对粟、张“齐辰电”回复“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8、1948 年 11 月 16 日,军委决定成立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统筹一切”。
9、1948 年 11 月 24 日,军委复电“完全同意先打维”。
10、1948 年 11 月 28 日,军委布署“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是解决徐蚌两处之敌,夺取徐、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