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是充足的、能源保障是有力的。即便在疫情最吃劲的时期,我国电力、石化、能源企业也确保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居民生产生活有序。粮食方面,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3277亿斤,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我国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这都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宏观调控的及时有力,也是我们保粮食能源安全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供给充足,是否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粮食能源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看当前库存是否充足,又要看长期产能是否安全,既要考虑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又要有效解决生产、运输、加工、存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堵点。“保”,是一种托底。把粮食能源安全放到“保”的位置上,实则凸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才能稳住国民经济这个生命线。
供给充足,是否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粮食能源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看当前库存是否充足,又要看长期产能是否安全,既要考虑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又要有效解决生产、运输、加工、存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堵点。“保”,是一种托底。把粮食能源安全放到“保”的位置上,实则凸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才能稳住国民经济这个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