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这股风气并非仅仅流传于上层社会,同样也辐射到了民间,民间对军人的崇敬,对军服的向往,渗透到了各个角落。在许多中学,凡有重大庆典时,多有胸怀爱国主义热情的教师们身着预备役少尉军服雄赳赳大步跨入学校礼堂。在许多铁路线上的鸡毛小站,站长打理日常业务时也往往戴着头盔、挎着腰刀,显示他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尽管腰刀常常很碍事。许多青少年皆以穿军服为荣,过生日时得到一套军服作礼物,是青少年梦寐以求的幸事。身着一身军服,在大街上潇洒走一回,会赢得许多羡慕的目光。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记载了军装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有一个犹太小男孩过生日,他的父母知道他酷爱军服,所以给他买了一套儿童海军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小男孩得到了这套梦寐以求的童子军军服,简直欣喜若狂,穿上以后说什么也不愿意把军服脱下来。甚至到了晚上睡觉时,任凭他的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告诉他穿着这身硬邦邦的军服睡觉如何不舒服,并允诺他明天可以整天穿着这身军服。但是这些劝慰毫无效果,无论家长怎样劝说,他都拒绝把军装脱下来,执意穿着军装入睡。军队崇拜并不只是小孩子们的玩意儿,成年人不但崇拜军队和军装,而且对军队乃至军装心怀敬畏。德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桩颇为离奇的案件,东普鲁士有一个鞋匠福格特,化装成一个陆军上尉,在大街上命令一队巡逻兵随他到了科佩尼克市的市政府,下令逮捕了市长,抢劫了该市的金库。这个事件引起了巨大反响,多次被改编成文艺作品,例如德国剧作家卡尔?楚克迈耶的《科佩尼克的上尉》。在这出戏中,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流浪汉,不仅身无分文,而且刚从监狱出来,连身份都没有,仅凭捡到的一身上尉军服便得以呼风唤雨,甚至上演了一出夺取市议会权力的闹剧,闹得小城鸡飞狗跳。只要看过这出戏,就可以对当时的“军装恐惧症”有一个极为形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