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过来回复,首先我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是我觉得常悟郎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不说为好」。
接下来是我一点擅自的补充:
我认为关键点在于:两年后。
胜部学姐的口述:两年前目睹了学长绘画。同时报纸采访也是两年前的。
而常悟郎推理得到的:这幅画作是生日礼物,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而生日礼物,我们通常不会在1岁的时候,准备两年后的 3岁的礼物。
通常来看,会在2岁的时候,准备3岁的礼物。
所以如果学长顺利来取画的话,应该是一年前就该来取了。
那么既不是学长与他哥哥关系恶劣了,也不是小朋友不喜欢画画了。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小朋友去世了。
我认为这才是常悟郎不必讲出口的原因。
只为了一个人的礼物,人生中无与伦比的巅峰时刻,但是这幅画最耀眼的瞬间,没有人看到便已永远消失。
小朋友去世以后,学长没有来学校取画,原因是他没有了赠送的对象。
他也没有经历小朋友3岁生日的事件。
所以约定的「时间到了就来取」,这个时间是到不了的,小朋友永远是两岁了。
那么这幅作品高雅吗?
按照学长自己的理论,只有少数人能看懂的,只有一个人能看懂时,「这幅作品成为了最高雅的作品」。
当没有人能看懂时,应该没有在高雅的范围内。就结果而言,这两幅画确实成为了垃圾。
感觉这种醍醐味有点像是《冰菓》第一卷的后记,留了一个谜题,稳重好朋友半天不开车。
但是解密时,说好朋友脚麻了,踩不了刹车,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敢开车的。
额外一层的真相,我觉得只是到这种程度而已的。
小朋友已经去世了,和【大滨学长与孩子家人关系恶化】、【孩子的喜好发生了变化】在谜题里本质没有太多差别,只是更加苦啤酒味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