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应城行 朱木森 明嘉靖三十四年( 公元 1555 年) , 年方而立, 已是翰林编修的张居正在休假江陵期间, 翩然莅临应城, 夜宿妙高古寺, 作了一次风雅寓于老成的政治之旅 。此行意在造访他那位颇有政治主见的“四同”朋友李幼滋, 约李幼滋同游衡山 。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 李幼滋生于湖北应城西乡河头湾,他们是同乡;嘉靖十九年, 16 岁的张居正从荆州到武昌应乡试, 比他长 9 岁的李幼滋也于同年赴武昌赶考, 他们一起中举 。嘉靖二十六年,两人相携赴京会试, 张居正中二甲进士, 李幼滋也金榜题名, 他们是同年 ;明史选举志载, “非进士不能入翰林, 非翰林不能入阁”, 两位春风得意的新贵同时供职翰林院, 张居正授庶吉士, 三年期满, 正式授翰林院编修, 李幼滋授行人, 嘉靖三十二年擢户部左给事中( 给谏, 郎中) , 他们是同朝;在 20 多年的宦海生涯中, 二人志同道合, 相携相助, 他们是难得的同志。而张居正应城一行, 实在是“四同”的一个结, 是一种练达的政治默契, 一次无言的政治联盟, 一段坦荡的政治激励。张居正于嘉靖三十三年回乡休假 3 年。查阅他的文集、书牍、诗稿, 嘉靖三十四年, 张居正到了一次武昌, 大约深秋时节, 他便兴冲冲地赶赴应城, 邀约时在家乡的李幼滋同游衡山, 激扬情魄, 励志功名 。他由武昌乘船下长江, 逆汉水, 漂流浩瀚的汉北荒湖, 进大富水直抵西河渡口, 系舟应城明城墙脚下 。不巧的是, 此时李幼滋因事外出, 张居正“游园不值”, 大失所望。在李家殷切的挽留下, 张居正登上了妙高台 。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去处。在城北约三里处,于平畴四望之中, 一座高台突兀而立, 面积不过300 亩 。台上绿树葱茏, 古刹隐映 。登台极目北望, 大洪山余脉, 北兆山主峰, 山影如黛, 风水地气奔腾而来, 台东有沈港河逶迤缠绵, 缓缓南流, 台西有大富水澄如白练, 色染落霞, 面南放眼, 城廓雄峙, 喧嚣隔绝, 如在桃源 。妙高台鸿雪寺方丈代李侍郎尽地主之谊, 侍弄得兴致尽扫的张居正雅致如燃。他夜宿寺院, 题《至应城访李义河给谏宿古城寺妙高台》一首:“ 茂陵同病复何如, 强半秋来未有书 。岂为浮云愁堕甑,须知世路可翻车。青霄结绶谁为引, 白首论交独共予。世事缤纷哪足问, 隔江东畔有鲈鱼。”娓娓道出了终身相知相交的真情和携手一搏风浪的共勉, 读来使人感怀。据说, 这首诗由李幼滋裱褙后珍藏于河头湾老宅, 清雍正朝编修应城县志时由他的后人献出。张居正此次应城行直接的成果是约游衡山 。以后, 张居正又有一首《与李义河给谏约游衡山不至奉嘲》诗作, 尽述他的这次应城之行,为约得义河游山而欣然 。张居正 、李幼滋行游衡山当在嘉靖三十五年十月, 同游者还有湘潭王会沙 、汉阳张甑山,在山中盘桓八日, 心同志交, 尽兴而返 。这次游山, 张居正共写了两篇游记 、十首诗 。思绪张合, 文采飞扬, 心情好到了极点。其中有一首《谒晦翁南轩祠示诸同志》说:“ 愿我同心侣, 景行希令猷。涓流汇沧海, 一篑成山邱。欲骋万里途, 中道安可留 。各勉日新志, 毋贻白首羞。”“莫言书生空议论, 头颅掷处血斑斑。”从妙高台到祝融峰, 他们完成了“欲骋万里” 的共勉和相托, 目光盯着北方, 心志锁定北京, 十年“万历新政”大约就是在这里蓝图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