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日里遇到不知道怎么办的事情,可能会彷徨犹豫:这件事情会不会得罪人,不做会不会有责任。。。乃至我现在空虚无聊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办。。。
这都是由于不知“止”的原因。人明确了“止”,绝不会迷惑。学儒学的人的“止”即是完善的道德。遇到事情反躬自省,依照良心办事。
“止”是唯一确定的,否则就不叫“止”了。人应该有一个最高的行事标准,其他标准服从于这个标准。这就是师妹所说的:“对于个人而言,没有什么比道德更重要的了。”其他的一切都是以此为目标的。这个“止”必须时时刻刻在心中。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明确了止的人,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心中安定。知道了止的人,总能够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
这个做起来有两种途径。一个是程朱一派讲的,主敬,主一。这是个预防的功夫,即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被外界种种力量牵引迷失。此处也是初学最需要着力的地方。另一个就是曾子的:吾一日三省吾身。这是一个亡羊补牢的功夫,通过反省来维持这个“止”。同时从此两个功夫下手,就会日有所进。
知止而后有定,定者,不动心也。坚持这个“止”,慢慢熏陶,就离孟子的境界不远了。
(以后工作繁忙了,难得上贴吧了。我自己在生活中将不断砥砺道德,希望大家也能进一步提高道德品行,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这都是由于不知“止”的原因。人明确了“止”,绝不会迷惑。学儒学的人的“止”即是完善的道德。遇到事情反躬自省,依照良心办事。
“止”是唯一确定的,否则就不叫“止”了。人应该有一个最高的行事标准,其他标准服从于这个标准。这就是师妹所说的:“对于个人而言,没有什么比道德更重要的了。”其他的一切都是以此为目标的。这个“止”必须时时刻刻在心中。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明确了止的人,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心中安定。知道了止的人,总能够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
这个做起来有两种途径。一个是程朱一派讲的,主敬,主一。这是个预防的功夫,即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被外界种种力量牵引迷失。此处也是初学最需要着力的地方。另一个就是曾子的:吾一日三省吾身。这是一个亡羊补牢的功夫,通过反省来维持这个“止”。同时从此两个功夫下手,就会日有所进。
知止而后有定,定者,不动心也。坚持这个“止”,慢慢熏陶,就离孟子的境界不远了。
(以后工作繁忙了,难得上贴吧了。我自己在生活中将不断砥砺道德,希望大家也能进一步提高道德品行,百尺杆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