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治疗
预后
日常
概述

刘宏伟
百科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口腔黏膜溃疡病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发生在口腔黏膜局部的溃疡性损伤
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圆形溃疡点,疼痛明显
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为 10~30 岁
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在1~2周内自行痊愈
疾病定义
口腔溃疡(oral ulcer)也被称为“口疮”,是指出现在口腔内唇、上腭以及舌颊等部位黏膜上,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疼痛溃疡点。
流行病学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我国2012年发布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疗指南(试行)》显示,10%~25%的人群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好发年龄为 10~30 岁。女性患病率一般高于男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疾病类型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经常性口腔溃疡,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溃疡有间隔期和自愈性。临床体征如下:
溃疡直径(mm)
溃疡数目(个)
持续时间(天)
特点
5~10
<10
10~14天
患者初发时多为此型,症状轻,占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75%~80%。
>10
1到数个
>14天,
1~2个月或更长
也称腺周型口疮。溃疡大而深,好发于青春期。占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10%~15%。
<5
>10
10~14天
也称口炎型口疮。溃疡密集,数目多,多发于成年女性。占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5%~10%。
类型
轻型
重型
疱疹样
创伤性口腔溃疡
机械性损伤:食物中的鱼骨、砂石等硬物、牙刷、牙齿表面沉积的牙结石等,都可能损伤口腔黏膜。
化学性灼伤:在使用阿司匹林等镇痛口含片治疗牙痛,以及使用硝酸银、碘酊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都可能引起局部口腔黏膜损伤。
冷热刺激:因水温过高、食物过烫引起的黏膜灼伤,或者在口腔内进行低温治疗(如液氮)时因操作不当引起的黏膜冻伤。
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
多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白塞病、赖特尔综合征、肿瘤等伴发的溃疡,是疾病主要表现或继发性损害的一种表现。在溃疡出现前后,可能出现恶性疾病的全身表现,应结合其他疾病进行综合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759
分享
反馈
下一节:病因
以上内容由刘宏伟教授参与编审
病因

刘宏伟
百科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口腔黏膜溃疡病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口腔溃疡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可诱发,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免疫因素等,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口腔溃疡与遗传有着紧密联系,调查显示约40%的患者有口腔溃疡家族史。
免疫因素
免疫力下降使机体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同时,免疫反应过程中也消耗了免疫蛋白,使口腔的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加速口腔溃疡的发生。
精神因素
人们精神压力较大时,容易产生烦躁、 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不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易受病毒感染,从而引发口腔溃疡。
饮食因素
偏食可导致人体内维生素(铁、锌、叶酸及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摄取不均衡,从而导致口腔溃疡。例如锌是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成分,能影响细胞的分裂再生,减少口腔黏膜消化黏液蛋白的合成,导致口腔黏膜层剥脱致病。
创伤性因素
以物理性损伤最为常见,比如食用尖锐食物(如薯片、鱼骨、带壳类海鲜等)造成的划伤或磨损、自身的牙齿误咬、佩戴矫正牙齿的牙套、牙刷划伤等,都易损伤口腔黏膜造成口腔溃疡。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治疗
预后
日常
概述

刘宏伟
百科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口腔黏膜溃疡病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发生在口腔黏膜局部的溃疡性损伤
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圆形溃疡点,疼痛明显
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为 10~30 岁
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在1~2周内自行痊愈
疾病定义
口腔溃疡(oral ulcer)也被称为“口疮”,是指出现在口腔内唇、上腭以及舌颊等部位黏膜上,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疼痛溃疡点。
流行病学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我国2012年发布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疗指南(试行)》显示,10%~25%的人群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好发年龄为 10~30 岁。女性患病率一般高于男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疾病类型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经常性口腔溃疡,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溃疡有间隔期和自愈性。临床体征如下:
溃疡直径(mm)
溃疡数目(个)
持续时间(天)
特点
5~10
<10
10~14天
患者初发时多为此型,症状轻,占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75%~80%。
>10
1到数个
>14天,
1~2个月或更长
也称腺周型口疮。溃疡大而深,好发于青春期。占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10%~15%。
<5
>10
10~14天
也称口炎型口疮。溃疡密集,数目多,多发于成年女性。占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5%~10%。
类型
轻型
重型
疱疹样
创伤性口腔溃疡
机械性损伤:食物中的鱼骨、砂石等硬物、牙刷、牙齿表面沉积的牙结石等,都可能损伤口腔黏膜。
化学性灼伤:在使用阿司匹林等镇痛口含片治疗牙痛,以及使用硝酸银、碘酊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都可能引起局部口腔黏膜损伤。
冷热刺激:因水温过高、食物过烫引起的黏膜灼伤,或者在口腔内进行低温治疗(如液氮)时因操作不当引起的黏膜冻伤。
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
多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白塞病、赖特尔综合征、肿瘤等伴发的溃疡,是疾病主要表现或继发性损害的一种表现。在溃疡出现前后,可能出现恶性疾病的全身表现,应结合其他疾病进行综合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759
分享
反馈
下一节:病因
以上内容由刘宏伟教授参与编审
病因

刘宏伟
百科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口腔黏膜溃疡病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口腔溃疡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可诱发,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免疫因素等,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口腔溃疡与遗传有着紧密联系,调查显示约40%的患者有口腔溃疡家族史。
免疫因素
免疫力下降使机体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同时,免疫反应过程中也消耗了免疫蛋白,使口腔的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加速口腔溃疡的发生。
精神因素
人们精神压力较大时,容易产生烦躁、 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不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易受病毒感染,从而引发口腔溃疡。
饮食因素
偏食可导致人体内维生素(铁、锌、叶酸及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摄取不均衡,从而导致口腔溃疡。例如锌是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成分,能影响细胞的分裂再生,减少口腔黏膜消化黏液蛋白的合成,导致口腔黏膜层剥脱致病。
创伤性因素
以物理性损伤最为常见,比如食用尖锐食物(如薯片、鱼骨、带壳类海鲜等)造成的划伤或磨损、自身的牙齿误咬、佩戴矫正牙齿的牙套、牙刷划伤等,都易损伤口腔黏膜造成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