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之
攀 比 心
原本《我们正在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第二篇并非攀比心,但最近微博上看到一些幼儿园攀比的热门话题,总觉得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攀比心渐渐已经失控!
——小斑老师
★ 比较是本能、也是本性 ★
比较,是人的本能。
人先天就有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渴望被别人认可、被别人崇拜,认为自己就是最强的那一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猴王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比较能够让人看到自身不足、找到努力方向,但比较也能够让人产生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等。
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大多都是正常的,但对于孩子相关的比较,往往对孩子影响较大,这主要在于攀比是正攀比还是负攀比!
正攀比能带来积极的竞争欲望和克服困难的动力。
负攀比则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及否定。
家长之间的攀比往往不会影响孩子,但是以孩子为主体的攀比心理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
★ 攀比是面子需求? ★
虽然小斑老师的孩子还没到需要报兴趣班的时候,但小斑老师多少还是接触过一些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的家长,从谈话中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家长是攀比心作祟。
记得去年2018年巴黎时装周,各种星二代都前往进行T台走秀,其中最小的不过4岁,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时5岁英国皇家乔治王子还在草地上翻滚玩着弹弓。
记得去年的法拉利接孩子事件,当时舆论也错综复杂,其实双方都没有过错,错的就是一些家长太在意这种比较,太在意在这种对比下的面子问题了。
说实话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家长群真的不是什么“善地”!
其实,很多时候小斑老师想说,攀比心和嫉妒心会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施加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要求。再加上现在学校的各种亲子互动增多,“不能被人比下去”的思想渐渐蔓延开来。
处处都要比,家长累、孩子也累,其实大部分无外乎一个面子问题!
⊙ 孩子会被攀比毁掉 ⊙
“你呀,就知道玩,你看人家XX,天天学习,成绩比你好多了!”
“看你玩的一身脏成这样,这么不爱卫生!你看人家XX多听话,每天白白净净的。”
“你咋这么笨呢?这首诗背多长时间了,还记不住,隔壁XX都快把唐诗三百首全学会了。”
“你再这样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我们还想要个像XX的孩子呢。”
不知道这些类似的话,各位家长有没有跟孩子说过,或者说过几次?
我们常常会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方式来斥责孩子,但总是忘记语气、尺度和用词。
我们往往给孩子一种错觉,就是我们不喜欢他,而是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自卑的人自我价值感低,甚至无价值感,这种对自我的否定,其实是对自我的攻击,导致自我封闭、抑郁症的发生。
更何况,父母的攀比心理也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形成,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 些 谏 言
孩子小,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源自亲近人的评价。
当孩子年幼的时候,家庭就是他们的全部。
家庭教会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孩子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
——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
要正确评价孩子,父母要先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
好孩子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
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要让孩子明白,即使TA不是最优秀的,哪怕一败涂地,父母的爱也不会消失。
之
攀 比 心
原本《我们正在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第二篇并非攀比心,但最近微博上看到一些幼儿园攀比的热门话题,总觉得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攀比心渐渐已经失控!
——小斑老师
★ 比较是本能、也是本性 ★
比较,是人的本能。
人先天就有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渴望被别人认可、被别人崇拜,认为自己就是最强的那一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猴王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比较能够让人看到自身不足、找到努力方向,但比较也能够让人产生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等。
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大多都是正常的,但对于孩子相关的比较,往往对孩子影响较大,这主要在于攀比是正攀比还是负攀比!
正攀比能带来积极的竞争欲望和克服困难的动力。
负攀比则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及否定。
家长之间的攀比往往不会影响孩子,但是以孩子为主体的攀比心理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
★ 攀比是面子需求? ★
虽然小斑老师的孩子还没到需要报兴趣班的时候,但小斑老师多少还是接触过一些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的家长,从谈话中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家长是攀比心作祟。
记得去年2018年巴黎时装周,各种星二代都前往进行T台走秀,其中最小的不过4岁,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时5岁英国皇家乔治王子还在草地上翻滚玩着弹弓。
记得去年的法拉利接孩子事件,当时舆论也错综复杂,其实双方都没有过错,错的就是一些家长太在意这种比较,太在意在这种对比下的面子问题了。
说实话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家长群真的不是什么“善地”!
其实,很多时候小斑老师想说,攀比心和嫉妒心会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施加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要求。再加上现在学校的各种亲子互动增多,“不能被人比下去”的思想渐渐蔓延开来。
处处都要比,家长累、孩子也累,其实大部分无外乎一个面子问题!
⊙ 孩子会被攀比毁掉 ⊙
“你呀,就知道玩,你看人家XX,天天学习,成绩比你好多了!”
“看你玩的一身脏成这样,这么不爱卫生!你看人家XX多听话,每天白白净净的。”
“你咋这么笨呢?这首诗背多长时间了,还记不住,隔壁XX都快把唐诗三百首全学会了。”
“你再这样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我们还想要个像XX的孩子呢。”
不知道这些类似的话,各位家长有没有跟孩子说过,或者说过几次?
我们常常会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方式来斥责孩子,但总是忘记语气、尺度和用词。
我们往往给孩子一种错觉,就是我们不喜欢他,而是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自卑的人自我价值感低,甚至无价值感,这种对自我的否定,其实是对自我的攻击,导致自我封闭、抑郁症的发生。
更何况,父母的攀比心理也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形成,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 些 谏 言
孩子小,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源自亲近人的评价。
当孩子年幼的时候,家庭就是他们的全部。
家庭教会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孩子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
——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
要正确评价孩子,父母要先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
好孩子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
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要让孩子明白,即使TA不是最优秀的,哪怕一败涂地,父母的爱也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