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吧 关注:708贴子:1,948
  • 0回复贴,共1

编程,STEAM教育里更开放的教学模式是它火爆的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少儿编程,STEAM教育为什么会如此火爆?
甚至家长,补习班,教育部也都在提倡
更开放,更创新的教育模式。
究其原因,是因为未来世界我们无法预知。
我们都深知,人类不能固步自封,
唯有创新,
才能在未知的世界站稳脚跟。
我们始终在创造更符合时代的产物,
网络的诞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么,
谁能知道未来语言会不会由更简单易懂的表情来代替呢?
这是未知世界的可怕,
也是未知的趣味。
:-)
1982年的今天,历史上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它就是“:-)”,一个笑脸。它最初定义为发言者是在开玩笑,现在则更多的用来表示发自内心的愉悦。而“:-(”也被定义为了悲伤的符号,它们的“生父”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法尔曼教授,9月19日也被定义成了网络表情符号诞生日。
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在参与讨论“网络幽默的限度”这一论题时,提议用“:-)”来表示“微笑、友好或者我正在和你开玩笑”之类的心情。法尔曼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是因为有一次,他的小孙子在电脑上胡乱按下了一些字符,而他在删除的过程中,发现这三个符号竟然奇妙地组合成了“一张躺倒的笑脸”。
他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就此诞生。这一符号很快传播到其他大学,并进入商业和日常领域。这个微笑符号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法尔曼的预期,以它为蓝本,更多新符号开始纷纷涌现,例如眨眼微笑符号“;-)”和简洁版的微笑表情“:)”等等,当符号表情传开后,各地根据本地的语言习惯对符号表情进行了更多的创新。
^_^
在日本,人们发明了另一种横向的表情符号,例如用“^_^”代替“:-)”,西方的表情符号大多用嘴表达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号重点却在眼睛上;在俄罗斯,网民们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了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个叫作克图虎的海底怪兽,脑袋上长着一堆触角,网民就把它形象地打成“{:?”;最奇妙的还是中国网民,在美式的“:-)”符号基础上,只是换了另半个括弧,就成了一个难过的表情:“:-(”。
在我们日益密切的社交生活中,数字化通讯为人际沟通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语言专家称,表情符号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快捷地表达情绪的途径,它的准确、生动是纯粹的文字描述很难做到的。在数字化通讯中,它起到了近似于手势、肢体语言和语气的作用。
编程教育,STEAM教育的优势在于开放。
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思想来拥抱世界。
传统的教育模式缺失了实践,创造的一环。
那么这一环,可以用STEAM教育来补齐。
STEAM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1、STEAM教育并不是额外教育,也并不是附加的课程
STEAM教育不是孤立于知识教育之外的,其不仅基于知识而且着眼于知识深化、创造,并非额外的教育。STEAM教育注重知识教育目的、知识内容结构乃至教师角色等方面的调整,不只是技术性问题,更是教育思想的变革,非附加STEAM教育课程所能及。
2、STEAM教育不仅仅小发明、小制作
STEAM教育着眼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的多样性决定了STEAM教育的丰富性,因此其内涵远不止是对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的教育。
3、STEAM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STEAM教育根基于民主、自由、开放、共享的草根文化。STEAM教育也不是个别学科的专利,其形式多样,从成果属性上看,与科学发现、技术改造、制度变革、文化生产传播等相关。
4、STEAM教育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STEAM 教育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分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让学习者回到现实生活,从探索的视角展开学习,并在综合学科视角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STEAM 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学习者自身的内在价值。
5、多学科融会贯通
科学和数学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相对深奥难懂,STEAM 教育通过技术、工程和艺术的参与,让这些学科内容融会贯通,抽象知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可以发散思维,并动手参与所感兴趣的项目,享受探索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多学科甚至是跨学科内容。
6、注重学习者学习体验
从STEAM 教育运动的实践案例来看,STEAM教育活动往往从源自生活的案例、常见的场景工具和教育科技产品中展开。从鲜活的学习情境出发,注重学生自身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建构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实现学生的价值。STEAM 教育颠覆了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蕴含着新的教育哲学。


IP属地:广东1楼2020-01-29 16: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