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糊糊吧 关注:108贴子:474
  • 0回复贴,共1

儿童画画不会怎么办 林曦老师来告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暄桐教室的创办人和授课老师林曦为我们分享了对儿童画画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我们有些许参考。
小朋友画画,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林曦老师想告诉家长的是,孩子喜欢画什么就让他画什么,喜欢画线条就画线条,喜欢画颜色就画颜色,喜欢涂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孩子觉得这个好就去模仿,但是不要因为别人说这个好而去模仿,可能那个孩子根本不喜欢。
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涂涂画画从林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小朋友都是有天赋的。正因为小朋友的视角特别又纯净,非常需要保护,所以如果低于14岁,(或是12岁)林曦老师以为,最好不要去做什么素描色彩的所谓培训。因为这种训练,弊严重地大于利,极大地消磨热情。林曦老师告诉我们素描色彩是观察方法的训练,掌握起来其实一年足够了。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即使将来要考院校,突击一下很容易搞定。造型准确就是个像不像的问题,况且准确其实“感觉”比较重要。像不像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问题。但是长时间地画那些球和石膏像,很容易就觉得枯燥和厌烦,有天赋都直接变没有了,林曦老师常常说,方法是打印机,观察和思考是电脑主机,内容还是主机决定的。打印机要更新升级是比较容易的。色彩素描的训练会训练出很好的打印机,但是没有主机还是没有用。
林曦老师提醒不要掉入“儿童画”的陷阱。现在少年宫或是一些儿童美术培训,有一套他们的套路,一些所谓的获奖作品,面貌都是类似的。这个,其实是跟“考学”那套换汤不换药,是一种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小朋友本来就善于模仿,如果去模仿这样的东西,林曦老师觉得很浪费才能。不如临摹点大师的作品来的有效。
任何一个学习都有有趣的一面,又有枯燥的一面。林曦老师认为当枯燥来临时,激发成就感,和孩子说真话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一些家长盲目地相信鼓励是唯一的方法,或是一味地严格要求。林曦老师觉得不要急于给作品进行评价,换句话说,不要夸作品好不好,而是夸人努力会比较好。这样,就不会用成人无趣的眼光,去破坏小朋友的创造力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还有,林曦老师认为眼睛的训练和大量的写生或速写是培养小朋友画画的关键所在。
首先,眼高手低是最重要的素质,“取法乎上”是原则。只要看得到,早晚都画得出,只要技术跟进就行。但是眼睛看不到,那么技术都到顶了,还是画不出来。所以,眼睛的训练要放在第一位。眼睛的训练,包括了观察方法和品位训练。观察方法这一部分,需要一个好老师,这个,不是简单的素描色彩训练那么简单,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自然和过去大师的作品。古人讲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其次,林曦老师认为需要大量的写生或是速写。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画下来是最简单的方法,“笔不离手”的基础上,大人可以适当地启发一下小朋友,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个东西哪一点?”以及“你有没有把你看到的那个有意思的点给画下来?”“如果再画一次,你打算改进哪里?”不要小看这几个简单的问题,画画这件事,全部的问题和奥妙都来自于整体和局部的协调,这几个问题包含了整体的观察,也包括了细节的跟进,以及调整的训练。如果能够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自觉地意识到这几个问题,那么他几乎已经不需要老师了。
经济条件允许,多去买点印刷精良的画册摆在小朋友活动的地方,和他一起看。画册这个东西是绘画道路上最好的投资。让小朋友的眼睛品位好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当下的可以少看点。林曦老师讲到她小时候有一位老师,看见林曦常看的都是《四僧画集》、《石涛全集》这样的老古董,非常不屑,非给她订了本《美术》杂志,幸亏林曦已经习惯了古代作品,不然非把她眼睛搞坏了不可。林曦老师始终认为建立标准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知道什么是好”是前提。但是这个不是讲出来的。就如同一个熟读所有菜谱的人无法成为美食家一样,一个满脑子理论没有直观体验的人也无法有一双慧眼。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也是不错的方法,用画画的人的话说,“修养”很重要,修养如何来,就是多看出来的。
最后,林曦老师建议小朋友学习国画比较简单,练好书法就是最好的造型和技术训练。当小朋友看到他喜欢的作品时,可以建议他做一些临摹。这样那些古代的大师就直接成为了他的老师,作品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创作方法和技术的奥秘,而这些奥秘可能完全没有办法用嘴讲出来,但是跟着画一遍就什么都明白了。中国古代重视临摹是有深意的。
林曦老师的这些建议,我看了受益非线,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1楼2020-01-09 15: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