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22:29阅读:26
童年,那些找揍的歌谣!
(慧明)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是一个贫困、快乐,但让人留恋、向往的童年。
童年,因环境各异,每个人的童年不尽相同,但快乐是一样的。岁月匆匆,人到中年,昔日所谓的理想渐成幻影,随遇清心,不想再扯闲淡;日出日落,春华秋实,放飞的梦想缥缈无踪,笑看落叶残花。童年已经远离了我们,可童年的歌谣还残存在记忆里,尤其是那些找揍的歌谣,回想起来不觉哑然失笑。
童年,农村没有通电,夜是那么漫长,不像现在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上上电脑,大半个夜就过去了,一觉没睡醒天就大亮了。童年的夜里,总是在先辈传唱歌谣声中入睡,由此学会了很多童谣,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小巴狗,戴铃铛,……”“月姥娘,明晃晃,……”“小小子,坐门墩,……”。很多童年的歌谣在岁月的风中飘然远逝,但那些小伙伴们相互传唱的、不太雅观的童谣,记忆却依然清晰。
“戴口罩的讲卫生,捂住腚眼不透风”。童年的我们,特别的淘气顽皮,不像现在的孩子如笼中的鸟雀,我们那时如散养的家禽,乱跑乱飞乱撞,没有拘束。童年,空气还是清新的,轻易见不到戴口罩的人。后街上有个刚刚分配到公社医院上班的青年女子,当时也不知道她叫什么,时常骑个坤式轻便自行车,脚尖蹬车,戴个口罩上下班。遇到我们几个倒霉鬼便大喊这句不雅的歌谣,她大半都是不理会我们,有时也会下车瞪我们,撵我们,我们便高喊着一哄而散了。
“放羊的拉大鞭,扒着羊腚吃干饭”。小时候,一看到放羊的,尤其是邻村的放羊老头,便远远地喊,气得那个老头子吹胡子瞪眼。尽管我们小时候也放羊,有时候见了面也相互喊一阵子,相互取乐而已。
“卖豆腐的瞎梆梆,拿着驴粪蛋子当干粮”。当时卖豆腐的不用喊,敲一种木制的梆子,声音清脆,传得很远,人们听到便知卖豆腐的来了。村上有一卖豆腐的老头,听到我们喊叫,从不恼怒,总是笑津津的,有时也嘟嘟囔囔骂上几句。更可笑的是,他的小孙子也跟着我们一起喊,真是童言无忌。
“阴天下雨浇黄瓜,草帽底下盖王八”。小时候,为防淋雨,主要是戴草帽,再不就披块塑料布,雨伞、雨衣很少有人用。下雨天,孩子们都愿意淋雨戏水,见到有人戴草帽,便对人喊叫,惹得一阵追赶打斗。
像这样找挨揍的童谣还有很多,都不能蹬大雅之堂,不是大人教的,都是孩子们口口相传的,还都是家长们明令禁止的,一旦被发现会被呵斥或拳头巴掌的,但我们仍旧在屡改屡犯中乐此不疲。回望过去,遥想童年,那些找揍的歌谣,记录了幼时美好点滴,满满的记忆,浓浓的甜蜜。童年清纯,自然如风、清澈如水,不像现在,生活的压力,社会的现实,让人变得腹黑复杂,口心不一,示人的不是脸,而是一幅面具。
匆匆复匆匆,岁月如流水。两鬓已白,眼下的事不想记起,过去的事总忘不掉。记得最深的是童年时的歌谣,挥之不去的是一起唱童谣的小伙伴,由于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生计,很难聚在一起回味如烟往事。时光摧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失去童年,可保留童心;青春远去,更需焕发精神。
近来,总有回老家置一陋室的打算,与童年伙伴相伴、相聚、相戏,重拾那些童年的记忆,重温那些咏唱不老的童谣。
2018年8月26日晚
童年,那些找揍的歌谣!
(慧明)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是一个贫困、快乐,但让人留恋、向往的童年。
童年,因环境各异,每个人的童年不尽相同,但快乐是一样的。岁月匆匆,人到中年,昔日所谓的理想渐成幻影,随遇清心,不想再扯闲淡;日出日落,春华秋实,放飞的梦想缥缈无踪,笑看落叶残花。童年已经远离了我们,可童年的歌谣还残存在记忆里,尤其是那些找揍的歌谣,回想起来不觉哑然失笑。
童年,农村没有通电,夜是那么漫长,不像现在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上上电脑,大半个夜就过去了,一觉没睡醒天就大亮了。童年的夜里,总是在先辈传唱歌谣声中入睡,由此学会了很多童谣,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小巴狗,戴铃铛,……”“月姥娘,明晃晃,……”“小小子,坐门墩,……”。很多童年的歌谣在岁月的风中飘然远逝,但那些小伙伴们相互传唱的、不太雅观的童谣,记忆却依然清晰。
“戴口罩的讲卫生,捂住腚眼不透风”。童年的我们,特别的淘气顽皮,不像现在的孩子如笼中的鸟雀,我们那时如散养的家禽,乱跑乱飞乱撞,没有拘束。童年,空气还是清新的,轻易见不到戴口罩的人。后街上有个刚刚分配到公社医院上班的青年女子,当时也不知道她叫什么,时常骑个坤式轻便自行车,脚尖蹬车,戴个口罩上下班。遇到我们几个倒霉鬼便大喊这句不雅的歌谣,她大半都是不理会我们,有时也会下车瞪我们,撵我们,我们便高喊着一哄而散了。
“放羊的拉大鞭,扒着羊腚吃干饭”。小时候,一看到放羊的,尤其是邻村的放羊老头,便远远地喊,气得那个老头子吹胡子瞪眼。尽管我们小时候也放羊,有时候见了面也相互喊一阵子,相互取乐而已。
“卖豆腐的瞎梆梆,拿着驴粪蛋子当干粮”。当时卖豆腐的不用喊,敲一种木制的梆子,声音清脆,传得很远,人们听到便知卖豆腐的来了。村上有一卖豆腐的老头,听到我们喊叫,从不恼怒,总是笑津津的,有时也嘟嘟囔囔骂上几句。更可笑的是,他的小孙子也跟着我们一起喊,真是童言无忌。
“阴天下雨浇黄瓜,草帽底下盖王八”。小时候,为防淋雨,主要是戴草帽,再不就披块塑料布,雨伞、雨衣很少有人用。下雨天,孩子们都愿意淋雨戏水,见到有人戴草帽,便对人喊叫,惹得一阵追赶打斗。
像这样找挨揍的童谣还有很多,都不能蹬大雅之堂,不是大人教的,都是孩子们口口相传的,还都是家长们明令禁止的,一旦被发现会被呵斥或拳头巴掌的,但我们仍旧在屡改屡犯中乐此不疲。回望过去,遥想童年,那些找揍的歌谣,记录了幼时美好点滴,满满的记忆,浓浓的甜蜜。童年清纯,自然如风、清澈如水,不像现在,生活的压力,社会的现实,让人变得腹黑复杂,口心不一,示人的不是脸,而是一幅面具。
匆匆复匆匆,岁月如流水。两鬓已白,眼下的事不想记起,过去的事总忘不掉。记得最深的是童年时的歌谣,挥之不去的是一起唱童谣的小伙伴,由于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生计,很难聚在一起回味如烟往事。时光摧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失去童年,可保留童心;青春远去,更需焕发精神。
近来,总有回老家置一陋室的打算,与童年伙伴相伴、相聚、相戏,重拾那些童年的记忆,重温那些咏唱不老的童谣。
2018年8月2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