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腔是语音的乐化。昆曲是魏良辅对它的舞台语音——「苏州—中州音」乐化后的结晶体。魏良辅把古老的声韵学说引入了昆曲歌唱领域,最终打开了南曲字正腔圆的通道。魏良辅把昆曲歌唱的最高批评标准定位於「平上去入,务得中正」。他认为如果字声不得其宜,歌喉「虽具绕梁,终不足取」。昆曲「水磨腔」作为一种超越歴史的唱法,它的许多字声腔格不仅为求美声美听,更是为了保证四声得宜。但近年来昆坛对腔格的无视或滥用,正在成风。现代批评家对上演的新编昆剧指责甚多,但几乎没有人关注传统摺子戏唱腔的退化,致使昆曲遭遇了韵盲艺术家的严重挑战而正在蜕变。本讲座将援引成熟表演艺术家成功的唱腔处理,同时指出某些不得宜的四声唱法,以正世人之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