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的文人,可谓是全世界最傲慢的文人群体。这点不用怀疑,随便去读中国历史,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只是在这里大致做个总结:
第一,要他们承认你,你自己必须是士人,而且你的文化成就必须远高于他们,如此他们才会认为你是他们的自己人。
第二,你还必须成为他们的衣食父母,你要为他们积极地去谋取官位,如此,他们才会感激你。
第三,你对他们的态度还必须有一定的修养,也就是说,你不可以过于贬低他们,甚至还要对他们对你的贬低,表示出一定的大度,如此他们才会赞美你。
【二】
董卓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知自己天生就不会被中国文人所接受,还一厢情怀地去拉拢中国的文人集团。
结果又是如何?
他做到了为文人谋取官位,做到了尊敬文人,他却忘了他自己又是何出身——不过是一个身份低微的边将。
况且,他一开始就让文人们吃的太饱,不但为党人平反,而且在提拔荀爽的时候,仅过了九十五天,就让荀爽从一介布衣变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如此速度地升官,可谓是打破了两汉四百年的升官记录,他还自认为如此豪爽会让士家大族为他效劳。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正教又是怎样说的,无德者不能治国,无功者不能受禄,这一训诫是刻到中国文人骨血深处的教义,是他们的信仰。
荀爽仅九十五天,毫无功绩,就从一介布衣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这不仅让天下士人看出董卓非命世之主,还让荀爽内心各种不是滋味。
三公之职,在东汉时期是虚职,有权无职,不过就是一个坐而论道,带有荣誉性质的官职。而对于非常重事功的中国文人而言,他们看重事功,要远重于他们看重虚名,因此,荀爽的内心,哪里会感激董卓。
反观刘备,他又是如何做的,他把诸葛亮请出山后,难道是一上来就让他当丞相的吗,根本不是,而是让他出使东吴,让他可以一展报负,这才是中国士人眼中的知遇之恩。
所以,身为军阀的董卓,不知用人,就很清楚了!
那么,先天不良的董卓,怎样做才有可能达到成功呢?
他应该清楚的一点是,不能拉拢士人集团,就把他们完全撇开,而是任用自己人,也就是说用军人,以军人为官,对士家大族形成绝对的暴力威慑!
在开始的时候,对士家大族既不迫害,也不热情,任其自身自灭。
如此做,士家大族必然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各种骚动,而来求董卓。
人的心态一变,那事物的发展趋势也就变了。在这种有利的局面下,董太师就可以以赏功罚罪的原则来任用士人,满足士人的功名心,但是对反对自己的士人,眼睛不眨就杀了他们,曹操就是这么做的!
把刑罚放在士人的后面,把恩德放在士人前面,让士人自选。如此做,再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士人就不得不归心于董太师!
再来说说袁绍这个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先天优势太强——身为四世三公的名门公子,他天然就有这个资格可以号召士人集团。
但是,袁绍之所以成功,也不完全依靠家族的力量,大半还是依靠自身力量,否则他就不会在年级轻轻的时候去洛阳搞各种交际——结交豪杰,周济贫困士人。
而且,他此生最了不起的就是为士人谋取官职,他之所以要坚决反对宦官,是因为当时的宦官在某种程度上抢了士人的饭碗。
那么,正教又是如何形容君主,所在君者,是可以把人群合成社会的伟大人,他对于人民而言,是可以治理他们、恩养他们、安知他们与区分他们的人。
而袁绍恰恰是做到可以恩养士人并且可以安置他们,所以得到当时绝大部分士人的支持,这是他前期在政治上可以成功的根源!
中国的文人,可谓是全世界最傲慢的文人群体。这点不用怀疑,随便去读中国历史,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只是在这里大致做个总结:
第一,要他们承认你,你自己必须是士人,而且你的文化成就必须远高于他们,如此他们才会认为你是他们的自己人。
第二,你还必须成为他们的衣食父母,你要为他们积极地去谋取官位,如此,他们才会感激你。
第三,你对他们的态度还必须有一定的修养,也就是说,你不可以过于贬低他们,甚至还要对他们对你的贬低,表示出一定的大度,如此他们才会赞美你。
【二】
董卓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知自己天生就不会被中国文人所接受,还一厢情怀地去拉拢中国的文人集团。
结果又是如何?
他做到了为文人谋取官位,做到了尊敬文人,他却忘了他自己又是何出身——不过是一个身份低微的边将。
况且,他一开始就让文人们吃的太饱,不但为党人平反,而且在提拔荀爽的时候,仅过了九十五天,就让荀爽从一介布衣变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如此速度地升官,可谓是打破了两汉四百年的升官记录,他还自认为如此豪爽会让士家大族为他效劳。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正教又是怎样说的,无德者不能治国,无功者不能受禄,这一训诫是刻到中国文人骨血深处的教义,是他们的信仰。
荀爽仅九十五天,毫无功绩,就从一介布衣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这不仅让天下士人看出董卓非命世之主,还让荀爽内心各种不是滋味。
三公之职,在东汉时期是虚职,有权无职,不过就是一个坐而论道,带有荣誉性质的官职。而对于非常重事功的中国文人而言,他们看重事功,要远重于他们看重虚名,因此,荀爽的内心,哪里会感激董卓。
反观刘备,他又是如何做的,他把诸葛亮请出山后,难道是一上来就让他当丞相的吗,根本不是,而是让他出使东吴,让他可以一展报负,这才是中国士人眼中的知遇之恩。
所以,身为军阀的董卓,不知用人,就很清楚了!
那么,先天不良的董卓,怎样做才有可能达到成功呢?
他应该清楚的一点是,不能拉拢士人集团,就把他们完全撇开,而是任用自己人,也就是说用军人,以军人为官,对士家大族形成绝对的暴力威慑!
在开始的时候,对士家大族既不迫害,也不热情,任其自身自灭。
如此做,士家大族必然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各种骚动,而来求董卓。
人的心态一变,那事物的发展趋势也就变了。在这种有利的局面下,董太师就可以以赏功罚罪的原则来任用士人,满足士人的功名心,但是对反对自己的士人,眼睛不眨就杀了他们,曹操就是这么做的!
把刑罚放在士人的后面,把恩德放在士人前面,让士人自选。如此做,再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士人就不得不归心于董太师!
再来说说袁绍这个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先天优势太强——身为四世三公的名门公子,他天然就有这个资格可以号召士人集团。
但是,袁绍之所以成功,也不完全依靠家族的力量,大半还是依靠自身力量,否则他就不会在年级轻轻的时候去洛阳搞各种交际——结交豪杰,周济贫困士人。
而且,他此生最了不起的就是为士人谋取官职,他之所以要坚决反对宦官,是因为当时的宦官在某种程度上抢了士人的饭碗。
那么,正教又是如何形容君主,所在君者,是可以把人群合成社会的伟大人,他对于人民而言,是可以治理他们、恩养他们、安知他们与区分他们的人。
而袁绍恰恰是做到可以恩养士人并且可以安置他们,所以得到当时绝大部分士人的支持,这是他前期在政治上可以成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