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吧 关注:16,463贴子:50,163

说明朝因宦官而亡,这和说商周因为女人而亡有何区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看文官们统治下的明朝。
明朝的灭亡,如果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就是:一个封建王朝发展中必然伴随着越来越尖锐的阶级对立,马太效应难以避免,富有之人越来越富有,贫贱之人无立锥之地,无数中农、贫农和小型手工业者在统治阶级层出不穷的剥削之下不得不抛弃家业,变为佃农、长短工等无产阶级,丰年能温饱,荒年只能抛弃妻子,生死难预测。在此基础上,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了广大底层人民生活惨苦。例如在《枣林杂俎》荒惨条就记载着明末因为饥荒导致的惨绝人寰之事:
荒惨:
  万历丁巳、戊午,山东洊饥,人相食。莱州市人肉,惨不忍述。有中州人兄弟并无子,来买妾,或以姑嫂欺之。夜宿,兄得其姑,状极诚朴,告曰:「尔弟为我嫂釜中羹矣。」兄亟趋视,炕下之首俨然。骇而走诉县官,抵嫂罪,携姑以行。
  崇祯庚辰秋,山东、河南、山西、畿南人食木皮,至冬人相食。辛巳,江南北皆竞弃子女、售器具,流殍塞路,少妇不值千钱。市饼饵辄袖之,否则见夺。斗米三钱。杭州诸生某家三四人,因米肉不支,杂以砒霜,啖讫俱死。
可以说明朝的灭亡是冰冷却无可匹敌的古代王朝历史周期律的具体体现。
说出真相了,大家可以多去去豆丁道客巴巴,以上知乎有


1楼2019-12-01 23:57回复
    再贴一个汪直小朋友的故事。


    2楼2019-12-02 00:00
    收起回复
      以下是当年明月与墨吏花开的各自观点:
      当年明月:
      南京镇守太监向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而且覃力鹏背景深厚,和许多皇亲国戚都有私人关系,虽然经常违法,却从来没有人敢找他的麻烦。
      可是这次汪直决定麻烦一下他,虽然同是太监,但为了西厂的品牌,只好牺牲老兄你了。
      他打定主意,马上动起手来,收集了很多覃力鹏的罪证(那是相当容易),东扯西拉的,竟然搞出一个罪当斩首的结论。
      墨吏花开:
      覃力朋案是西厂重开一年以后的事了,谈不上什么首开先例。另外,覃力朋是南京内官监太监,运贡品返回时偷运私盐,打死盘查官,是刑部定的斩罪,只是后来覃力朋得以免死而已。
      如果是南京守备太监,倒可以算是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和东厂提督的第三号人物,以汪直当时的权势,收拾覃力朋实在不算什么,直接就抓进西厂大牢了。是覃力朋仗势作案,汪直做了本分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覃力朋作为一个大太监公然贩运私盐,在受到查问时居然直接把盘查官打死了,而汪直没有因为覃力朋是太监就包容他,这样的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大快人心的,案子的审问宣判过程也是严格按照律法来的,就是最挑剔的仕人也无话可说。
      当年明月:
      首先是几个刑部官员,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一进京城就被西厂的人逮捕,放进牢里猛打了一顿,也不说他们犯了什么法,就又被释放出狱。搞得这几个人稀里糊涂,还以为是在做梦。
      之后是一个外地的布政史进京办事,还没等找地方住下,也被西厂的人拉去打了一顿,吃了几天牢饭。
      这当然都是汪直指使的,他的行为看似很难理解,其实只是想证明一点:
      他能够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解决任何人。
      墨吏花开:
      汪直的西厂初建时的确很不靠谱,极度高调,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清楚汪直其人的会感到很难理解,然后解释为小人一朝得志,但这样的人会死的极快,哪还有后面的事情?如果知道西厂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一手建立的机构,所有事情就不难理解了。汪直是从小被皇帝宠大的,天不怕地不怕,行事没有什么框框限制,也不懂成年人的那些人情世故。这还真不是我在辩护,而是内阁大臣们说的:“今汪直年幼,未谙世事,止凭韦瑛等主使。”
      比如说擅抓擅放三品以上官员的事,其实只有一个。浙江左布政使刘福(正三品,相当于浙江省长)起复至京听选,有人想陷害刘福,就向西厂诬告,汪直二话不说就把人给抓了,查了下发现根本没这回事,于是才几天又给放了。如果换成别人,可能就算没证据,为了面子也要编出点罪名。


      3楼2019-12-02 00:05
      回复
        史官挖空心思想记录汪直是怎么落魄的,却怎么也找不到素材,最后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个故事:汪直被调任南京,路上在驿馆里闲的百无聊赖,遇到一个叫裴泰的知州。裴泰以前曾经以美食招待得汪直与仆从皆醉饱,汪直见到裴泰,想起这人有好吃的,非常高兴,向裴泰讨吃的。(注意,汪直此时的身份是省部级大员,远远高过裴泰。)裴泰拿出随身所带饮食进献给汪直,汪直似乎忘了自己的处境,把裴泰当成朋友来相待(原文是“直遂忘己汝待之”,汝待:你我相称,亲切平等的意思),并且说道:“吾非复前比矣,吾南行,上意犹未可测,明发但得车马备办起程足矣。”裴泰拱手而立,诺诺答应。第二天一大早,裴泰径直驾车而去,声势寂然。
        汪直这时是南京御马监太监,比当初那个飞扬跋扈的覃力朋地位还要高,可他却既没有什么架子也没有带很多行装,只是投宿公馆,如果换成一个普通官员一定要大赞特赞他两袖清风了。
        故事里面包含的信息明明是,汪直宠辱不惊,永远都那么快乐。
        的确,“我国向来都有痛打落水狗的习惯”,难道汪直的政敌们都是菩萨吗?如果认真探究了汪直是如何善终的,非但不会觉得他幸运,反而让人感叹一个政治人物想全身而退实在太难了。
        宪宗最宠汪直的时候不是他权势极盛时,而是在他被贬后。汪直从来没有落魄过,曾经的对头们却一个比一个惨,下狱的下狱,杖责的杖责,后来别说有人敢直接想要对汪直怎么样了,连想要打擦边球的、含沙射影的都不能例外。贬谪南京哪里是在惩罚汪直,根本就是在保护他!
        以汪直曾经的影响力,哪怕是在他被贬多年后成功踩上一脚,都能青史留名。成化以后,每到改朝换代,都会有人冒出来想找汪直的麻烦,可是结果还是很惨。
        弘治元年提议治汪直罪的人被孝宗下狱了,弘治十一年,孝宗不顾满朝反对,不理有官员辞官抗议,坚持召回了汪直。
        汪直之死的详情正史之所以没有记载,不是因为默默无闻,而是不愿记载。汪直死的时候,孝宗派官谕祭安葬了他,等于说正式为汪直平反,而且授了汪直两个义子汪钰、汪璥的官。汪钰为锦衣卫镇抚(五品),汪璥为锦衣卫总旗,这两个官是专门设立的,没有别的公务,唯一职责就是看守汪直坟茔。
        一个外貌俊俏,为人清廉,知书达理,胸怀坦荡的少年太监,十几岁便身居高位,领兵转战千里,北击蒙古,东灭女真,铁腕而不滥杀,依在下看,汪直在明代宦官排名中应该仅次于郑和


        5楼2019-12-02 00:05
        回复
          所谓士大夫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弘治开始文官就在宦官面前丢脸了。


          6楼2019-12-02 00:08
          回复
            丘濬是弘治朝文渊阁大学士,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时当时著名的学者,以谙熟明朝典故闻名于世,其集毕生精力所著的《大学衍义补》,后来成为明朝皇帝的重要读本,丘濬也因为进献这部著作而为礼部尚书。但是,有几件事情却令其蒙羞。第一,与宦官李广过从较密。有人认为丘濬之入内阁,就是出于李广之力。第二,为了避免触动宦官,《大学衍义补》竟然不敢列宦官之目。尤其是第三,丘濬竟然以堂堂大学士的身份,托宦官进献自家秘制的食饼,被宦官所耻笑,“以饮食器用进上取宠,此吾内臣供奉之职,非宰相事”。事情传出,京师人戏称其为“阁老饼”。
            弘治朝在刑部任职的陈洪谟说当时官场风气:“时朝政宽大,廷臣多事游宴。京师富家揽头诸色之人,亦伺节令习仪于朝天宫、隆福寺诸处,辄设盛馔,托一二知已转邀,席间出教坊子弟歌唱。内不检者,私以比顽童为乐,富豪因以内交。”陈洪谟或者是因为性不喜动,或者是想恪守传统底线,不参加此类活动,被同僚视为迂阔。但是,虽然朝政宽大,士大夫出入娱乐乐场所乃至色情场所,毕竟有违律令,结果果然出事。因参与色情活动而被处置的陈洪谟刑部同僚有郎中黄暐、邵庄、顾谧,员外郎晁必登、宗祜、曹镤等“司局”级官员。要命的是,这类事件的揭发并非由专门纠风的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而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的东厂。这类事件不断发生,文官就更抬不起头了。


            7楼2019-12-02 00:08
            回复
              明孝宗虽然在制度上维护宦官的强势,但有时也厌恶宦官干政太多,想让文官多发挥一些作用,但文官却每每令其失望。
              一天,孝宗在文华殿召见吏部尚书屠滽,说治国以边务为急,御边以粮饷为要。如今各边总督粮草的官员,侍郎、参政、都指挥各一员,相互推诿,以致功罪赏罚,责无专人。屠滽在任监察御史时,曾以“明法律、善折狱”而以“材能”著称,直接由御史提升为佥都御史。任吏部尚书之前,曾历任南、北两京的都察院都御史,为总制两广都御史。但当孝宗诚心诚意请求军国大事时,屠滽却面带愧色,“久不能对”。一旁侍候的宦官们则幸灾乐祸,“掩口窃笑”。孝宗只好自己进行规划安排,据记载是众皆“悦服”。但孝宗的这些规划安排,大抵应该出自宦官的主意。从此以后,“召见大臣鲜矣,心遇大事,上迳自裁之”,其实是和司礼监共裁之,文官的地位自然持续下降。


              10楼2019-12-02 00:11
              回复
                对了,给汪直小朋友翻案的那个有一段被吞了,重发。


                11楼2019-12-02 00:13
                回复
                  汪直小朋友又被吞了。


                  16楼2019-12-02 00:29
                  回复
                    明月说:
                    他没有满足于目前的业绩,谦虚地认为还需要不断地进步,为了更好地确定自己的权威,他决定寻找第二个重点打击的目标。不久后,他找到了。
                    这次被盯上的人叫做杨晔。他本人虽然只是个小官,名气不大,却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杨”中的杨荣。由于在家惹了麻烦,他和他的父亲杨泰一同来到京城暂住。
                    对汪直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一次,他准备彻底解决问题。
                    当然,他不会想到,这件事情中最终也解决了他自己。
                    汪直派人逮捕了杨晔和他的父亲杨泰,关进了大牢。
                    在牢里,汪直耍起了流氓。他下达命令,给杨晔表演了东厂乐队的拿手节目“弹琵琶”。
                    所谓“弹琵琶”,并不是演奏音乐,而是一种独特的行为艺术。具体说来,是用利刃去剃人的肋骨,据说行刑之时痛苦万分,足可以让你后悔生出来。这一招当年开国时老朱也没想出来,是东厂的独立发明创造。
                    可怜的杨晔先生,足足被弹了三次,体力不支,竟然就死在了监狱里。
                    汪直却并不肯善罢甘休,一定要把事情做绝,他接着安插罪名,判处杨晔的父亲杨泰死刑,斩首。
                    此时的西厂也已经嚣张到了顶点,比如杨晔的叔父杨仕伟,时任兵部主事(正处级),西厂没有办理任何法律手续,逮捕证也没一张,就跑到他家里去抓人,半夜三更,搞得鸡飞狗跳,住在旁边的翰林侍讲陈音听见动静,十分恼火,拿出官老爷的派头,隔着墙大喝一声:
                    “你们这样胡作非为,不怕王法吗?!”
                    可对面的西厂特务倒颇有点幽默感,也隔墙答了一句:
                    “你又是什么人,不怕西厂吗?!”
                    事情闹大了,汪直却满不在乎,毕竟杨晔本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可后来事情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
                    他没有想到,虽然杨荣已经死去多年,但威信很高,是文官集团的楷模,他的子孙出了事,大臣们怎肯甘休!
                    第一个作出反应的是内阁首辅商辂,他派人查明了杨晔的冤情,召集内阁开会,痛斥汪直的罪行,并写了一封奏折给朱见深,要求废除西厂,罢免汪直。
                    墨吏花开:
                    “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华,故少保荣之曾孙也,与其父致仕指挥同知泰暴横乡里,戕害人命”(《明实录》),杨家势力太大,当地无官府敢理,直到有正直的地方官将案情直接上奏到了京师,于是朝廷命刑部主事王应奎、锦衣卫百户高崇前往福建勘察,还未回报。以今度古,由中央派出司法部厅级干部和中情局高级专员组成专案组前去实地调查的案件,是何其重视,会是一个普通的杀人案吗,这杨晔戕害的人命绝不止一条。
                    朝廷正在专案调查,主犯杨晔却携大量金银潜入了京城,大肆行贿,疏通关系,贿赂的力度之大和牵涉的官员之多、职位之高可想而知,而杨泰也在福建重金买通了前去勘查的王应奎和高崇。
                    就在杨家差点只手遮天的时候,杨晔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试图通过韦瑛来走汪直的关系。汪直在大家眼里是宪宗的新宠,虽然对他还不是很了解,也是应该顾及到的。汪直可是负责查案的,既然西厂没管这件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况对汪直还不熟悉。可是连汪直都被列入行贿名单了,杨荣的门生故旧遍天下,其他杨家的旧交被贿赂到了多少就可以想象了。
                    汪直知道了这件事,直接把杨晔下了西厂大牢,很快牵连到了其叔父兵部主事杨仕伟和姐夫礼部主事董序。这样的案子,老道的办案者会知道适可而止,否则牵连度太大,会一发不可收拾。可是汪直不懂这些,连番审问下来,朝中诸多大臣全被牵扯在内,内阁首辅商辂、左都御史李宾、司礼监太监黄赐、陈祖生榜上有名


                    17楼2019-12-02 00:29
                    回复
                      真正的建州之役:
                      成化十五年十二月,靖虏将军抚宁侯朱永等袭败建州夷,上章奏捷:“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
                      可以想见,这是一场什么样艰苦而又精彩的战斗。要知道,这可是辽东的腊月,在长白山的崇山峻岭中作战,是个什么概念!敌人据险而守,明军不畏艰险,竟能连破四百五十余寨!
                      捷报传来,宪宗回复的诏书可以用激动来形容:“得奏足见尔等同心运谋,鼓振军威,致兹大捷。迩来遣将出塞,鲜有若兹之举,况能冒犯霜雪,深入险阻,朕甚嘉悦。兹特降敕奖 谕,以励勤能。报功之典,俟册报之日在所必行。即今严寒,尔等良食自慎,官军暴露艰苦,为朕加意抚恤,其钦承之。”
                      建州大捷后,朱永获封保国公,成化朝对建州女真的打击让后金一蹶不振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说整个明朝受汪直荫蔽一百年。
                      “趁人家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去骚扰一下老少妇孺”?
                      成化十六年威宁海大捷:“自二月二十二日,选调京营大同宣府官军二万一千,出自孤店关,夜行昼伏,二十七日至猫儿庄,分为数道。值大风雨雪,天地昏暗,急趣前进。黎明去威宁海子不数里,虏犹不觉,因纵兵掩杀,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一,斩级四百三十七,获旗纛十二,马一千八十五,驼三十一,牛一百七十六,羊五千一百,盔甲弓箭皮袄之类一万有奇。”(《明宪宗实录》)
                      知道威宁海是什么地方吗?那是蒙古历史上“中兴之主”达延汗巴图蒙克的王庭!这一战汪直与王越孤军深入蒙古境内,冒着大雪连夜奔袭,让达延汗在自己的老巢中被打的只身而逃!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奇袭威宁海又比唐代卢纶《塞下曲》中的情形更加扣人心弦,因为这是主动去袭击蒙古可汗的帅帐。战后,王越因功封威宁伯,相当于对日本作战功封东京伯!
                      这时的汪直,只有十七八岁!


                      21楼2019-12-02 00:33
                      回复
                        另外,还有不少关于汪直的逸事,载于《明史·杨继宗传》: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杨继宗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按察使的时间是成化十四年,当时的汪直还只是年幼的孩子,仰慕杨继宗的名气想要相见但杨继宗不理睬,汪直没有介意,仍向宪宗大力赞扬:“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汪直的举荐让耿直不善做官的杨继宗平步青云。
                        另一个故事载于笔记《后渠杂识》等处:
                        都御史杨公继宗居忧时,阉宦汪直以龙幸延揽名土,闻杨公治郡名,往吊。公衰绖(衰绖:穿丧服)于坟所,直趋至坟所。拜起,手捋公须,曰:“比闻杨继宗名,今貌乃尔。”公曰:“继宗貌陋,但亏体辱亲,未之敢也。”直不复敢言。直时威震海内,不屈者公一人耳。”
                        杨继宗的家乡在山西阳城,距离山西大同六百多公里车程,也就是说在天下人眼中正处困境的汪直听说杨继宗母亲去世回到了山西,专程赶了一千多里路去拜访杨继宗。作为一地最高长官的汪直没有摆任何架子,步行走到了比较偏远的坟所,二话不说先跪拜了杨继宗的母亲,极尽恭敬。过了这么多年终于见到偶像了,兴奋地开了句玩笑,原来杨继宗就是长这个样子啊,却被杨继宗拿最隐晦的短处来讽刺。这种羞辱,对于一个宦官来说是个什么概念,但汪直什么都没有说。
                        汪直身上虽然有璞玉未雕的骄戾,但也是个有教养、懂礼貌的孩子,比如有一天汪直与兵部尚书项忠在路上相遇,车子已经走过去了汪直才发现,于是赶紧掉头追上,亲自走下车向项忠道歉,但项忠连理都不理,史学家谈迁也觉得是项忠不善做人。


                        23楼2019-12-02 00:34
                        回复
                          明月说:
                          出来时还风光无限的汪直灰溜溜地去了南京,沿途风餐露宿,以往笑脸相迎的地方官们此时早已不见了踪影,汪直已经没有别的野心,只希望能够安心到南京做个太监。
                          可是我国向来都有痛打落水狗的习惯,尚铭还嫌他不够惨,又告了一状,这下子汪直的南京御马监也做不成了,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奉御,他又操起了当年刚进宫时候打扫卫生的工具,在上级太监的欺压下,干起了杂务。
                          成化初年进京成为奉御,成化十九年又被免为奉御,十余年从默默无闻到权倾天下再到打回原型,一切如同梦幻一般。
                          明史没有记载汪直这位风云人物的死亡年份,这充分说明,此人已经不值一提。
                          墨吏花开:
                          奉御是六品官,别说宦官的品级被严重压低,与十二团营中的一品都督平起平坐的监军很多都是奉御,就是按品级来说也是副厅级干部,明月据说还是个公务员,难道你们那里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是拿扫帚打扫卫生的?
                          以汪直极盛时的权势地位、树敌之多,一旦落魄,完全可以照着其他权宦的结局来想象应该有多惨。可是汪直一生从来没有被下过狱,也没有被抄过家,甚至也没有被贬为平民过,而是享着官俸在南京繁华之地过着悠闲的日子。


                          24楼2019-12-02 00:34
                          回复
                            墨吏花开是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12-02 04:18
                            收起回复
                              楼主辛苦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9-12-02 09: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