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将人体的经脉看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相连接,而经脉又能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其中正经有12条,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十二正经。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十二正经指的是哪里,对身体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其实接触过雷火灸的人,经常会在十二正经的穴位处加以灸疗。
十二正经分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彼此之间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不同的经络有着不同的作用,而加以雷火灸进行调理能实现不同的效果。下面就跟阳宗易雷火灸一起来了解一下灸疗十二正经有什么作用。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3da1a5e7d8b4710ce2ffdc4f3cfc3b2/d79c52fe9925bc31551be3e751df8db1ca1370f1.jpg)
一、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1、手阳明大肠经:
走向:起于食指内侧指甲角旁的商阳穴,从手走到头,行于上肢外侧前缘及面前部。止于鼻旁的迎香穴。
主治:感冒,发烧,头痛,咳嗽,昏迷,牙痛,眼疾,咽炎,扁桃腺炎,鼻炎,甲状腺肿大,耳聋,耳鸣等。
2、手少阳三焦经:
走向:起于无名指尺侧甲角旁的关冲穴,经受被在上肢外侧正中线,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从手到头。
主治:耳聋,耳鸣,咽喉肿瘤,肘臂外侧疼痛,运动障碍,扁桃腺炎,咽炎,颈项痛,偏头痛等。
3、手太阳小肠经
走向:起于手小指尺侧甲角旁一分少泽穴,从手到头,止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
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腺炎,牙痛,目疾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eb1acc691510fb37819779fe932c893/ca27971f95cad1c88ffa1e58703e6709c83d51f2.jpg)
二、手三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1、手太阴肺经
走向: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到手,行于上肢内侧前缘,至于拇指桡侧指甲旁的少商穴。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气喘,胸痛,咯血,胸部胀痛,短气等。
2、手厥阴心包经
走向:起于乳头旁一寸天池穴,在上肢行于上腹侧正中线,止于中指指尖的中冲穴。从胸到手。
主治:心悸、心痛、心烦、面赤、神志失常、胸肋痛、肘臂痉挛、掌心发热、胸闷等。
3、手少阴心经
走向:起于腋窝下的极泉穴,从胸走到头,沿上肢内侧后缘内侧,止于桡侧指甲旁的少冲穴。
主治:心痛,肋痛,咽干口渴,手心热,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掌心热等。
三、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1、足阳明胃经
走向: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从头到足,行于面前部,在胸部行于任脉旁4寸,在腹部行于脐旁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甲旁的厉兑穴。
主治:胃痛,呕吐,腹泻,痢疾,胃下垂,头痛,牙痛,面部神经**,乳腺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身体虚弱等。
2、足少阳胆经
走向:起于眼外角的童子髎穴,上行至额角,环绕侧头部,向下循行于耳后,至肩内缺盆,下至腋窝,经过胸部至季肋,下行至客关节环跳穴,再沿下肢外侧中间,经膝外侧腓骨前缘,外踝前方到足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绞痛,急慢性肝炎,偏头痛,颈项痛,眼痛,牙痛,咽喉痛,耳鸣,耳聋,面部神经**等。
3、足太阳膀胱经
走向:起于目内眦的晴明穴,行于头顶,后项背部,在背部分为二行下行。第一行行于距督脉1.5寸,第二行行于距离督脉3寸,至下肢行于下肢后侧正中线,经外踝后至足小趾外侧甲角旁的至阴穴。
主治:眼痛,头痛,项背痛,腰痛,下肢痿痹,瘫痪,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炎,小儿**后遗症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c7ea4c2a6773912c4268569c8188675/abb333cb39dbb6fd181b07590624ab18962b37f3.jpg)
四、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1、足太阴脾经
走向:起于足大趾内侧甲角旁的隐白穴,从足走到胸,经足内侧内踝前方,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在腹部行于脐旁4寸,上行至胸,在胸部行于任脉旁6寸,止于大包穴。
主治:消化不良,溃疡病,腹泻,痢疾,便秘,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炎,膀胱炎等。
2、足厥阴肝经
走向:起于足大趾外侧甲角旁一分大敦穴,经足背,在下肢行于内侧前缘,内踝8寸以上行与下肢内侧中线,绕阴器抵小腹行于侧腹胸部,至于乳下二肋的期门穴。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脾肿大,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炎,膀胱炎,疝气痛,高血压等。
3、足少阴肾经
走向:起于足底涌泉穴,绕过足跟,在下肢行于内侧后缘,上行至腹。在腹部行于任脉旁开半寸,在胸部行于任脉旁2寸,至于锁骨下俞府穴。
主治:阳痿,月经不调,痛经,肾炎,膀胱炎,头昏目眩,腰膝酸软,耳聋,耳鸣,牙痛,咽喉痛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经络有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通行气血,保卫机体的作用,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当这些经络出现堵塞时,会造成血气不足,从而造成身体各种病症的衍生。这时候借用阳宗易雷火灸加以灸疗,能起到很好的经络,调正气,祛病邪的效果。
十二正经分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彼此之间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不同的经络有着不同的作用,而加以雷火灸进行调理能实现不同的效果。下面就跟阳宗易雷火灸一起来了解一下灸疗十二正经有什么作用。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3da1a5e7d8b4710ce2ffdc4f3cfc3b2/d79c52fe9925bc31551be3e751df8db1ca1370f1.jpg)
一、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1、手阳明大肠经:
走向:起于食指内侧指甲角旁的商阳穴,从手走到头,行于上肢外侧前缘及面前部。止于鼻旁的迎香穴。
主治:感冒,发烧,头痛,咳嗽,昏迷,牙痛,眼疾,咽炎,扁桃腺炎,鼻炎,甲状腺肿大,耳聋,耳鸣等。
2、手少阳三焦经:
走向:起于无名指尺侧甲角旁的关冲穴,经受被在上肢外侧正中线,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从手到头。
主治:耳聋,耳鸣,咽喉肿瘤,肘臂外侧疼痛,运动障碍,扁桃腺炎,咽炎,颈项痛,偏头痛等。
3、手太阳小肠经
走向:起于手小指尺侧甲角旁一分少泽穴,从手到头,止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
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腺炎,牙痛,目疾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eb1acc691510fb37819779fe932c893/ca27971f95cad1c88ffa1e58703e6709c83d51f2.jpg)
二、手三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1、手太阴肺经
走向: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到手,行于上肢内侧前缘,至于拇指桡侧指甲旁的少商穴。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气喘,胸痛,咯血,胸部胀痛,短气等。
2、手厥阴心包经
走向:起于乳头旁一寸天池穴,在上肢行于上腹侧正中线,止于中指指尖的中冲穴。从胸到手。
主治:心悸、心痛、心烦、面赤、神志失常、胸肋痛、肘臂痉挛、掌心发热、胸闷等。
3、手少阴心经
走向:起于腋窝下的极泉穴,从胸走到头,沿上肢内侧后缘内侧,止于桡侧指甲旁的少冲穴。
主治:心痛,肋痛,咽干口渴,手心热,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掌心热等。
三、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1、足阳明胃经
走向: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从头到足,行于面前部,在胸部行于任脉旁4寸,在腹部行于脐旁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甲旁的厉兑穴。
主治:胃痛,呕吐,腹泻,痢疾,胃下垂,头痛,牙痛,面部神经**,乳腺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身体虚弱等。
2、足少阳胆经
走向:起于眼外角的童子髎穴,上行至额角,环绕侧头部,向下循行于耳后,至肩内缺盆,下至腋窝,经过胸部至季肋,下行至客关节环跳穴,再沿下肢外侧中间,经膝外侧腓骨前缘,外踝前方到足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绞痛,急慢性肝炎,偏头痛,颈项痛,眼痛,牙痛,咽喉痛,耳鸣,耳聋,面部神经**等。
3、足太阳膀胱经
走向:起于目内眦的晴明穴,行于头顶,后项背部,在背部分为二行下行。第一行行于距督脉1.5寸,第二行行于距离督脉3寸,至下肢行于下肢后侧正中线,经外踝后至足小趾外侧甲角旁的至阴穴。
主治:眼痛,头痛,项背痛,腰痛,下肢痿痹,瘫痪,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炎,小儿**后遗症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c7ea4c2a6773912c4268569c8188675/abb333cb39dbb6fd181b07590624ab18962b37f3.jpg)
四、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1、足太阴脾经
走向:起于足大趾内侧甲角旁的隐白穴,从足走到胸,经足内侧内踝前方,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在腹部行于脐旁4寸,上行至胸,在胸部行于任脉旁6寸,止于大包穴。
主治:消化不良,溃疡病,腹泻,痢疾,便秘,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炎,膀胱炎等。
2、足厥阴肝经
走向:起于足大趾外侧甲角旁一分大敦穴,经足背,在下肢行于内侧前缘,内踝8寸以上行与下肢内侧中线,绕阴器抵小腹行于侧腹胸部,至于乳下二肋的期门穴。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脾肿大,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炎,膀胱炎,疝气痛,高血压等。
3、足少阴肾经
走向:起于足底涌泉穴,绕过足跟,在下肢行于内侧后缘,上行至腹。在腹部行于任脉旁开半寸,在胸部行于任脉旁2寸,至于锁骨下俞府穴。
主治:阳痿,月经不调,痛经,肾炎,膀胱炎,头昏目眩,腰膝酸软,耳聋,耳鸣,牙痛,咽喉痛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经络有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通行气血,保卫机体的作用,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当这些经络出现堵塞时,会造成血气不足,从而造成身体各种病症的衍生。这时候借用阳宗易雷火灸加以灸疗,能起到很好的经络,调正气,祛病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