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吧 关注:5,815贴子:48,010
  • 0回复贴,共1

许法光考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许法光考略
《大唐特进邓国公张君夫人封邓国夫人许氏墓志》记载许日光为高阳人,该墓志并未提及许日光为安陆人,许日光、许辅乾同父于许钦寂,因此许辅乾也会被当时社会认为是高阳人而不会被认为是安陆人,许日光、许辅乾生活在唐开元年间,可见,在唐开元年间,安陆许氏尚未被当时社会认可是高阳许氏之外的独立郡望。《元和姓纂》(下文简称“姓纂”)成书于唐元和年间,该书已将安陆许氏列为独立的一支许氏郡望,由此可见,安陆许氏成为独立郡望的年代应该在唐开元年至唐元和年之间,《姓纂》所载安陆许氏截止到许辅乾的子侄辈,安陆许氏成为独立郡望应该是在许辅乾的子侄辈所处的时代,到许辅乾的子侄辈生活的时代,这一许氏族群才足够“人丁兴旺”而被公认为一支独立的许氏郡望。《姓纂》记载安陆许氏状称出自询五代孙君明,可见《姓纂》的作者见过安陆许氏族人的行状,唐代行状一般要述明状主(即死者)的籍贯(郡望)、世系(开郡始祖)、状主的前三代世系(即状主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内容,《姓纂》的作者见到的应该是许辅乾的子侄辈中某人的行状,只有许辅乾的子侄辈中某人的行状才能完整述明如下内容:状主是安陆人,始居安陆的是许君明,曾祖父是许力士,祖父是许钦寂,父亲是许辅乾(这里以许辅乾子辈为例);行状中不会提及状主的高祖(五世祖)是许善、六世祖是许绍、七世祖是许法光。因许绍是唐谯国公,许圉师又曾是唐高宗时宰相,所以《姓纂》的作者在编撰《姓纂》时从安陆许氏族人或官方搜取安陆许氏资料非常容易并且资料真实,因此《姓纂》中许法光、许绍、许善、许圉师的内容真实性不容置疑。然而《姓纂》的作者面对各种安陆许氏资料,无法分辨清许君明和许法光之间的关系,认为许君明与许法光为两人,却又辨不清两人的亲缘传承关系,因此在《姓纂》安陆许氏中只简单地将许君明、许法光顺承地综合到一起并汇总成“安陆 状称询五代孙君明…法光岳州刺史生绍”,这就是导致《姓纂》认为君明与法光为两人的根本原因。
参《梁书卷十六列传第十》载:“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祖偃,宋右光祿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父攸,给事黃門侍郎。”,即王亮为王导六代孙,王导至王亮的传承世系为一世王导、二世王恬、三世王琨、四世王嘏、五世王偃、六世王攸、七世王亮,此无疑议,可见《梁书》中关于王导六代孙王亮的表述是以王导之子王恬为第一代,以王亮为第六代。同理《姓纂》中“询五代孙君明”的表述也是以许询之子为第一代,以许君明为第五代。
北宋王安石受泰州海陵主簿歙县人许平(字秉之)之请撰《许氏世谱》(详见‘王临川集’),王安石所撰《许氏世谱》其资料来源除取材于正史外,余下部分皆取材于歙县人许平所提供的家藏歙县许氏谱牒,《许氏世谱》载许绍为许善心族父,除此《许氏世谱》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任何资料有关于许绍为许善心族父的记载,王安石是治学严谨的人,他作《许氏世谱》绝不会主观臆断或凭空猜测,因此可以肯定王安石是在许平所提供给他的的歙县许氏谱牒中见到这样的记载,歙县许氏为唐朝宰相许敬宗的后人,许敬宗主持参与大唐《姓氏录》的编撰,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是隋秘书丞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可以肯定许敬宗非常清楚自己一支的许氏传承谱系,且高阳许氏在当时只能算是二、三流的士族,许敬宗的谱系资料没有攀附造假的必要,由于许绍是隋夷陵通守、唐硖州刺史、谯国公,将许善心的族父许绍这位唐初有分量的人物刻意点明在其族谱中,尤其述其‘善心之族父’这种亲缘关系,更能凸显许敬宗这位唐朝宰相自己本家族的地位,因此,在许敬宗后代族人的祖传私谱中会述及许善心族父许绍。《陈书》及《建康实录》均记载许亨为许询六代孙,并记载许亨之父为许懋,均可说明许亨为许询六代孙。许亨为许善心之父,则许绍也为许询六代孙。《姓纂》载许君明为许询五代孙,由此可证明许君明与许法光为同一人也。
《旧唐书-许绍传》载“许绍,梁末徙于周,因家于安陆,祖弘、父法光俱为楚州刺史”,许绍卒于公元621年,梁亡于公元560年,相差61年,说明许绍于梁末徙于周时,许绍正值童年,一个儿童不会自己徙于周并最先定居于安陆,最大的可能是随其父许法光徙于周并定居于安陆,南梁有承袭前朝并借鉴西魏刺史世袭的传统,因此许弘、许法光父子俱为楚州刺史,常理上讲应该是楚州刺史许弘卒后,其子许法光继任为楚州刺史,没有父亲卸任刺史一职而由儿子继承的可能,因此最初定居安陆的应该是许法光,而前面已述许君明是安陆许氏一世祖,说明许法光与许君明实为一人。
《北齐书-暴显传》记载暴显破梁西楚州获刺史许法光,南梁的西楚州被攻破后,西楚州不再属于南梁,许法光也就不再是梁楚州刺史。而“姓纂”又载君明为梁楚州刺史入周征不起,说明许君明曾为楚州刺史,后来入周。《姓纂》载法光为北周岳州刺史,《旧唐书-许绍传》也载“且在安州之日,公家乃莅岳州”,即李昞(李渊之父)在安州总管府任安州总管时,许法光作为岳州刺史就管理岳州(岳州刺史当时是安州总管府下辖的九个州刺史之一),可见许法光也为楚州刺史,后来也入周,若许君明与许法光为父子或祖孙关系,二者在入周前同为楚州刺史又同时入北周,这本身就彼此矛盾,北周也不会“征”君明,哪里会有“征之不起”的可能,若按《新唐书-表》并结合上面的分析,许君明、许弘(即弘周)、许法光、许绍四世同堂,并且同时入北周迁居于安陆,此更难以让人相信。因此,而只有君明与法光是同一人才不矛盾。法光入北周后,北周曾征之不起,后被举用为岳州刺史。
法光与君明,从名字的字意来看,二者表意几乎完全相同,古人的“表字”是阐明、昭示、光大“名”的,因此推断法光、君明,一个是人名,另一个是其表字。
综述如下,安陆许氏出自高阳,晋征君许询玄孙许弘,南梁西楚州刺史,家于西楚州,弘卒,子法光(字君明)继为刺史,入北周为岳州刺史,始徙家于安陆,法光子绍,隋夷陵通守、唐硖州刺史、谯国公,绍子善,隋邢州刺史,善子力士,唐洛州长史,力士子钦寂,夔府长史,钦寂子辅乾,金吾大将军……
备注:本文所述梁楚州,也称西楚州(即今湖北孝昌,今距安陆六十里),入北周境后改名为岳州,以别当时南陈的楚州(今安徽淮安),详见《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二》,许弘、许法光父子先后为梁西楚州刺史。
本文所采史料说明: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离唐亡不远,可信度高。
北齐书:成书于唐初,可信度高。
陈书:成书于唐初,可信度高。
王安石许氏世谱:成书于北宋,可信度高。
建康实录:成书于唐
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北宋初
古今姓氏书辨证:成书于宋
新唐书:成书于北宋
元和姓纂:成书于唐,其内容多采集自当时的行状和私谱,至宋时已有散失残缺不全,《新唐书-表》主要取自《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也有很多取材于《姓纂》,明代编书《永乐大典-御制千家姓》,也取材于《姓纂》,但却割裂其文面目全非,清代编书《四库全书》,取材于《永乐大典-御制千家姓》,并用《古今姓氏书辨证》及《新唐书-表》补缺,《四库全书-姓纂》中关于唐朝部分的内容基本能体现唐朝版本《元和姓纂》的原貌。


1楼2019-11-21 10: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