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吧 关注:209贴子:10,149
  • 22回复贴,共1

【转】德国1162万年前类人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10 20:36回复
    德国发现的1162万年前类人猿“丹努维乌斯”Danuvius guggenmosi化石或改写人类进化史
    德国古人类学家6日在德国蒂宾根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新发现的类人猿化石,称这种生活在1162万年前的类人猿可能改写人类进化史,即将进化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直立行走的时间比人们原来认为的时间提前数百万年。
    此前学术界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约600万年前在东非一种类似黑猩猩的人类祖先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开始从四肢着地的指关节拄地行走渐渐进化到直立行走。而目前这一新发现可能会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直立行走行为最早出现在树上而不是地面上,人类与类人猿最后的共同祖先并没有经历指关节拄地行走阶段。直立行走最早在欧洲出现在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身上,而不是此前认为的非洲。
    蒂宾根大学森肯贝格人类进化与古环境中心教授马德莱娜·伯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发现是古人类学的重大时刻和范式转换。它将颠覆此前对类人猿和人类进化的理解。”
    伯姆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2015年到2018年间在德国南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灵长类动物化石。研究人员根据化石推测这种类人猿大约生活在1162万年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能直立行走的类人猿,它们可能既能直立行走又能爬行。
    其中最完整的一个化石来自一个成年雄性类人猿,研究人员推算它生前身高约1米,体重约为31公斤,外形类似今天的倭黑猩猩,而令研究人员惊奇的是,它有些骨头与人类而不是猿类高度类似。有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11 08:51
    收起回复
      新化石或将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时间提早百万年
      美联社报道,科学家周三表示,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粘土坑中发现的远古猿类的遗骸表明,人类祖先开始直立行走的时间比之前认为的要提早数百万年。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大约1200万年前生活在如今德国南部潮湿森林中的雄性猿的化石部分骨骼,与现代人的骨骼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展示的研究结论称,以前未知的古老猿类Danuvius guggenmosi可以用两条腿行走,但也可以像猿一样攀爬。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德国图宾根大学的马德莱恩·博姆说,这些发现“为我们之前对类人猿和人类进化的理解,提出了根本性的问题”。
      自从达尔文首次提出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以来,类人猿何时进化出双足行走的问题一直引发科学家的争论。此前在克里特岛和肯尼亚发现的直立行走的类人猿化石记录,可追溯到600万年前。
      博姆和来自保加利亚、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人员一起,在德国慕尼黑以西大约70公里(44英里)的地方,对被称为哈默施密德(Hammerschmiede)或哈默史密斯(Hammer Smithy)的考古遗骸中发现的15000多块骨头进行了检查。在他们能够拼凑起来的遗骸中,有四具灵长类化石,它们曾经生活在1162万年前,其中最完整的是一只成年雄性,身高约1米(3英尺4英寸),体重31公斤(68磅),看起来和现代倭猩猩(黑猩猩的一种)很相似。博姆说:“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他的某些骨骼与人类极其相似”。多亏了几块保存完好的脊椎骨、四肢骨、手指骨和脚趾骨,科学家们得以重建Danuvius guggenmosi的行走方式,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它可以用手臂在树枝上吊起,但它也可以伸直双腿直立行走。
      博姆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这改变了我们对人类早期进化的看法,即这一切都发生在非洲。”和人类一样,Danuvius guggenmosi站立时有一个S形的脊柱来保持身体直立。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强大的大脚趾,这可以让它用脚抓住树枝,安全地穿过树梢。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弗雷德·斯普尔称这化石是“神奇的”,但也表示可能引来很多争论,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挑战许多现存的进化论观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11 08:53
      收起回复
        猿和人最后的共同祖先?德国出土1200万年前古猿化石
        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杂志刊发的论文,古生物学家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发现了12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很可能是人类进化史上连接猿和人的“缺失的一环”。换言之,这种兼具猿和人形态特征的古生物很可能是猿和人最后的共同祖先。
        论文作者、德国图宾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玛德莱恩·波姆(Madelaine Boehme)教授在巴伐利亚州旅游胜地阿尔高(Allgäu)的山区发现了至少属于四个古猿的遗骨化石,其中一个是成年雄性,两个是雌性,一个是青少年,经鉴定他们生活在1200万年前。
        令波姆教授感到惊奇的是,从骨骼化石来看,这些古猿既有猿的特征,也有人的特征,是“猿和人合二为一”的奇特生物。最鲜明的是,他们的手臂适合在树枝间攀援,类似黑猩猩和长臂猿,但他们的膝盖和直立的腿骨却跟人类一样。
        由于12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非常罕见,波姆教授的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可能找到了人类进化史上“缺失的一环”,即连接猿和人的过渡猿人。换言之,波姆教授很可能找到了猿和人“最后的共同祖先”(the last common ancestor),猿和人从此在进化路线上分道扬镳。
        波姆教授以凯尔特人的河神命名这种奇特的生物,名为“丹努维乌斯”(Danuvius guggenmosi)。丹努维乌斯遗骨化石的发现,将人类两腿直立行走的时间又向前推进了不少。
        从骨骼形态来看,专家们认为丹努维乌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行动,即“伸展肢体攀援”(extended limb clambering),这是一种结合树枝间攀援和地面行走的行动方式。
        波姆教授表示,从背部和脊柱骨来看,丹努维乌斯与人类的相似性远大于他们与猿的相似性,古生物学家对此感到十分惊奇,认为这确实是“缺失的一环”。
        丹努维乌斯有着宽阔的胸膛、长脊柱、伸长的腰部和便于直立行走的膝盖。丹努维乌斯像猿的部分在于长臂和大脚趾,但他们的眉骨却更像人类。
        波姆教授说,丹努维乌斯可以在树枝间攀援,但他们也在树枝上直立行走。由此分析,波姆教授认为,早期人类未必经历过弯腰行走的阶段,而是直接从树枝下到地面直立行走。
        从牙齿形态来分析,丹努维乌斯属于一种灭绝的树猿(dryopithecins),这种树猿生活在1600万年前的欧洲。
        波姆教授发现的成年雄性丹努维乌斯的骨骼化石最为完整,使得科学家可以仔细分析其身体比例。
        据科学家们估算,成年雄性丹努维乌斯身高大约1米,体重约31公斤,成年雌性丹努维乌斯则只有19公斤。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11 08:54
        收起回复
          发现1160万年前一种此前未知猿类的化石
          英国《自然》杂志6日发表的一篇演化学论文,报告了在德国发现的一种此前未知猿类的化石。这种猿类大约生活在1160万年前的中新世,为人们了解猿类在成为两足动物之前的情况提供了新线索。
          目前已有很多观点被提出来解释古人类两足行走和类人猿悬挂移动的起源,但是一直缺少化石证据。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人类两足行走源于一种四足动物将双足立于地面,类似现存的猴子;或者源于一种更倾向于悬挂动作的四足动物——和现存的黑猩猩最为相似。
          此次,德国蒂宾根大学研究人员玛德莱恩·博姆及同事,描述了一种新的猿类——名为“Danuvius guggenmosi”,其化石肢骨保存完整。研究团队认为,这块化石样本证明了一种新型体式行为,他们称之为“延伸型肢体攀爬”。这种猿类应能够借助上肢悬挂在树枝上。
          但是,研究人员注意到它们和长臂猿或猩猩等其他猿类还是有不同的,它们的后肢可以伸直,实现直立行走,而后者在移动时不会像使用前肢一样过多使用后肢。这只猿还拥有可以抓握的大脚趾,意味着它用脚掌走路。
          研究人员总结表示,“Danuvius guggenmosi”化石的发现,揭示了猿类在抵达地面之前如何开始使用后肢走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11 08:55
          收起回复
            德国巴伐利亚发现全新古猿化石 人类祖先直立行走的时间又提前了数百万年
            外媒报道,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古生物学家在德国阿尔高发现了12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兼具猿和人形态特征,很可能是人类进化史上连接猿和人的“缺失的一环”。
            科学家从1.5万块骨头化石中发现了4个这种生物个体,为其命名Danuvius guggenmosi。他们发现Danuvius与现代人的骨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并通过组建成年雄性个体的遗骸,重建了Danuvius的移动方式。
            这4个Danuvius个体分别是1个高约1米、重约31公斤的雄性,2个重约19公斤的雌性,以及一个未成年个体。
            科学家认为,Danuvius拥有能有力抓握的手臂、像人类一样平坦可以行走的脚底板,手腕灵活、手指弯曲,它可以用手臂悬挂在树枝上移动,也可以伸直腿直立行走。
            该研究作者玛德莱恩·波姆称说:“Danuvius既像猿又像人,被认为是可能找到了人类进化史上‘缺失的一环’,即连接猿和人的过渡猿人,或将推翻很多现存的进化观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11 08:58
            收起回复
              德国新发现类人猿化石可能改写人类进化史 直立行走最早出现在树上
              德国古人类学家6日在德国蒂宾根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新发现的类人猿化石,称这种生活在1162万年前的类人猿可能改写人类进化史,即将进化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直立行走的时间比人们原来认为的时间提前数百万年。
              2015年1月28日,以色列MANOT CAVE,在以色列发现了一55000年历史的人类头盖骨,专家表明这是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大发现,证明了人类的起源来自非洲。
              此前学术界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约600万年前在东非一种类似黑猩猩的人类祖先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开始从四肢着地的指关节拄地行走渐渐进化到直立行走。而目前这一新发现可能会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直立行走行为最早出现在树上而不是地面上,人类与类人猿最后的共同祖先并没有经历指关节拄地行走阶段。直立行走最早在欧洲出现在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身上,而不是此前认为的非洲。
              蒂宾根大学森肯贝格人类进化与古环境中心教授马德莱娜·伯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发现是古人类学的重大时刻和范式转换。它将颠覆此前对类人猿和人类进化的理解。”
              伯姆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2015年到2018年间在德国南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灵长类动物化石。研究人员根据化石推测这种类人猿大约生活在1162万年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能直立行走的类人猿,它们可能既能直立行走又能爬行。
              其中最完整的一个化石来自一个成年雄性类人猿,研究人员推算它生前身高约1米,体重约为31公斤,外形类似今天的倭黑猩猩,而令研究人员惊奇的是,它有些骨头与人类而不是猿类高度类似。有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1-11 09:04
              收起回复
                人类祖先直立行走的时间又提前了数百万年
                驼背、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或早或晚都会遇到背部问题。这些疾病的出现,与“两足直立行走”这一极为关键的适应性变化,有密切关联。当然,直立行走也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包括扩张视野、解放双手、节省能量等。
                可是,人类是如何演化出直立行走的行动方式呢?直至今日,这仍然是古人类学中极难回答的问题之一。
                化石证据还原在猿类成为两足动物之前
                近日,来自德国的古人类学家玛德琳·波姆(Madelaine Bhme)团队,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古猿,为人类了解猿类在成为两足动物之前的情况提供了新线索。该研究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Nature)上。
                研究者将这种新发现古猿命名为多瑙韦斯猿古根莫斯种(Danuvius guggenmosi)——属名“多瑙韦斯”代表多瑙河,该河流曾为罗马帝国北部边境的界线,被罗马人则称之多瑙韦斯河。种名“古根莫斯”则为了纪念哈默施密德地点(Hammerschmiede Locality)的发现者Sigulf Guggenmos。
                如果说南方古猿代表“从猿到人”的晚期阶段,那么多瑙韦斯猿代表的则是早期阶段。这种古老的猿类生活在1162万年前,比最古老的、直立行走的人属祖先——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还要早四百多万年。因此,它们无疑可以为我们再现一段猿类在开始两足行走之前的故事,而这段故事显然比想象的还要早数百万年发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11 09:06
                回复
                  直立行走起源假说
                  关于人类古人类两足行走的起源有很多的观点,但是一直缺少化石的证据。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人类两足行走源于一种四足动物将双足立于地面,类似现存的猴子,用手掌、脚掌或者指头做四足运动。或者源于一种更倾向于悬挂动作的四足动物,类似于现存的黑猩猩,通过攀爬、悬挂来活动。
                  在地猿始祖种(又称为阿迪)被发现之前,研究者们多认为,非洲的环境从森林转变为草原后,我们的祖先被迫改变了曾经的树栖习性,踏上了陆地,逐渐演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阿迪的生活环境显然是林地。然而,他们的骨骼形态显示出其具备直立行走的条件,所以直立行走这一革命性进程显然发生在树上。
                  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欧洲的大猿和人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这样,发现于欧洲、树上栖居的多瑙韦斯猿,似乎可以补上这缺失的一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11 09:07
                  回复
                    猿类在抵达地面之前是如何开始使用后肢走路?
                    多瑙韦斯猿的材料出土于德国的巴伐利亚州阿尔高地区(the Allgu region of Bavaria),包括手骨、脚骨、脊椎骨以及相当完整的肢骨(胫骨,股骨,尺骨等),这些片段属于至少四个个体,包括三个成年人和一个小朋友,最完整的化石来自一名成年雄性。
                    它们的身体尺寸间于合趾猿(大长臂猿)以及倭黑猩猩之间,四肢的比例和倭黑猩猩相当,有利于其在树上行走时保持平衡。
                    多瑙韦斯猿属于森林古猿。与其他中新世晚期欧洲古猿(比如匈牙利猿和西班牙猿)不同,多瑙韦斯猿具有独特的面部特征:犬齿窝缩小,犬齿垂直镶嵌于齿槽之中,下颌粗壮且突出等。此外,它们的尺骨近端、胫骨远端也与其他同时期的欧洲古猿存在差异。
                    最吸引古人类学家的是它们的骨骼解剖结构所呈现出的行动方式——延伸肢体攀爬型(extended limb clambering)。简单地说,就是多瑙韦斯猿的肢体具有四足行走的猿类以及早期直立行走的人类的镶嵌特征,既可以用手臂悬挂在树枝上移动,也可以伸直双腿,直立行走。
                    首先,它们具备了攀爬悬挂以及臂行的能力。四肢修长有力,拇指有较强的抓握能力,脚掌和手掌都能作用于行走,肘关节和膝关节、手腕和脚踝,都可以灵活转动。相比而言,有些猴类虽然可以手脚并用地在树上行走,但是却无法悬挂前进;有些用指头行走的猿类(比如黑猩猩),则缺乏强有力的抓握能力。
                    其次,它们具备直立性攀爬和双足直立行走的身体结构,比如扩张的胸廓,增长的腰椎、臀部和膝盖,特殊弯曲的脊柱、粗壮的下肢等。它们的行动不再倚仗前肢,而是逐渐向后肢转移。
                    此外,值得一提的,在多瑙韦斯猿的化石记录里,首次发现了横膈膜伸入椎骨的证据。横膈膜在人类行走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既能帮助气体交换与呼吸,又能通过提高腹部内压力,排出人体内的粪便与尿液。横膈膜的演化,无疑为人类惯常性的直立行走提供了重要的装备。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产生疑问:既然“惯常性的直立行走”是人猿相揖别的标志,而多瑙韦斯猿已经为“从猿到人”最关键一步打下基础,那么,未来的某天,人类的直系祖先会不会在欧洲大陆的某个角落和我们不期而遇呢?
                    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11 09:08
                    回复
                      参考文献:
                      Richmond B G, Begun D R, Strait D S. Origin of human bipedalism: the knucklewalking hypothesis revisited[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nthropologists, 2001, 116(S33): 70-105.
                      Thorpe S K S, Holder R L, Crompton R H. Origin of human bipedalism as an adaptation for locomotion on flexible branches[J]. Science, 2007, 316(5829): 1328-1331.
                      Bhme, M., Spassov, N., Fuss, J. et al. A new Miocene ape and locomotion in the ancestor of great apes and humans.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731-0.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11 09:09
                      收起回复
                        德国发现的1160万年前中新世猿类化石带来人类直立行走新线索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一篇演化学论文,报告了在德国发现的一种此前未知猿类的化石。这种猿类大约生活在1160万年前的中新世,为人们了解猿类在成为两足动物之前的情况提供了新线索。
                        目前科学家已提出来很多观点,以解释古人类两足行走和类人猿悬挂移动的起源,但是一直缺少化石证据。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人类两足行走源于一种四足动物将双足立于地面,类似现存的猴子;或者源于一种更倾向于悬挂动作的四足动物——和现存的黑猩猩最为相似。
                        此次,德国蒂宾根大学研究人员玛德莱恩·博姆及同事,描述了一种新的猿类——名为“Danuvius guggenmosi”,其化石肢骨保存完整。
                        研究团队认为,这块化石样本证明了一种新型体式行为,他们称之为“延伸型肢体攀爬”。这种猿类应能够借助上肢悬挂在树枝上。
                        但是,研究人员注意到它们和长臂猿或猩猩等其他猿类还是有不同的,它们的后肢可以伸直,实现直立行走,而后者在移动时不会像使用前肢一样过多使用后肢。这只猿还拥有可以抓握的大脚趾,意味着它用脚掌走路。
                        研究人员总结表示:“Danuvius guggenmosi”化石的发现,揭示了猿类在抵达地面之前如何开始使用后肢走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2-08 23:07
                        收起回复
                          我的妈呀!这就有意思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2-28 05: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