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遣句吧 关注:14贴子:307
  • 17回复贴,共1


1楼2019-10-11 09:33回复
    我写完了,没有任何想法了


    2楼2019-10-11 09:33
    回复
      【——————剧本背景——————】
      ①考题
      建昌元年,时任江苏巡抚曹元洵为正学风,于江苏省内发布《严禁私刻西学典籍告谕》,销毁西学典籍及其刻本,抑制西学宣化。后因此功提调回京,擢礼部尚书。逾一年,安徽士林领袖李徵将天主教适用教义和儒家观念结合,引入儒家教化体系,谓之“天学”,授与门生、士子。又二年,天学渐兴,影响广泛,安徽巡抚黄致平遂奏此事至京。
      部分朝臣斥其为妖言惑众的歪理邪说,议李徵及其门生三十四人该斩。风声甫至安徽,即引起轩然大波,加之曹元洵在苏抚任中整饬学风时手段凌厉,江南士子积恨甚深,籍此大作文章诗赋讽刺朝廷。
      ②补充背景
      建昌元年,徽州当地朱子学大家蔺枋因苏教改时期因不支持曹元洵的钢铁手腕,并对“学政”与“时文”持否定态度,认为当世学问式微,个人敝帚自珍,关闭学馆,避世不出。建昌元年末,安徽士林领袖李徵顺应南地反曹情绪,提出“重树儒家”之口号,推广天学。
      建昌二年,为笼络南地文人,李徵曾给蔺枋写信,推荐天学书籍,希望与其就西学、儒、理三家合著讨论之书,蔺枋回其《李徵与绝交书》,不再来往,一时为文坛哗然,形容蔺枋孤僻拗直,无出其右。
      建昌三年春,天学渐兴,蛊惑民众,安徽巡抚以民心浮动之由上呈此事,清廷下令安徽巡抚打压天学,抓捕李徵与安徽天学人士。部分文人逃往徽浙边界的徽州府避祸,而安徽省学台精吉里鸣叙善待士林,一向对西化持开放态度,故默许文人来到徽州避祸,后因此事受御史弹劾(贤达禅萨印剧本)。因天学影响不易消灭,各地检举查抄之时多兴文字狱,牵连甚广,史称“天学案”。
      文坛对天学案发出兔死狐悲之叹,结合曹元洵在苏时铁腕之影响,天下有“百家式微,儒家独尊”之传言,又因绍贞年间国力投入经济与拓疆事业甚重,而各地教育、文学风气不兴之倾向,士林在积极寻找上进之法(古者如朱子学、法学、道学,新者如天学一类)均获失败或以文字狱告终之后,各派文人一度低迷,复见清初(对照历史顺治康熙年间)逃禅之势。


      3楼2019-10-11 09:35
      收起回复
        剧本分幕:
        【第一幕】
        时间:建昌三年四月
        地点:徽州 | 梁宅
        人物:市井小说作家梁渔,天学文人蔡恩斯
        内容:李徵被捕后,天学文人团体溃散。安徽学台精吉里鸣叙默许天学文人逃至徽浙边界的徽州避祸。天学文人蔡恩斯借宿在昔日同届贡生(蔺枋门下首徒)梁渔家中:蔺枋门下首徒梁渔因多试不中,素日逃禅,以写市井小说为业。二人畅谈文学时,蔡恩斯向梁渔科普民科文学。梁渔以为有趣,遂将故事写入自己的连载小说。
        【第二幕】
        时间:建昌三年五月
        地点:徽州 | 文庙
        人物:县衙兵士, 哭庙文人吴幼渊
        内容:因其在连载小说中编写了一则民科故事,其中包含了“八旗登月与天族仙人在月球会晤”情节,后被县令以冠以“传播邪学,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逮捕拘禁。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南地文人苦曹元洵整饬手段已久,积恨甚深,遂为小说作者大鸣不平,效仿金圣叹联文哭庙,大申冤狱,当地衙门派人镇压,抓捕了一批参与哭庙的文人。
        【第二幕】
        时间:建昌三年五月中
        地点:徽州丨书院
        人物:武聂狼行,精吉里鸣叙
        内容:当夜士林密会,相约第二天夜里再行组织示威,以怀揣天学教义藏本为地下党接头信号,表示声援因疑似“天学”受到牵连的文人。学馆教授武聂狼行听闻士林密谋,将此事告知时在当地的安徽省学台精吉里鸣叙,认为此事鲁莽天真,实行定对学子不利,学台答应其会尽力在衙门为学子周旋,希望与武聂狼行在士林之中双管齐下,阻止此事发酵。后学台劝说当地府官设置宵禁五日,阻止士林外出示威。而武聂狼行劝说士林,针对此次天学案件,朝廷肯定早有准备,在此时示威义气之举,无异于挑战皇权,效果将会适得其反,但无人听取。武聂只好偷偷给几位要去示威的世子包里揣了几首歌功颂德清廷的诗,希望在危机关头给他们留一条退路。
        【第三幕】
        时间:建昌三年五月中
        地点:徽州 |书院
        人物:贤达禅萨印,精吉里鸣叙
        内容:三年五月,京中授意都察院御史贤达禅萨印前来安徽解决天学余波之事,贤达禅萨印初到徽州府,由精吉里鸣叙相迎,并参观当地书院。时在宵禁期间,县衙作出民生安定、粉饰太平之假象,故二人并未提及士人哭庙之事,事后贤达禅萨印前往县衙牢狱秘密提审传播天学的小说家梁渔,并即令县官解除当夜宵禁。当夜,文人果然外出聚集在鹤鸣楼外示威,县衙埋伏出兵,在示威中再抓反人反书。
        【第四幕】
        时间:建昌三年五月中
        地点:徽州 | 县衙
        人物:贤达禅萨印,示威文人白雪铭
        内容:县衙中,对抓捕的示威文人进行搜身时,贤达禅萨印发现武聂狼行的朋友白雪铭身上藏有赞颂清廷的诗文,怀疑他偷偷绣红旗。贤达禅由此得到暗示,堵不如疏,于是当即为文人铺设台阶,称有身不由己者可出列写一首表忠清廷,批判天学的诗,如此与西化学说划清界限,便可免除罪责。其中部分并未十分坚定拥护天学的文人顺坡而下,然而白雪铭当众撕碎诗文并用脚踩碎,表示这不是自己写的诗,不知何人何时强塞于其,一副大义凛然模样,引起贤达禅不悦,将其拘禁。
        【第五幕】
        时间:建昌三年五月中
        地点:徽州 | 学院
        人物:武聂狼行,贤达禅萨印,精吉里鸣叙
        内容:
        听闻白雪铭被捕之事,武聂狼行请精吉里鸣叙次日邀请贤达禅萨印来到学院再观书院讲堂。次日,武聂狼行在讲学中提到百家之学与经国之策,让学子们各自提出各家各派学说,辩论该派学说如何符合国之大策,有利民生安定,各学子引经据典,甚以各派学说为荣。贤达禅萨印由此得到暗示,遂在堂上鼓励学子潜心研读中华本土的各派学说,鼓励文人要建立文化自信,并表示了朝廷对于西化导致中原本土文化精髓流失的担忧。
        【第六幕】
        时间:建昌三年五月中
        地点:徽州 | 蔺宅
        人物:贤达禅萨印,蔺枋
        内容:
        第二天贤达禅萨印出行,与鹤鸣楼前静坐的文人狭路相逢,却没有再行抓捕之为,只是在告示前提点了一下明年博学鸿词科的公告,劝诫文人回去学习。随后,贤达禅萨印拜访了几位没有参加示威的当地大儒宅邸。在拜访蔺枋时,贤达禅萨印提出,希望蔺枋作为文学泰斗,发声反对当地文人的示威行为,不想却被蔺枋拒绝。贤达禅萨印遂以其徒梁渔写反书被抓之事威胁,称梁渔已经画押承认自己曾窝藏逃窜到此的天学文人。而蔺枋依然不为所动,还是拒绝了贤达禅萨印,二人不欢而散。
        【第七幕】
        时间:建昌三年五月中
        地点:徽州 | 蔺宅
        人物:武聂狼行,蔺枋
        内容:
        时候蔺枋找到其次徒武聂狼行,希望武聂在衙门中帮忙周旋梁渔的事情,武聂感到左右为难,在他看来当今困局之中,陷入其中的文人无非是唇亡齿寒,或是被归类为朝廷鹰犬。师徒二人踌躇之间,学院中传来江南地区文字狱愈演愈烈,而安徽省学台精吉里鸣叙与江南它地多学台官员因在天学事件中不作为,受都察院弹劾下课的消息。二人由此渐有感知,此回天学一案其后纠葛甚深,而文人作为一枚自以为思想自由的盘中棋子,或许也要面对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局面。


        5楼2019-10-11 09:59
        回复
          小狼的背景待补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10-11 10:26
          回复
            🐂🍺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10-11 11:01
            收起回复
              人之初性本弧


              9楼2019-10-11 11:57
              回复
                武聂狼行背景:
                父族为前明贰臣林氏,得抬汉军旗,后渐不受用。至其父一代几近凋敝,其父中贡生,为成都府书吏,然时运不济,宦海沉浮十载皆无升迁,绍贞初年被裁员,后入赘成都武聂氏,得一子,其父取名琅行,其母不喜,三岁时改为狼行,十二岁时送至徽州学文,拜在蔺枋门下。
                因其父性格谨小慎微,为其母不喜,狼行内性随其父忧思多虑,外效其母言行笃定,人称此子分明学问人,然行事“有官场气”。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10-11 12:48
                回复
                  修时间线 演12/14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10-11 12:49
                  收起回复
                    开始二修
                    第一幕第二幕合并【简化】
                    第三幕前半部分不要,从提审开始保留【和第四幕合并】
                    第五幕简化【删掉贤达禅,由小狼直接劝文人】
                    第六幕删掉前半段贤达禅的部分,直接找蔺枋,威胁无果
                    第七幕改为蔺枋与精吉里密会知其遭贬,请蔺枋出面出面,蔺枋因受贤达禅胁迫表示不肯,武聂出面阻止,精简
                    第八幕武聂的目的改为阻止贤达禅用武力镇压(标红)精简
                    第九幕改为结社文人前头,贤达禅授意
                    第十幕ok
                    第十一幕ok
                    第十二ok
                    第十三简化,因由放QA
                    第十四ok,武聂配合挪上来
                    第十五ok
                    第十六精简
                    第十七ok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10-11 14:23
                    收起回复

                      【第十一幕】
                      时间:建昌三年六月中
                      地点:徽州 | 官邸
                      人物:贤达禅萨印,武聂狼行
                      内容:
                      孰料同日下午,贤达禅萨印在鹤鸣楼辩论散去之后逮捕一名“代天学发言者”,抽丝剥茧,抓到其私宅中藏匿的洋传教士一名,断为天学案之主犯,主犯伏法,并将先前哭庙示威带头者以传播邪学之罪处决,中有梁渔,同时将梁渔等所著之相关天学书籍列为禁书,坊间不得传阅。
                      蔺枋闻讯晕厥在蔺宅书斋之中,武聂质问贤达禅,事既有平息之势,为何决然如此,反被贤达禅嘲笑蔺枋是“关心则乱”,有失“大儒风范”,而自己的手段不过是“震慑之需,稳定之要”。
                      随后贤达禅释放其余“受到蛊惑”的文人,安徽当地“皖报”追踪刊登此事见报,并重宣博学鸿词科,提倡江南士子提笔为国,不作无用之说。虽然几家牵涉其中的学门对此颇有微词,然清廷此举实震慑了大部分士林,加之明年博学鸿词科开考在即,尚未深陷其中的文人渐渐转为沉默,不再为天学案发声。
                      【第十二幕】
                      时间:建昌三年七月
                      地点:徽州 | 学馆
                      人物:武聂狼行
                      内容:
                      鹤鸣楼事后,虽然天学风气见消,但南地文人经此一事之后许多背上政治污点,渐熄以文经国的念头,多生避世之心,一时间引退避世者众,许多学谕与学生选择辞去官学,并有人转身投入修撰史集的队伍,不乏怀念明宋旧朝古风之心。武聂一边送别故友,一边见状为之担忧,以为隐患。
                      【第十三幕】
                      时间:建昌三年七月
                      地点:徽州 | 学馆
                      人物:武聂狼行,贤达禅萨印
                      内容:
                      贤达禅即将归京,临行前再与武聂见面时,武聂向贤达禅询问旧学台精吉里的处境,却原来其已遭贬岭南之地,武聂闻之伤悲,渐得天下文人寒心之感。武聂同贤达禅说,此次天学之案虽已平息,然贤达禅此回实只在政斗上做足手段,若要使士林顺化,防止类如天学之争端卷土重来,招揽在野文人,令其归顺或心向清廷,还应效仿修《四库全书》时期,请天下献籍、修史,对有过、勘误之籍既往不咎,一方面从中搜寻人才入馆修书,给天下仕林向上出头的希望,其次可以消除所谓“恶书”,更可按照朝廷的所需编撰一部当代推崇的经典文选,类《昭明文选》,正本清源。
                      另一方面武聂狼行并没有提到的是,他觉得应该没有任何文人能够拒绝牵头修史撰典、名流后世的诱惑,特别是位极人臣的文人。
                      ————
                      Q&A:一个效仿《四库全书》修史用意的补充解释:
                      其一,天学虽已无,但其流传在市井中的余籍仍未消,若天学在世间留有教义,便可有卷土重来的一天。所以若要使文人主动献出“恶书”,需以正学馆藏珍籍换取,相形之下,天学的收藏价值就显得不值一提了。其次申明对有过、勘误之籍既往不咎,更令深陷文字狱的文人看到希望,堪称大型脱罪现场,无后顾之忧,踊跃献书。
                      其二,博学鸿词科之所以并不能激起大多数文人的希望,是因南地古为汉地,满人多官宦,汉人才是贫苦文人的主要构成部分,且都对自己的学风流派多有坚持(由前几次学堂与鹤鸣楼争论可体现)。自科举时文固化以来,文人多屡考而不中,时人一则多将其归咎于满汉之分,二则批判时文,认为帝王尊儒,使文林凋敝,任由儒家一统,导致了各派名人、大儒(譬如蔺枋)更是根本无意仕途。若要招揽大儒,就要冠以盛名,使其感觉责任重大,功在千秋,修史与当世文选就是其中非常吸引大儒的一个诱饵。
                      其三,以修史为名,引导天下文人向考据学靠拢,兴起时文(科举)与考据(编修)双兴的主流学文倾向,鼓励文人不以流派之分,而回归经典正本,解构原有文坛各家自成一派的固化结构,使得新晋文人中因各人学派形成的结党之风减弱。
                      最后,与其让民间自行修史,造出各种问题史集让清廷头疼,还不如把考据人才集中起来,与时俱进地翻修一下正史,给先帝和新帝上点最新的夸夸乐。
                      ————

                      【第十四幕】
                      时间:建昌三年十月
                      地点:京城
                      人物:贤达禅萨印
                      内容:
                      贤达禅萨印回京复命。未数月,福建出类“莊廷鑨明史案”,照应前时之忧。又一月,果然政令下达,为修《钦定四库荟要》重启史馆,征流散之古籍,裨补旧四库之缺漏,凡采纳者送珍藏书籍的抄本,如有违禁之书上缴者既往不咎,并于各地或遴选经学之能人,各方之大儒入馆修撰。又因翰林院随之上疏,并开《建昌文选》之修撰工作。
                      贤达禅在拟定邀入馆修的大能名录时,给武聂写信,“希望”武聂帮助当地的募才和收书计划,起到带头作用,让朝廷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十五幕】
                      时间:建昌三年十一月初
                      地点:徽州 | 蔺宅
                      人物:蔺枋,学馆学谕
                      内容:
                      政令一出,上行下效,地方县衙在收书的时候行事武断,与文人多生争执,部分文人因此不忿。士林同时见蔺门捐书甚少,一问之下原是蔺枋之旧习,时阅旧文,觉之时过境迁者则埋故稿腐于槐树下,不求著作传世。学坛认为蔺枋此举是道貌岸然、故弄玄虚之为,有一学馆中的学谕故意前来拜访蔺枋,告知前几月时疑似武聂向贤达禅出谋献策,是为了帮助朝廷剿灭清廷不喜的学说,蔺枋意外非常,当即失色。
                      【第十六幕】
                      时间:建昌三年十一月初
                      地点:徽州 | 蔺宅
                      人物:蔺枋,武聂狼行
                      内容:
                      蔺枋当晚叱责武聂,对其向清廷建议修《四库全书》与《昭明文选》,无疑是让天下文人改推崇学文为推崇修史,就是变相将考据学推上神坛。蔺枋本人对此法多有批判,认为其失却学说本身的传承,是舍本逐末。武聂向蔺枋解释,考据学就如时文一样,并非是复兴某一学说的办法,而是能将文统和政统共存、长治久安的解法,正如师兄昔日用市井小说行逃禅之法,今日也不过是给天下文人引出另一条逃禅的道路罢了。二人提及故人,一时默然,蔺枋遂称闭关,令武聂退去。武聂出门后并未退去,于窗前静立守护。时近三更,蔺枋从窗中掷出一笺提点修史之要,上有十必与十不可,皆为大家学者拳拳肺腑之言,师徒二人隔窗对立,半晌,武聂于窗前立誓,必以其师之期望辅佐人君,复兴理学,后叩首而去。
                      【第十七幕】
                      时间:建昌三年十一月中
                      地点:徽州 | 蔺宅
                      人物:蔺枋,武聂狼行,新安徽学台
                      内容:
                      新安徽学台上门邀蔺枋入馆修理学篇,看似诚意拳拳,实为胁徽州学子上进之路为迫。蔺枋以知天命之年为由拒之,反推荐其徒武聂狼行前往,并着称其有能有志。而京中由贤达禅引荐,武聂竟也册上有名,学台转询武聂,武聂遂应召,当地文人见朱子学儒之门出人应招,渐有人才自荐或应招入馆。


                      15楼2019-10-11 16:47
                      回复
                        错别字大王武聂小狼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10-12 12:05
                        回复
                          文献:
                          《文统与政统之间: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和文学精神》李明军著,济南,齐鲁书社,2008,11.
                          《<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陈晓华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
                          《明清史事管窥》王戎笙著,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01。
                          《清初士林逃禅现象及其文学影响研究》刘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7。
                          《清史》李治亭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4。
                          《清代小说史》张俊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7楼2019-10-13 06:11
                          回复
                            “哭庙案”:
                            “哭庙案”本是吴县诸生为声讨吴县县令任维初的贪酷而组织的一次地方性请愿活动。秀才们无力造反,只能到文庙中的先圣牌位面前痛哭流涕,发泄自己的怨恨与牢骚。然而,秀才们哭庙之际正值顺治帝驾崩之时,当时皇帝逝世的哀诏已然到达苏州,秀才们的举动被认为是触犯了顺治帝的灵位,犯下了大不敬之罪, 金圣叹与诸生因此被捕,被“拟不分首从斩决”。
                            “哭庙”是苏州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当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来自殷实之家、中产阶级的读书人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监察力量,当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士子们每每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后,更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在明朝,人多势众的“哭庙”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视而采纳。但换了新朝,却引起清政府的广泛镇压。
                            “莊廷鑨明史案”:
                            浙江乌程(今吴兴)南浔镇富户庄廷鑨,因病眼盲,想学习历史上同为盲人的左丘明,著写一部史书。但又匮于自己所知不多,便去买得明朝天启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加以编辑,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帝为正朔,用永历等朝的年号,斥明将降清为叛逆,更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书成不久,顺治十二年(1655年)病死。廷鑨父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将书刻成,定名《明史辑略》,因此获罪,牵连致死七十余人,史称“庄廷鑨明史案”,亦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
                            [以上两案梗概均来自百度百科]


                            18楼2019-10-13 06: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