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玉龙六岁生辰时,其父皇为他准备了生辰宴。
虽然司马皓天心系苍生,明令禁止大操大办,严禁铺张,但总归还是宴请了当朝大臣,一同为司马玉龙庆生。
毕竟是庆生,国主本就宽宥,便允了大臣携带家眷,一同面圣。
那时司马玉龙还是一个粉雕玉琢的团子,虽然年纪尚幼,但文韬武略,风度翩翩,早有君子灼灼的风采的模样。一身浅黄太子华服,年未弱冠,如云墨发披撒至肩,皓齿明眸。
那次也是赵羽第一次进宫。
赵毅带赵羽进宫也是为了让赵羽熟悉宫中之事,磨练自身以便为国尽忠。才七岁的赵羽早已有了一副大人像。眉眼沉静,举止有度。剑眉星目,不苟言笑。
生辰宴设在青麟殿,就在御花外园附近,所以在未开席之时,便在御花外园招待众臣,众臣也乐得清闲,常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不经意间就将话题引到了后辈身上。
这样一来,赵羽自然成为焦点。
“哎呀,说起后辈,赵家儿郎可是不得不提啊。”杨老坐在八仙桌旁,捋了捋山羊胡。
“是啊是啊,赵将军之子,风神俊朗,文晓武通,实为后辈楷模啊。”
众人皆赞叹赵羽品行,不吝夸赞。
赵毅自谦再三,忽然有人声忽然高起:“真不愧是国主跟前的红人啊,连儿子都养的都比别家出彩。”
杨老闻言皱眉,众人也是心下大骇,回头一瞧,原来是叶丞身边的工部尚书,不免心生鄙夷。
这也难怪,这个工部尚书,相貌平平,虽然家中颇有些资财,但不学无术,对官场暗则倒是了如指掌。为人圆滑世故,阿谀奉承,众人不齿,可却得叶丞偏爱。靠着叶丞相这个靠山以及家财敛资坐稳了工部尚书这个位子。平日里跟在叶丞相后面,鹦鹉学舌,也因此有个“叶之喉舌”之称。倒是今日,不见叶丞相。
赵毅面色不变,这人故意胡言,多半是叶丞相授意,这宫中御前,可不是辩驳的场合,赵毅眯了眯眼,就只当是没听见那人话里的刺儿,向前跨出一步,道:“承蒙圣恩,天下太平,四海归心,百姓富足。天佑我朝,自会降才于大楚。小儿不过忝列其中,不值一提。”
众人心中有数,所在之地可不能嚼舌根,两方也没必要说的太过,赵毅打了个太极,自然就是给了对方个台阶,是个有眼色的都知道该怎么做。
那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自知说错了话,闹了个大红脸,但顺着人给的台阶下又太丢面子,只好恨恨地甩袖而去。
赵毅转身,忽有一人拽住袖衫,定睛一瞧,是杨老。
只听杨老低声说:“赵将军,国主召见。”
赵毅点头,匆匆嘱咐赵羽几句就随杨老离开了。
赵羽自是乖乖在原地等候。
过了约莫一刻钟,园中往来不绝,唯有赵羽一人孤零零地待着。
忽然,园中传来沙沙的声音,不似平常,赵羽眉目一凛,宫中宴饮,莫要出什么岔子才好。赵羽偏头,对身边的小厮交代了几句,而后就敛气屏声,朝园中走去。
园中树影婆娑,树枝横斜,赵羽掩在树后,抬手拨开眼前树枝,向里面看去。
正巧阳光直射,赵羽下意识闭眼,然后睁开,只见一个一身华服的孩子站在树下,背对着他,看着树上。阳光在那孩子的明黄锦服上滞留,似乎成为陪衬。在他面前,所有都黯然失色。
那一瞬间,赵羽还以为又看到了光。
实际上也没差,不是吗。
愣神的一会儿,赵羽无意踩到了一旁地上的枯枝,吱嘎一声,惊到了那个孩子。
“谁在哪?”刷的转过身,一声低喝,奶凶奶凶的。
赵羽心道不好,双手猛地握拳,很快松开。看那个孩子的衣着,明黄锦服,想必是少主无疑。既然如此,必须以君臣之礼待之。
赵羽从树后走出,从容不迫,走到司马玉龙面前,行礼道:“臣赵羽,参见少主,少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司马玉龙见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心下欣喜。毕竟生于宫中,长于宫中,管教甚严,纵使贵为少主,也难有玩伴。自然对赵羽多了兴趣。
“赵羽?前卫将军赵毅是你何人?”司马玉龙往前踱了两步,细细地打量着这个行礼的少年。
“回少主,是家父。”
“原来你是赵将军之子!快起,快起!”司马玉龙的眼睛里闪着光。父皇总是提到赵将军英武忠诚,其子亦是平辈翘楚。生辰宴本就允许携带家眷,那在这里见到也是可能。
“谢少主。”赵羽不卑不亢地站起,双手垂下,眉眼低垂。
“时辰尚早,你可愿与我同游?“
“回少主,愿凭差遣。“
司马玉龙未曾出宫游玩,一是宫中门禁森严,二是司马玉龙年纪尚小。但是这孩子怀有一颗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心,在园中转一圈自然也无法满足探索的兴趣。
“小羽,你可知宫外风物?我居于宫中,不曾亲眼见过。父皇数次出宫体察民情,说世间风景,不在于宫中珍奇,在于百姓生计。”软软糯糯的童音听起来闷闷的,言语之间,对宫外生活的憧憬和困之无奈流露于外。司马玉龙抬头看向树枝,视线顺着树枝向上,却终归被那朱红高墙挡了,看不到墙外的翠叶嫩枝。
赵羽一听见“小羽”二字便心下一惊,本想说这于礼不合,但看到那个耀眼的孩子那般丧气摸样还是心生不忍,几分怜悯之意涌上心头。抿了抿唇,还是张口道:
“少主不必忧虑,想来少主年幼,只要少主潜心修习,日后定有机会出宫射猎。”
司马玉龙闻言转头,虽然明知不过宽慰之言,但到底心情还是好了几分。
“而且,如果少主想听,臣,也知道一些民俗故事……”最后声音渐小。但还是没逃过司马宇龙的耳朵。
”那小羽快讲吧!“
”是。“
赵羽毕竟生长在宫外,即使读书习武,课业繁忙,仍然知道一些风土人情,市井百态说不上,还算有几个民间故事可讲。
然后赵羽讲故事,司马玉龙听故事。
竟是一起待了一个时辰。
等赵羽身边的小厮顺着找过来的时候,正巧见自家公子一板一眼地跟一个锦衣公子哥讲着什么,远远地听见什么“春社”“跳钟馗”“闹花市”什么的。虽说是讲的民间趣事,但那模样倒像是老夫子在讲书,真亏了那锦衣公子听得下去。
不过,那小厮眨了眨眼,怎么觉得这两人在一块儿倒是……般配得紧呐……
这想法刚一冒头小厮就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主子的事哪能乱想,人还要命呐。缩了缩脖子,认命似得去叫自家公子。
时辰到了,该开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