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慕课吧 关注:20贴子:128
  • 4回复贴,共1

孩子总脾气急,爱放弃?教你几招有效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飞老师说:
你的孩子是不是非常没耐心?
比如,积木搭不好就生气。
字写不好就扔纸笔,说再也不写了。
做事情只要稍微遇到点困难,就有极强的挫败感,情绪反应强烈,并要放弃。
我们都想要孩子有毅力,懂得坚持。
但到底该怎样培养?


1楼2019-07-30 16:45回复
    Part1坚持不懈的毅力,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你知道一张A4纸对折42次会发生什么吗?
    飞慕课:那是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你知道每天记住10个单词会发生什么吗?
    3年后看普通美剧基本可以摆脱字幕!
    当然,是在熟悉日常交流语法的情况下。
    要是换成韩语和日语,有点深度的影视剧也能摆脱字幕了。
    因为不管任何语言,日常交流,有1万单词量就足够了,而每天记住10个单词,3年就是10950个。
    日语韩语中有极大部分是汉字词和外来词,这些词根本没有背的意义,只要拼读出来,就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只背需要背的1万个日韩语单词,实际你的单词量会有2万!熟练掌握日韩语的日常交流,连3年都用不了。
    但可惜了,我自认做不到。
    纸对折很容易,但对折42次根本不可能,能对折十几次,恐怕就是吉尼斯世界记录了,你可以,那就是世界第一。
    一天记住10个单词很容易,但坚持3年也极难做到,要知道,单词背了可是会忘的,当挫败感和无力感袭来,人会很快倦怠。
    毅力,就是这么难得的东西。
    哪怕我们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我们就会得到质的改变,但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
    有人说,成功是由智商、情商、家庭背景决定的。
    小飞老师却认为,这些全部都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
    你小时候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古希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学生们说:“从今天起,我要你们每天坚持甩几下胳膊,以后我会检查,看都有谁做到了。”
    第二天,当苏格拉底询问时,所有学生都骄傲地举起手,1个月后,有9成的人举起了手,1年后,只有1个人举起了手。
    这个人就是柏拉图,后来与苏格拉底齐名的哲学家。
    当年我的老师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甩胳膊很简单,但每天坚持,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连甩胳膊都无法坚持,那困难的事只会更容易放弃。
    只有智商情商,却没有毅力,那是地沟里的烂泥,只会用嘴说,永远不去做。
    只有家庭背景,却没有毅力,那是扶不起的阿斗,就算爹是皇帝,也没有办法。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坚持不退缩才是影响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


    2楼2019-07-31 17:48
    回复
      Part2孩子想不学就不学,那要家长干什么?
      我一个朋友最近很头疼。
      她想着,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很羡慕其他人多才多艺。
      为了让孩子不像自己一样自卑,她带着儿子用半年时间体验了各种运动和乐器,最后让孩子在所有才艺中挑出最喜欢的,打算报兴趣班学习。
      她觉得自己做的够好了,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也尊重了孩子的兴趣。
      没想到,孩子自己挑的钢琴,刚学了两个月不到,就不想学了。
      每天练琴就像上刑场,不情不愿的坐下去,甚至边弹边哭,生生把优美的钢琴,弹成了悲伤二胡。
      看孩子哭得可怜,她就矛盾了。
      觉得自己这样逼孩子,是不对的,可听孩子的,就让他放弃了,好像更不对。
      况且她发现,孩子不止在学琴时想放弃,平时遇到点困难的事儿,就觉得自己搞不定,想要放弃。
      这个琴可以放弃,那以后学习呢?
      如果孩子觉得语数外都很难,每天背单词受不了,每天解题受不了,那也都听孩子的,让他放弃?
      显然这是不行的。
      因为这世上所有高级的快乐,都与痛苦相伴。
      所有伟大的职业,也都发自于最无聊而琐碎的小事儿。
      无法忍受无聊枯燥的人,也根本见不到美好。
      作为父母,我们本身就兼带了约束孩子的责任,孩子不愿意学习,我们要想办法让他愿意,而不是不管不顾的顺其自然。
      Part3请经常让孩子做一些难的事情
      这是飞慕课入驻导师孙明展的育儿策略。
      他喜欢给孩子做一些难的事情。
      但难的事情,孩子自然不喜欢做。
      孙老师分享了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他说自己女儿参加的教育机构的校长,曾讲过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音乐教授,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热爱音乐,但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听古典音乐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于是这位父亲就想了一个办法:
      这位父亲观察到,孩子特别想要一部高配置的计算机,于是就借此鼓励孩子,只要听古典音乐一分钟,就给孩子一美分,让他通过听古典音乐,挣钱给自己买计算机。
      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利诱嘛,孩子心思不在古典音乐上,反而在挣钱买东西上,这么不纯粹,音乐还能学好?
      实际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直接给孩子买了计算机,那孩子既不会珍惜计算机,也没有动力去听古典音乐。
      孙老师表示,自己的儿子读英语早教班的故事,与上面父亲的做法不谋而合。
      说当时6岁的孩子被英语折磨的看到英文绘本就躲,但自从用读英文绘本,然后奖励代币,用代币又可以去小卖店换东西后,孩子每次都能读大半个小时绘本,每天可以捧着七八本牛津树的绘本回家。
      只用了3个月,他就攻克了自然拼读法,6岁孩子的英语阅读水平,达到了小学三四年级。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鼓励下,孩子克服了对英语的恐惧,开始学得得心应手。
      等孩子读3年级时,就已经可以阅读中长篇英文小说了!
      不是说我们用物质奖励了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唯利是图,孩子的根性,是父母全方位教育的结果,不是一件事就能改变的。
      比如《变形计》中的城市孩子们,他们参加变形记,有的是为了2万块的奖励,有的仅仅是为了一部手机。但当他们真的体验了那个环境,克服了那些困难,再回来的时候,手机和2万块钱,在他们眼中已经不算什么。
      做成一件困难的事,最明显的一点优势,就是会让孩子越来越容易摆脱肤浅的诱惑,更容易沉得住气。
      不过要记得,等孩子体味到坚持带来的美好后,要及时撤销物质奖励。
      经常让孩子做一些难的事情,倒不用强求每件事都做出巨大成就。
      但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坚持做到一定程度,不强求,但要有要求。
      这样,在一次次克服困难事情的训练下,孩子会很熟悉成就的快感。
      他们会知道,坚持枯燥过后,会有惊人的喜悦,以后为了这份喜悦,他们就会愿意坚持更多困难的事情。


      3楼2019-08-07 16:45
      回复
        Part4孩子的一切别扭,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像有了兴趣,孩子就理应能坚持。
        但实际生活中,真不是这样。
        就算孩子真的有兴趣,但那一开始的兴趣,也完全没办法支撑他们坚持下去。
        甚至孙老师说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也没办法让孩子坚持下去。
        这时候,说明孩子有心理需求,但未被发现和满足。
        1、首先要让孩子有掌控感
        人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前提,是他能胜任!
        说一下小飞老师的一个经历吧。
        我刚工作的时候,是一个菜鸟翻译,TOPIK只考了初级。
        所以第一份正经的翻译工作,我完全没办法跟人正常交流。
        我要辞职,却遭到了家人的阻拦,他们说:“你努力一下就行了嘛。”
        这种情况下,其实根本无从谈起坚不坚持,因为我能力差太远。
        于是我请求换岗,做公司前台,花了半年时间,去背专业词汇,准备韩语高级考试,交韩国朋友聊天,与同事住一起请教,然后转岗回去,这才成为了合格的翻译。
        所以孩子表现出退缩时,暂时让孩子停下来,也未尝不可。
        因为他很有可能觉得事情难度太大,脱离了掌控。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实力相差太多,老师讲的东西全部听不懂,也不知道怎么突破,所以想要逃避时。
        我们要告诉孩子,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遇到了瓶颈或真空,我们可以暂停一下进度,一起想办法跨过去,然后事情就会容易多了。你可以帮孩子把困难的事情分成很多小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在不知不觉中,看似不可解决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可以容忍孩子慢一些,暂停一下,但不能轻易地放弃。
        当孩子每次都因为无法解决问题而退缩,这将会成为对他们自信心的巨大打击。
        因为他们总是被吓得逃跑,却从未学习到该如何与无力感战斗。
        2、然后要让孩子有成就感
        其实更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遇到瓶颈,觉得事情脱离掌控,才想要放弃。
        而是纯粹感觉无聊。
        每天对墙弹琴,谁能坚持?
        这时候,孩子就需要成就感来激励了。
        比如你不要在孩子练琴时,充耳不闻,更不要挑剔监视。
        而是做孩子真正的观众,当他有进步时,你及时的鼓励夸奖,甚至你可以与孩子角色扮演,你来演学生,让孩子教你弹琴,这样他会非常自豪。
        没有孩子会讨厌大人的真心陪伴,你可以把练琴时光,经营成温馨的亲子时光。
        平时也可以多在外人面前夸奖他练琴努力,标签其实可以有正面的效果,当父母总说孩子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朝着父母说的方向发展。
        周围人都知道自己很努力了,也夸奖了自己的才艺,那为了面子,也要努力下去不是?
        虽然我们说,做事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但别人的反馈真的很重要,重要到得不到反馈,我们就坚持不下去的程度。
        比如小飞老师写飞慕课,如果每次阅读数都是个位数,甚至还有人留言来骂,那我根本就不可能坚持下去,给钱也不行,我干不了。
        不被逼疯就不错了。
        我能坚持写下去,是因为我知道有人等着看,而且我真的能帮到一些人。
        孩子也是这样,有人真正在意他们,真正给予反馈,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很重要,他们才会有动力枯燥地坚持下去。


        4楼2019-08-08 16:47
        回复
          Part5让孩子明白,机会永远在下一次
          这是小飞老师的口头禅:机会永远在下一次!
          不是做不到,只是暂时做不到。
          很多小宝宝,又自尊又玻璃心,而且脾气非常急躁。
          他们垒不起一块积木,就能因为挫败而愤怒。
          会说话的宝宝通常还在要加一句:太难了,我做不到,我不会......
          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宝宝因为做不到这个,生气了啊?没关系,来跟我一起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我们要找解决办法,这次不会,多做几次就会了对不对?不生气的。”
          这世上,没有不会失败的人,关键是如何面对失败。
          沉溺于过去的悲伤,会永远悲伤。
          责怪于自己无能,会一直无能。
          总结经验教训,永远为下一次努力,我们才能接近成功。
          百折不挠的孩子,会成为未来活得最好的人。


          5楼2019-08-12 1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