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佛法师吧 关注:58贴子:692
  • 2回复贴,共1

近二百年来,中外佛教圈有「回归佛陀本怀」的溯源运动,这是在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二百年来,中外佛教圈有「回归佛陀本怀」的溯源运动,这是在现有的南传佛教、汉传菩萨道、藏传菩萨道以外,致力寻求释迦佛陀住世时亲说传授的教法。此一追溯佛教法源的思惟,逐渐盛行于佛教的缘由,外在的原因是「佛弟子在学习佛法的道路上希望在传说」及信仰」之外,能够有更为可信、可证的史献考证,作为探研佛法的基础」,而内在的因素则是「传统佛教的学派教说极为分歧,不仅相互对立,更各有一套论述及修行体系,因而促成学习者希望能够藉3由佛陀的原说,尽释学说分歧的疑虑及障碍」。因此,对于「佛陀原说」的探究,即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佛教圈的显学。
近代最先对印度佛教史实进行科学考证,是西方的学界,而西方学界的研究又多偏向南传佛教的史料,对于汉译藏经中印度初期佛教诸部派的经史文献,难有深入的了解,遂造成西方学界认定南传佛教即是同于「佛陀原说」的「原始佛教」。此一观点影响所及,使得一向以「上座部佛教」自居的南传佛教,亦自视等同于「原始佛教」,而多数未深入了解部派佛教分流史者,也将南传佛教视为「原始佛教。然而,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叶,经由日本学界与中国佛教界对「印度初期佛教史」的再探究,重新确认了「原始佛教」的定位,应是指佛住世至「第一次结集」时的佛教。南传佛教的传承,应当是承自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传化于锡兰之「铜蝶部」的系统,而真正的「上座部」 ,应是传承经法的阿难系僧团,并且已经隐没于世。因此,「原始佛教」既不等同南传佛教,也不是「上座部佛教」。.
原始佛教的内涵,包含了两大主轴,一是「原始佛法」,二是「人间佛教」 ,原始佛法与人间佛教之相应、统合与一致,才正名为「原始佛教」。原始佛法的意涵,主要是针对历经时空迁变、教说演迭的佛教历史而言,在流传变迁的佛教中,唯有佛陀住世时的教法一原始佛法,才是佛陀亲说的「正法」(巴saddhamma ).
在佛灭当年,由佛陀亲教之圣弟子举行之「第一次经典结集」所集成的传诵,才真能代表「如是我闻」,真能契合于[正法」的传诵。因此,修习、宣扬、传承「第一次经典结集」集成之「正法」的佛勃教团,也就是现前世间的「正法之光、正法之灯
然而,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叶,经由本学界与中国佛教界对「印度初期佛教史」的再垛,重新确认了「原始佛教」的定位,应是指佛住世1「第一次结集」时的佛教。南传佛教的传承,应当承自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传化于锡兰之「铜蝶部」的统,而真正的「上座部」,应是传承经法的阿难系团,并且已经隐没于世。因此,「原始佛教」既不同南传佛教,也不是「上座部佛教」。
原始佛教的内涵,包含了两大主轴,一是「原始排法」,二是「人间佛教」,原始佛法与人间佛教之相应、统合与一致,才正名为「原始佛教」。原始佛去的意涵,主要是针对历经时空迁变、教说演迭的佛教历史而言,在流传变迁的佛教中,唯有佛陀住世时的教法一原始佛法,才是佛陀亲说的「正法」 (巴saddhamma ).
在佛灭当年,由佛陀亲教之圣弟子举行之「第一欠经典结集」所集成的传诵,才真能代表「如是我司」,真能契合于「正法」的传诵。因此,修习、宣汤、传承「第一次经典结集」集成之「正法」的佛教收团,也就是现前世间的「正法之光、正法之灯、正
法之传承维护者Saddhammadipa」。
人间佛教的意涵,是指依止佛陀亲自教导之「因缘法、四圣谛」,实现「安顿世间、出离世间苦恼」皆能通达无碍的佛教。这是立足于世间真实一因缘生、因缘灭一的智觉,才能务实、实际的解决现实人间的问题与与苦难,这既是现实世间的真实内涵,也是解决现实人生困难的正道。同此,当依着「因缘生、因缘灭」的智见,能如实正见「缘生法无常、苦、非我我所」 ,如是能如实知「于缘生、无常、败坏、苦法」,应当「离贪、灭尽、向于舍」,才是远离、灭除世间苦恼的正道。立足「因缘生、因缘灭」的智觉,并依【缘生法、无常、苦」的正见,远离「缘生法之贪爱、取着」的「灭苦八正道1 ,两者之统贯、相应、一致,就称为「四圣谛」。唯有立足于「因缘法、四圣谛」,人们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与苦难的当前,同时度越内在的贪欲、膜患、执取及苦恼,这是真正的「世间正道」,也是「出离世间苦恼之正道」
因此,「人间佛教」的精神与奥义,既不是泛泛现代化的佛教建设,或是强调生活化的时尚佛教,也不是高揭入世化的宗教行动而已,当然更不是空谈形上哲理或遁世、神秘、灵通的佛教。唯有契合于「因缘法、四圣谛」的「人间佛教」,才能「度越现实世间的问题」,又得以满足「慈悲喜舍」、「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与「苦灭无余」,这才是正向无上菩提的「一乘菩提道」。正如汉译《增壹阿含》说「佛、世尊皆出人间」,「佛出人间,人间佛陀」的真义,即在于此。
原始佛教的实践,主要包含两项方法,一、是实现「因缘法之正观、正觉」的「观四念处(此为正观十二因缘的禅观法)」,二、是契合于「因缘法之正觉」的「七菩提支」、「八正道」。「观四念处」是体现「正觉因缘法」的方法,是正觉世间之真实一因缘生、因缘灭-的正法。依「正觉因缘法」而开展的「七菩提支」,是能断贪、解脱,具足「慈悲喜舍」,是既能安乐世间,又能出离世间忧苦的方法「八正道」包含世间八正道及出世间八正道,世间八正道能令现实世间安乐增上,出世间八正道一离贪八正道一则能出离世间苦恼,通向解脱、灭苦、成就阿糖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正道,又名为「中道」、「菩提道」
「原始佛教」的教说,在佛灭后百年内的佛教僧团,虽有所增新,但依然维持古老的教法。佛灭后116年,由于优波离系毘舍离地区的僧团,违反传统经说的修证次第与教乘,举「五事异说」贬谪声闻圣者,优波离系优禅尼地区主张「分别说」的僧团附和妥协,阿难系(经师)起而对抗优波离系(律师)佛教僧团因而分裂成阿难系上座部及优波离系之大众部、分别说部等三大部派。优波离系之大众部、分别说部依自部的思想,各自集出自部的「论义(阿毗达摩)」,而附会为佛说或圣弟子说,同时以自部的「论义」融入传统的经法中,改变了原来的经说、禅法、教乘、道次第,发展出以『论』为主的部派佛教。诸多出于后世学派的「论说」 ,是造成僧团及佛教分裂对立的源头,各部派传诵的「论(阿昆达摩)」,不仅义解的内涵是相互分歧对立,且多有不合于原始经说的见解。如近代印顺法师在著作的《印度之佛教》 (p.162-8~10)中,说到部派佛教「化外之要求亟而「论藏」兴,论兴而空谈盛。其极也,务深玄不务实际,哲理之思辨日深,化世之实效日鲜」.
目前南传佛教的经诵中,虽然保有原始的经法教说,但受到「论』与「相通于论义之增新经篇」的影响,形成古、新难分,佛说与论义交杂的困境。因此,从现今佛教的三大教派来看,奉守「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原始佛教」 ,当然不可能是「小乘」,不仅有所不同于南传分别说系铜蝶部佛教中以「论义」为主导的教法系统,也不是兴起于公元前一世纪以后的「大乘菩萨道」、「秘密菩萨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08 15:20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17 0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