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438贴子:3,159,487
  • 6回复贴,共1

大悟老师开示:修行是在每个生活的当下,安守本分,无求利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悟老师开示:修行是在每个生活的当下,安守本分,无求利他(1/5)》
怎么样能够相应到清净?我们不执着虚妄的时候,我们对世间没有欲望追求的时候,我们对世间贪求的心愿意放下的时候——你放下这些欲求、攀求,请问你生命中该来的不会来了吗?你工作,你心中无求,每个月钱还是照样给你打上吧?有没有人说我心中无求,钱就不给我了?没有吧?所以该来自然会来啊,我们的想法是多余的。我们主要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对世间没有执着得失好坏。我尽了自己的力没有?我有没有真正尽了自己的本分?我有没有处处为他人做好自己的本分?为他人做好,不是为自己做好。在家为家人做好,在社会为社会做好,在国家对国家忠心,我们每个当下都在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在利益众生。你对世间没有追求,没有自私,你该有的反而无边无尽,它自然就来,你做好它还不来?做不好才会不来嘛。
我们已经累劫习惯都在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内心所喜爱。你的问题就出在你没放下对自心所喜爱的追求。你如果看到你在追求什么,你一点一点慢慢把它看破了,看淡了,因为追求到了又如何?你吃不了八顿的,还是三顿饭嘛。当你看淡了,也不会少一顿,你的心性变得平和。可是你一直追求内心喜爱,追不到了,可烦恼了可压力了,不顺心,不如意,你可折磨了。对境界我们会起了作用,是因为内在有执着、有主观,“我要这样或那样”;“我要这样或那样”的背后有欲求。对世间有欲求,有你想要的喜爱的东西,你想拥有;你把这个想法丢掉,你反而身心清凉自在,没有烦恼,你只要付出了努力,它该来自然会来的。
一个人最主要是在觉。一个叫迷,迷失在世间的拥有、占有、追求或者害怕失去,这个叫迷;一个叫觉,觉醒,他不再追求,也不怕失去。我们说放下,你从来不追求,你没有捡起来,你放下什么?不用放下,因为你从来没追求过。那这样你的心怎么可能被境界所影响呢?被境界所影响一定内在有所求,那你就看到:原来我在世间有这么多的欲望、追求,我仍然是贪爱一切的福报都归向于我。那这样求得到吗?求不到的!我们的品德没改变,我们的私心没放下,我们不能让大家受益,我们的福田也种不下来;我们是为众生付出自己一点微小的能力而累积了一点点福德,才有这样的福田。厚德才能载物,你没德行,就是一下子给你一个亿,你马上明天得出个车祸什么的,为什么?因为你承受不起啊。有的人天天想着发财,去买彩劵,好了,终于让他中了个头奖,马上获得了几个亿,去领那个钱就被撞死了。有的得到了,不超过三年,通通用个精光,还是该做乞丐的仍然做乞丐。根据美国彩劵业的统计,获得头奖的人,一下子获得不是一个亿两个亿,那都是几十亿、上百亿啊,你想想看那是多大的财富,居然平均在三年之中把它挥霍掉了。所以得到了它永恒就是你的了吗?不是的。它可能瞬间就失去,可能得到了,你却失去了小命,别人觊觎你的钱财,你晚上回家都有人跟踪,你天天活得胆颤心惊,非常痛苦。
恭录自《破茧而出之四 - 慈悲大爱 - 智慧精华》(新版)
第一章 修行的基本概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21 08:15回复
    《心得分享:忏悔自私自利的魔性,没有找回无私利他的心——学生慧琬学习感悟分享》
    阿弥陀佛!至诚顶礼尊敬的恩师师母!
    各位学长好!
    慧琬昨天认真学习恩师关于“三心”的开示,对世间的幻化和虚妄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今天反复阅读恩师关于“初发菩提心”的开示,对比检查自己,明白了自己修行的障碍,就是没有彻底找回那颗“无私利他”的心。是恩师所说的修表面假的善相!是自欺欺人!慧琬惭愧忏悔!
    恩师说【在生活中所有的反应都在利他,就等于发菩提心了】!慧琬修学多年,在家里,给家人的印象是不辞辛劳,默默付出;在单位,给领导同事的印象是敬业奉献,大公无私。其实,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很多时候都是在层层保护中深藏着自私自利的魔性。
    慧琬今天认真深挖自己,发现自己在与人的关系上,除了对儿子的付出是真心真意、无悔无怨之外(还因为是情执难舍),对其他人似乎都是带着有求或应付之心。在对待生活所有的事情的反应中,第一时间的念头就是自私自利、自我保护。
    比如有客人电话说要来访时,第一念头是自己的午休时间是否被影响;开学排课第一念头是看看哪个课程合适自己;与同事出差住酒店,第一念头是看看哪个床铺靠窗口……总之,自私自利的念头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种种劣根真是罄竹难书!问自己,这叫做什么修行啊!天天说要发菩提心,却不知道在根源上杜绝自私自利的个性。还说要出离,要成佛,简直是痴心妄想啊!觉得自己真是惭愧至极!
    说到这里,慧琬很懊恼自己如此的刚强难化!恩师师母为教化自己这样的学生要付出多少的辛劳哪!恩师说【你看要劝醒一个人的智慧明白觉醒,不执虚妄,容不容易啊!】
    尊敬的恩师啊!慧琬觉醒以后就是无限的感恩!感恩恩师无上慈悲,不断地为我们拆解污垢欲求,不断地点化我们回归智慧德能;感恩恩师揣着、拽着也要我们离开黑暗的六道轮回!
    慧琬今后要依教奉行,继续觉照自己,找出自私自利的源头,改革自己,时时记住恩师所说的【不为己,无所求,都为利众】。
    学生慧琬再次顶礼感恩叩谢恩师师母!感恩各位学长!阿弥陀佛!
    2019/06/02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21 08:20
    回复
      《大悟老师开示:修行是在每个生活的当下,安守本分,无求利他(2/5)》
      世间人迷失这些有、得到或者失去,跟自己有关的种种,迷失在这些假相里很严重,因为自己没放下。那你去想想,什么都顺你心如你意,你真的就幸福吗?你得好好问你自己这个问题。我们在修清净心的时候,如果你专一了——我们并不知道在宇宙的能量,我们的能量本来是佛——你一旦放下了虚妄,你的心清净,这个能量跟宇宙的能量一旦接上了,它会开始净化你体内的污垢,它会自然运转,在清洗你污染的一些意识,贮存在八识田中的污垢,这些污垢遮盖了你的智慧、遮盖了你的命运、遮盖了你的福气,都造成了遮盖。所以命运坎坷都是因为欲求太重产生的污染造成的。你可以去问问看,那所有苦命的人,他们的欲望绝对是比好命的人更加重十倍百倍。你看那个饿鬼道众生的欲望,那更加强大了。我们的欲望越轻,我们的灵性越干净,我们反而拥有一切,但并不在意;可是越想追求拥有的人,他的欲望越重,他反而活得好辛苦的。你可以以这个去做一个统计,如果你们证明这是对的,你们就要学习去利他而不要为己,这样你的德行高了,福德厚了,该来自然会来,不是用求用想的它就来,不是的。搞错生命方向活得好辛苦的。
      我们读经、念佛,降伏对世俗的种种欲求、种种想法;在生活中是练习放下自己的主观,强大的个性,都能变得如水一般的柔软,接纳一切的不同。这两边都在修,一个是增强了你没有想法的清净心,一个是放下了你强大的个性,你执着、妄想特别多的地方。生活中就是怎么样看到自己错误,这些想法、这些个性、这些强大,怎么样慢慢地改进改善,怎么样去觉醒,就是忏悔改变自己。念经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追求,就是专注一念一念一念,到达完全不知谁在念,这整个一个虚妄就没有了,因为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虚妄。所以断除了六根,没有了“我”,才是真实得自在,你绝对不会被境所转了。我们现在能跨越所有境界的干扰,我们的心性清净安定,你相应去的世界绝对是好的、没烦恼的地方,你们听得懂吗?
      所以你现在在生活上练的,就如同往生以后你面对到的境界;你现在过不了的坎,过不了的关,你走了以后你面对境界,依然过不了关。你现在能够所有境界都不让你起嗔怨,不让你执着放不下来,你往生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境界能考得倒你了。所以现在我们就是在超越自己,超越虚妄的干扰,我们现在就在练这个。通通微笑接受,通通都奉献,没什么,我们就是奉献。他有需要,我们奉献;他没需要,我们不要主观意识强大:“啊,我是为你好!你得这样做,你得那样做,不然你不听妈妈的以后你就后悔了。”那个话可多了。结果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产生极大的痛苦。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天地,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因缘,我们只是以一种柔软、关怀,协助他衣食住行生活所需,而不是一定要影响他的个性。那么有错误的地方,他一定会受伤,他会跌倒,他跌倒他自然就会学乖了。所有的亲人眷属,没有一个人心性是那么相融那么恩爱的,为啥呢?就是来雕琢你那个放不下的执着。你们看看想想,在你们身边的人是不是常常你都快受不了了?如果你能受得了了,祥和接受了,你可幸福了,就在练这个功夫啊。他在雕塑你,你要超度自己,你那么坚持自己的看法个性,结果你天天活得不快乐,对方也很痛苦。这个肉身最后都会死的,都会不见的,你光执着这一口气,这个个性,执着在那,僵在那里干啥?你懂我意思吧?也就是放过了别人也饶过了自己,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恭录自《破茧而出之四 - 慈悲大爱 - 智慧精华》(新版)
      第一章 修行的基本概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6-22 11:32
      回复
        《心得分享:忏悔、觉正自心,早日回归纯净纯善的种性——学生慧彦学习感悟分享》
        阿弥陀佛!顶礼尊敬的恩师师母!
        学生认真学习恩师的开示【初发菩提心】,学习了之后,感到无比的惭愧!恩师说【是善根善种,还是恶根恶种】,【你去看自己有没有处处是利他而起反应?】学生跟恩师学习快三年了,自以为学习得还比较精进,一直在依教奉行,这几天恩师又把学生给打醒了!原来自己一直在自我保护,在自欺欺人!
        学生这几天就去观,观自己未经想法就起来的反射言行,是那么的污秽,处处都是为自己!在工作上,一直对自己说:嗯,好好工作,不在乎得失,为了客户和员工。其实这些都是用来纠正自己的后续口号,而初发心是这样的:先给自己挣钱,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舒服惬意,挣到了然后再分享给员工,更别提有没有想到客户了。在家庭里对待公婆用来**自己的口号是:爱他们,恒顺他们,让他们开心安度晚年;而初发心是这样的:就恒顺他们好了,不要找我麻烦就可以了!对待先生的口号是:爱他,关心他,支持他,包容他,照顾他;而初发心是:他的身体可别出问题,否则我就麻烦大了,还要自己养小孩。对待孩子的口号是:协助他们成长,爱护他们;而初发心是:赶快养大成人,还完债就脱身了!
        恩师说改变自己到纯净纯善的种性,学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呀!真的好惭愧,也好感恩恩师又一次把学生给打醒了,表面做得再好没用的,骗不了佛,骗不了自心呀!学生知错了,学生再也不要自欺欺人了,恩师说:【若不能回复初发心流露出至真至诚的本性修行,没掌握到这个关键,修行只是徒劳耗费光阴罢了。】学生不要再浪费光阴,在那里自欺欺人,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了!就是每个当下每个心念就是为了众生,工作就是为了客户和员工,在家里就是为了老人孩子们开心地生活,没有别的,别的什么都没有!
        学生感恩慈悲的恩师,学生一定好好学习,每分每秒回到当下的自己,用善的初发心来服务众生,早日回归纯净纯善的种性!
        2019/06/03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6-22 11:38
        回复
          《大悟老师开示:修行是在每个生活的当下,安守本分,无求利他(3/5)》
          每一个人执着在他自己的世界,他不知他所不知的一切,他还以为他知道一切。我们不要刻意去扭转别人,拈花微笑:你念经得到改善,相当好啊,多努力。你心清净,念经确实是可以断除烦恼,但是只是一时的;因为你内心深处还有欲望,还有在意,还有自我的种种,你根本没有看到自己的个性问题,跟你内在欲求、私心贪婪的问题,你没有办法除去这些虚妄,你去修清净心怎么修得出来啊?你抓着虚妄去修清净心,若是有什么好也是一时的,所以我们就是拈花微笑就好。我们下手去除内心的执着障碍。修行,一个是在修表相,一个是真实在下功夫,下功夫是对谁啊?对自心。凡是真实从内心下手去改变自己的,这才是真实地在净化、改变自己。如果一直外求道理知见在那里读经——老师见过太多读经、念佛四十年以上的,最后孩子要争他的财产,那个心可纠结了,开始生气了、怨恨了——修了四十年,他的内心并没有真实地放下这个世间的假相,你懂这个意思吗?只是表相!所以你不用听他们讲改善了多少改善了多少,人都爱面子啊,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得到根本究竟的改善,这是绝对肯定的。所以就笑一笑:你们修得好,修得好,我都不太懂。我们就是谦卑,不跟人比较,谁修得好光环都给他,我们默默做自己就好。
          一个人明白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该走什么路,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该怎么调整,我们就是不跟世间去攀比了,这个才是真正懂得修行的人。你去攀比为了什么?你对我错,你高我低啊?那个一点意义都没有嘛!对了又如何?我们业力所生,在我们的本能,我们改善不足的地方,充足了自己的本能、本业,我们能够做好本能、本业,别人才能真实地得到这个利益。比如说你不懂,你在那乱说一通,别人买回去吃了中毒,那是你没有善尽你的责任;我们不足的,我们跟人请教跟人学习,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圆满,那么接触到我们的人,通通因为我所做的作品能够受益。这是在生活上,你能够真诚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它就是一种德行。不是应付糊弄,不是专门哄骗,这样子是欺骗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所以事事我们都是所谓“老实”,这个“老实”其实智慧是深的,也就是说你在世间有种种的想法执着,有抓取这个世间的比较心、计较心,在意成败好坏,你都始终执着在意在这个里面;你不要在意这些成败好坏,你就很平常。其实光环都给别人没关系的,咱们默默做出奉献就好。我们有一分能力我们付出一分,我们有十分我们尽力十分,尽自己能力去奉献。你们知道生活中奉献,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放下自己、微小自己、柔软自己,放下分别、计较、自我的欲求。光是以一个奉献,为了利益他人,我们就可以修练好自己的品德与智慧,所以借由这样的力量来转变我们的私心,我们的欲求。一个愿意恒顺他人、利益他人的人,这个人的德行自然就好。不要住在想法上,而是怎么把事做好,我们都不住在这些比较、分别、计较里,怎么把事做好就够了。那么遇到什么我们把光环都给别人,一定是你们做得好,都是把光环给别人。
          恭录自《破茧而出之四 - 慈悲大爱 - 智慧精华》(新版)
          第一章 修行的基本概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6-23 11:06
          回复
            《大悟老师开示:修行是在每个生活的当下,安守本分,无求利他(4/5)》
            我们所有修学都是为了觉察自我或者内心所在意,或执着或眷恋或欲求,我们对于回向是时刻在生活自然中处处有利益他人的心。所以读经念佛,我们不是为自己,而是希望所有曾经我所得罪的人都能离苦得乐;我今生的忏悔若有些许的功德利益,都愿意给他们,我不再贪取自身,希望他们都能够离开痛苦。就是你处处念念都不为自己,是真实的清净。而说了也将这个心放下,说而无说,不要执着在我们自己的念头里,好像“我刚刚的念头都很善,但不知道是不是每个都得到了我的功德呢,还是我度化了他们呢?”这些多余的想法通通不要,就是做了就放下了,只要真心利益他们就好了。就只是希望,“凡是我曾经伤害过的众生,我都希望跟他们忏悔,我所修持的一切功德都愿意奉献给他们”,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真诚的心而已,然后也没有什么得失,我们不执着在这个功德上面。我们不是为了忏悔而忏悔,而是发现要忏悔的地方我们就忏悔;没有什么发现,你忏悔就只是个表相。你真心说,“哎呀,今天我做错了,一定要去忏悔;我又自私了,我又以自我为中心了,我又伤害别人了,这些方面我做错了。”你真心说“我做错了”,就等于在忏悔了,在改变了;“下一次面对,我一定要用和善的方式。”那这样你就会在个性上、在心念上、在想法上慢慢会得到一些转变。因为你看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是为了忏悔而忏悔,你不知道自己错误在哪里,你在那里忏悔什么啊?我们是要针对自己犯的错误,找到了、看到了,我们针对这些一条一条地去忏悔它、去放下它、去改变它。
            我们是随缘,因缘来了你跑不掉了,我们就尽力做,没那个因缘不攀不求。我们主要在修清净无我,凡是念经念到清净无我就有功德力了,凡是你念佛念到清净无我,就真实可以利益广大众生了。所以清净无我的人,他们在世间无论做什么事,绝对十方都是受益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清楚,我们是真正在借由世间的这些经历,借由佛陀的经教指导,帮助我们完全脱落、完全放下这个假我,脱落业力的缠绕,主要还是要达到清净无为、无我这个状态,不住于善,不住于恶。那你要攀的话攀不完的,那是无底洞,攀法也是无底洞,做什么都是无底洞,你要去攀就攀不完了。
            你看我们说求财吧,你如果老嫌不够,那是无底洞的,你怎么攀也不够的,求名也一样。今天做了一个小领导,明天想做个大干部,还不是无底洞吗?修学跟这个忙碌顾家做工作,完全没冲突,修行就是在这些忙碌工作里面,去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么多的得失、计较、分别、欲求或主观意识强大,就是在这些生活中练啊,不然你要到哪儿练?这样明白吗?不是你把工作不要了,你把儿女也不要了,你跑到山里修行了,不是这样子搞的,结果最后把自己搞得无路可走。
            所以你们要懂得真实的修行。它不是这样叫修行,还是那样叫修行,而是每个当下,你就在修行,修什么呢?修掉自己错误的想法行为,修掉自己执着虚妄的这些不明白的迷失;不在生活上下手去调整,那要到哪里去调整啊?躲在象牙塔里都没境界的,你说你能修成吗?过去,达摩祖师的师父问他怎么修行,他说,“我要盖一间茅屋,好在里面闭关修行。”结果怎么盖也盖不起来。这就是告诉你们修行不是那样修的,修行是在生活当下的。你在工作岗位不贪,无求,不嫉妒,做好本分,你看这不是修行吗?你没有烦恼,又很尽力地去利益他人,家,家顾得好;工作,工作做得好;心,心没烦恼,这个就是正确的修行啊。事实上是在修心,不是这个样子或是那个样子,不是这个状态或是那个状态,没有这样或那样,是每个当下在修,这样听明白了吗?自己还固执还烦恼,就针对这些问题去下手、去拆解自己,这样子就是叫修行。从有烦恼修到没烦恼,这样你就厉害了,慢慢把自己错误都拆掉了、都除去了,你自然就成大菩萨了,是这样子修的。你只要有这样的决心,还有不能超越的地方吗?生死都无惧了,你这一生的坎没有超不过的。你说“我放不下”,没有放不下,你生死都不顾,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你一定放得下的。
            恭录自《破茧而出之四 - 慈悲大爱 - 智慧精华》(新版)
            第一章 修行的基本概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6-24 12:29
            回复
              《大悟老师开示:修行是在每个生活的当下,安守本分,无求利他(5/5)》
              咱们业力显现的,咱们都得付出去圆满它;你不去处理它,圆满它,这个事情它就永远摆不平了。那缺钱,你还愣在家里干啥?非得饿死一个孩子你才要出去努力吗?缺钱,你出去做苦工你也得做啊,为了孩子为了家你也得干啊,是吧。你还犹豫着念观世音菩萨,请她给你送便当来啊?她不会给你送便当的,你得靠自个。面对业力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去圆满。面对生命的各种考验,我们都欢喜地、甘愿地去接受。如果尽力了,它仍然烧个精光,那是你的命,你已经尽力救火了,还是救不起来,还是烧个精光,那么也就放下了;算了,该有此劫,想多了也没用,咱们慢慢再努力吧,失去了只要你努力,它又回来了。所以不好的不会永远,而美丽的也不会永远,所以为什么教大家随顺自然就好,随顺这个因缘,不要刻意求好或怕不好,就是做自己本分。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去做。比如说家里房子漏雨了,你不能说在家念着佛它就不漏,你就爬上去,把它钉钉弄弄,你不会就找个工人来,它就不会再漏了,这叫随顺这个因缘去做适当的事;但是在做的时候,我们心啊没啥得失好坏,凡事尽力。那么做完了以后如果它就是还漏,怎么修也修不好,你得面对了。但是应该没这个事,咱们只要尽力,应该都能处理好。真的处理不好就面对,就是这样子,好与不好都平常心。
              这个东西很细微。你们往往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想法都一堆一堆的,其实顺其自然就最好,该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该来什么我们也就平常心,失去了咱们还是平常心,但是该咱们应该做什么,咱们就是把它做好,叫做偿还业力的显现。我们去偿还、去面对、去付出、去处理、去圆满,但是心摆在清凉、清净处,没有得失、没有分别、没有好坏;你们能够练得心性常处在清净平常上,那么世间什么事也不会引起你的烦恼了。这个你们得慢慢去悟,在生活中慢慢去悟。因为你遇到什么事啊,如果一直放不下来,事实上只是自己在那里自找麻烦而已。过去现在未来这些想法都尽量不用起来,当下我们处理完了,就丢掉了。每个当下我们的心不偏离清净,我们主要是保任在清净处,清净处是无我的,无我是必须革除有我的执着眷恋的部分,就会进入无我。
              不专心,是因为你的心啊,老是用在这些会变化的假相上。你当下处理事情就在修行,你的心是否清净安定?你是否尽心尽力去面对事情,甘愿地承受、甘愿地处理、尽力地圆满?你在处理每一件事情的当下,心没有得失没有想法。你做什么都不专一,念经怎么可能专一呢?念佛静坐也专一不了的。所以老师讲这些重点啊,你们都要记住,做什么我们的心都要保持在一个清净的地方,面对任何的境界我们都甘愿偿还了、甘愿付出了、甘愿面对了,但是我们的心不脱离清净、正觉、安定这个地方,我们就是专一在修学老师的法,然后改革自己而已。
              这么好、这么简单的法你不好好珍惜,还在那乱攀乱攀,那不安定真是你自找的了。你用心真切,你改革的速度自然就快;你用心不真,你改革的力量就不够。那要改到哪一年啊!把自己的这些错误、执迷,慢慢地一点一点剥落了,那就一定是专注了。不管我们拜佛、念佛、静坐、念经,还是生活历练,这全部都只是一种辅助;我们吃素、我们行善、我们积德,我们怎么样,它都是为了洁净身心的一种辅助,让你脱落世间的虚妄,最后你入了根本,其实就没这样那样的了。
              恭录自《破茧而出之四 - 慈悲大爱 - 智慧精华》(新版)
              第一章 修行的基本概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6-25 1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