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北京的马路边...望向周围路边的人,一半的人都带着白色的3M口罩,大多数人面无表情...大家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吃饱穿暖努力工作”的务实和使命感
但是在上海,当你走在南京西路上,走在淮海路上,走在法租界的乌鲁木齐中路安福路上,你会感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热闹,少有人戴着口罩,两三结伴的人很多,他们都在说说笑笑...生活的气息从这些人事物上飘荡开来,浓得化不开。
北京给人的是生存感,你时常感到自己是在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付出;上海给人的是竞争感,你总觉得自己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前者多一分无奈,后者多一分励志。选择北京多是只为事业,选择上海却既为事业、又为生活。...来到北京打拼,你常常会觉得自己为了追求而放弃了一些东西,所以有时感到苦涩、感到迷茫、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在上海,你一边在追求也一边在享受,这座城市时常不经意地向你展开美好生活的蓝图,让你为之拼搏并心甘情愿。
如果北京对你而言的资源优势不在,你也许毫不犹豫就打包离开;但若是你在上海遭遇了事业或爱情的不如意,这座城市却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你留住。”
以上描述跟我对北京上海的印象非常符合,写得很细腻,来源自知乎:你如何对比北京和上海?有兴趣的可自行搜索,全文如下:
作者:驴甲 很可口。
10163人赞同了该回答
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上海,北京给人的“漂泊感”更强烈。这种漂泊感来自于路边。
周末,当你走在北京的马路边,突然想去便利店买点吃的,环顾四周发现对面街边就有一家,但是马路太宽,中间还竖着一排栏杆,你找不到地下通道,天桥很远,只能往路的另一边绕,这一绕就是将近一公里。等你终于到了路口斑马线旁,疾驰而过的汽车会让你怀疑它们是会遵守交通规则,还是分分钟把这个路口变成车祸现场。你安静地等着,但是路口红绿灯的变换规律让你捉摸不透,红灯的时间总是长到让你以为灯坏了。你暂时转移了目光,望向周围路边的人,一半的人都带着白色的3M口罩,大多数人面无表情,小部分人眼睛弯着,你知道他们在笑,但是你看不到口罩之下他们咧开的嘴,于是他们的笑容无法感染到你。你终于跟着人群一起过马路了,却吃惊地发现红灯依旧是红灯,只不过闯的人多了,大家便不怕了。被人流截断的车流里,传出一阵阵急促而不耐烦的喇叭声。你买完东西出来,又重复了一遍来时的过程,你看着漫天灰黄色的雾霾,恨恨地拿出口袋里的口罩戴上,心里赌气地想:
“MD,要不是为了这里的资源,我才不要待在北京。”
但是在上海,当你走在南京西路上,走在淮海路上,走在法租界的乌鲁木齐中路安福路上,你会感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热闹,少有人戴着口罩,两三结伴的人很多,他们都在说说笑笑,生气吵架的也有,说话声就这么没有阻隔地飘进了你的耳朵,你看得到每个人脸上完整的表情,和一些人开怀大笑时的牙齿。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了一溜长队,组成队伍的是上海的大爷大妈们,偶尔参杂着几个年轻人,他们正在排队购买清明团子,或者鲜肉月饼,你看着这庞大的阵势,看着人们略显焦急而抬头朝前望的表情,不禁好奇起这两样东西究竟该有多么好吃。马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是这座城市的大半气质,街边开着好几家咖啡馆,年轻的、穿着时髦的少男少女坐在里面外面,谈笑风生,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每张脸都在闪闪发光。即使他们不曾看你一眼,你也依旧觉得十分美好。再往前走,路口有两个卖花的商贩,花儿都开得很好,商贩却在争吵,粗俗的话语和嘹亮的嗓音引得咖啡馆里的老外回头张望,但是争吵是他们的,与你无关,阳光依旧好,你的心情也依旧灿烂。你走到静安雕塑公园,走到徐汇滨江,大片小片的绿色草坪出现在你眼前,草坪上有帐篷,有野餐的桌布,有说说笑笑的好友,有慵懒依偎着的情侣,有溜着狗的夫妻,有追逐打闹的小孩,平地上有玩着滑板的少年,小树林里有色彩鲜艳的吊床,生活的气息从这些人事物上飘荡开来,浓得化不开。
令人满意的是,这些景象总会按时出现在每个天气晴好的上海周末,你不用担心谁会爽约。就好像有人安排了一场巨大的巡演,并随时欢迎你的加入。
北京的漂泊感还来自于路人们的穿着。这是一座对穿着打扮太不上心的城市,这种和城市的粗犷气质浑然一体的土,很容易就把你同化。大家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吃饱穿暖努力工作”的务实和使命感,你不会想在出了三里屯之外的地方成为一只惹人注目的花蝴蝶。但是在上海,只要你还不在太偏远的地方,就随处可见打扮入时一丝不苟的人们,这种“吃好穿好才能工作”的兼顾感也会很快把你同化,小资城市的势利气息萦绕在每个繁华商圈的街头,鞭策着每一个和你一样有上进心的人。
这大概就是北京和上海的不同。北京给人的是生存感,你时常感到自己是在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付出;上海给人的是竞争感,你总觉得自己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前者多一分无奈,后者多一分励志。选择北京多是只为事业,选择上海却既为事业、又为生活。老北京土著的胡同生活与你无关,你找不到路融进去也负担不起,上海的公园和梧桐树却时刻向你敞开怀抱。来到北京打拼,你常常会觉得自己为了追求而放弃了一些东西,所以有时感到苦涩、感到迷茫、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在上海,你一边在追求也一边在享受,这座城市时常不经意地向你展开美好生活的蓝图,让你为之拼搏并心甘情愿。
如果北京对你而言的资源优势不在,你也许毫不犹豫就打包离开;但若是你在上海遭遇了事业或爱情的不如意,这座城市却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你留住。
2017-02-02 最后编辑于 2018-12-27
但是在上海,当你走在南京西路上,走在淮海路上,走在法租界的乌鲁木齐中路安福路上,你会感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热闹,少有人戴着口罩,两三结伴的人很多,他们都在说说笑笑...生活的气息从这些人事物上飘荡开来,浓得化不开。
北京给人的是生存感,你时常感到自己是在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付出;上海给人的是竞争感,你总觉得自己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前者多一分无奈,后者多一分励志。选择北京多是只为事业,选择上海却既为事业、又为生活。...来到北京打拼,你常常会觉得自己为了追求而放弃了一些东西,所以有时感到苦涩、感到迷茫、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在上海,你一边在追求也一边在享受,这座城市时常不经意地向你展开美好生活的蓝图,让你为之拼搏并心甘情愿。
如果北京对你而言的资源优势不在,你也许毫不犹豫就打包离开;但若是你在上海遭遇了事业或爱情的不如意,这座城市却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你留住。”
以上描述跟我对北京上海的印象非常符合,写得很细腻,来源自知乎:你如何对比北京和上海?有兴趣的可自行搜索,全文如下:
作者:驴甲 很可口。
10163人赞同了该回答
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上海,北京给人的“漂泊感”更强烈。这种漂泊感来自于路边。
周末,当你走在北京的马路边,突然想去便利店买点吃的,环顾四周发现对面街边就有一家,但是马路太宽,中间还竖着一排栏杆,你找不到地下通道,天桥很远,只能往路的另一边绕,这一绕就是将近一公里。等你终于到了路口斑马线旁,疾驰而过的汽车会让你怀疑它们是会遵守交通规则,还是分分钟把这个路口变成车祸现场。你安静地等着,但是路口红绿灯的变换规律让你捉摸不透,红灯的时间总是长到让你以为灯坏了。你暂时转移了目光,望向周围路边的人,一半的人都带着白色的3M口罩,大多数人面无表情,小部分人眼睛弯着,你知道他们在笑,但是你看不到口罩之下他们咧开的嘴,于是他们的笑容无法感染到你。你终于跟着人群一起过马路了,却吃惊地发现红灯依旧是红灯,只不过闯的人多了,大家便不怕了。被人流截断的车流里,传出一阵阵急促而不耐烦的喇叭声。你买完东西出来,又重复了一遍来时的过程,你看着漫天灰黄色的雾霾,恨恨地拿出口袋里的口罩戴上,心里赌气地想:
“MD,要不是为了这里的资源,我才不要待在北京。”
但是在上海,当你走在南京西路上,走在淮海路上,走在法租界的乌鲁木齐中路安福路上,你会感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热闹,少有人戴着口罩,两三结伴的人很多,他们都在说说笑笑,生气吵架的也有,说话声就这么没有阻隔地飘进了你的耳朵,你看得到每个人脸上完整的表情,和一些人开怀大笑时的牙齿。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了一溜长队,组成队伍的是上海的大爷大妈们,偶尔参杂着几个年轻人,他们正在排队购买清明团子,或者鲜肉月饼,你看着这庞大的阵势,看着人们略显焦急而抬头朝前望的表情,不禁好奇起这两样东西究竟该有多么好吃。马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是这座城市的大半气质,街边开着好几家咖啡馆,年轻的、穿着时髦的少男少女坐在里面外面,谈笑风生,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每张脸都在闪闪发光。即使他们不曾看你一眼,你也依旧觉得十分美好。再往前走,路口有两个卖花的商贩,花儿都开得很好,商贩却在争吵,粗俗的话语和嘹亮的嗓音引得咖啡馆里的老外回头张望,但是争吵是他们的,与你无关,阳光依旧好,你的心情也依旧灿烂。你走到静安雕塑公园,走到徐汇滨江,大片小片的绿色草坪出现在你眼前,草坪上有帐篷,有野餐的桌布,有说说笑笑的好友,有慵懒依偎着的情侣,有溜着狗的夫妻,有追逐打闹的小孩,平地上有玩着滑板的少年,小树林里有色彩鲜艳的吊床,生活的气息从这些人事物上飘荡开来,浓得化不开。
令人满意的是,这些景象总会按时出现在每个天气晴好的上海周末,你不用担心谁会爽约。就好像有人安排了一场巨大的巡演,并随时欢迎你的加入。
北京的漂泊感还来自于路人们的穿着。这是一座对穿着打扮太不上心的城市,这种和城市的粗犷气质浑然一体的土,很容易就把你同化。大家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吃饱穿暖努力工作”的务实和使命感,你不会想在出了三里屯之外的地方成为一只惹人注目的花蝴蝶。但是在上海,只要你还不在太偏远的地方,就随处可见打扮入时一丝不苟的人们,这种“吃好穿好才能工作”的兼顾感也会很快把你同化,小资城市的势利气息萦绕在每个繁华商圈的街头,鞭策着每一个和你一样有上进心的人。
这大概就是北京和上海的不同。北京给人的是生存感,你时常感到自己是在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付出;上海给人的是竞争感,你总觉得自己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前者多一分无奈,后者多一分励志。选择北京多是只为事业,选择上海却既为事业、又为生活。老北京土著的胡同生活与你无关,你找不到路融进去也负担不起,上海的公园和梧桐树却时刻向你敞开怀抱。来到北京打拼,你常常会觉得自己为了追求而放弃了一些东西,所以有时感到苦涩、感到迷茫、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在上海,你一边在追求也一边在享受,这座城市时常不经意地向你展开美好生活的蓝图,让你为之拼搏并心甘情愿。
如果北京对你而言的资源优势不在,你也许毫不犹豫就打包离开;但若是你在上海遭遇了事业或爱情的不如意,这座城市却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你留住。
2017-02-02 最后编辑于 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