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戏剧发达,能乐、狂言、傀儡戏(亦称文乐或净琉璃)、歌舞伎等各时代的戏剧瑰宝得以共同繁荣,传承后世,且分别拥有较多受众,这使得日本近现代戏剧建构过程颇为艰辛,其现代性探索远远滞后于小说、诗歌。 然而,经过新派剧、话剧等的不断摸索,尤其是古老的能剧在1954年威尼斯世界戏剧节获得广泛好评,日本人再次开始思考戏剧的传统与现代问题,并在1955年尝试由能剧、狂言、话剧、歌剧演员同台演出现代剧,显示了战后日本戏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懈的探索,并为先锋戏剧理念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文化土壤。
一、 日本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先锋性
早期日本先锋戏剧主要模仿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并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前后传播一时,但受时代所限,未能开花结果。 二战后,日本话剧首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在1960年代达至巅峰期,但亦有学者指出其不足之处。 福田恒存在《日本话剧史概观》(1958)中指出:“现在的话剧完全陷于自我迷失之中,既不了解自己的来历,也不想了解。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拥有什么? 也不想知道,仅仅知道自己不是什么,没有什么。 它徒然地环顾四周,忧心忡忡地看着其他类似的艺术门类,了解到它们的来历与前景,清点了它们的财产目录,知道它们都非同寻常,但唯独自己平淡无奇,一无所有,因而感到巨大的不安和自卑。 话剧人看到京剧和马歇·马叟,感到自己缺乏肉体训练;看到能剧、歌舞伎,就觉得自己缺乏传统与程式;看到音乐剧、芭蕾舞,就觉得自己缺乏舞蹈、音乐;看到前卫绘画、前卫插花,就觉得自己缺乏题材;看到电影,就觉得自己缺乏速度、企业运作、俊男美女及大批观众。 如果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或莫斯科艺术团来访,日本话剧人又会感到某种匮乏感。 一言以蔽之,他们只会确认别人的‘拥有’及自己的‘匮乏’,他们从话剧五十年历史中获得的智慧仅此而已。”(福田恒存67) 福田恒存指出了成熟期日本话剧的“自我认同”障碍,即其主体性缺失问题。 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西化的脚步而发展起来的话剧确实存在浓重的“模仿”痕迹,所以当代日本先锋戏剧探索亦是日本戏剧“主体性”建构的必要路径,即战后日本先锋戏剧是在反抗写实主义话剧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并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
一、 日本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先锋性
早期日本先锋戏剧主要模仿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并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前后传播一时,但受时代所限,未能开花结果。 二战后,日本话剧首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在1960年代达至巅峰期,但亦有学者指出其不足之处。 福田恒存在《日本话剧史概观》(1958)中指出:“现在的话剧完全陷于自我迷失之中,既不了解自己的来历,也不想了解。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拥有什么? 也不想知道,仅仅知道自己不是什么,没有什么。 它徒然地环顾四周,忧心忡忡地看着其他类似的艺术门类,了解到它们的来历与前景,清点了它们的财产目录,知道它们都非同寻常,但唯独自己平淡无奇,一无所有,因而感到巨大的不安和自卑。 话剧人看到京剧和马歇·马叟,感到自己缺乏肉体训练;看到能剧、歌舞伎,就觉得自己缺乏传统与程式;看到音乐剧、芭蕾舞,就觉得自己缺乏舞蹈、音乐;看到前卫绘画、前卫插花,就觉得自己缺乏题材;看到电影,就觉得自己缺乏速度、企业运作、俊男美女及大批观众。 如果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或莫斯科艺术团来访,日本话剧人又会感到某种匮乏感。 一言以蔽之,他们只会确认别人的‘拥有’及自己的‘匮乏’,他们从话剧五十年历史中获得的智慧仅此而已。”(福田恒存67) 福田恒存指出了成熟期日本话剧的“自我认同”障碍,即其主体性缺失问题。 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西化的脚步而发展起来的话剧确实存在浓重的“模仿”痕迹,所以当代日本先锋戏剧探索亦是日本戏剧“主体性”建构的必要路径,即战后日本先锋戏剧是在反抗写实主义话剧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并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