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个“魏”字,可以区分九成宫的各个版本,这里介绍一些知名的宋拓版本。
李琪本是公认的最早拓本,估计是北宋初期。不过这个“公认”存在很多质疑,比起其它版本,李版未损的字太多,但这些字很可能是涂改出来的。因为李版存在大量明显的涂改痕迹,如果仔细观察和对比还会发现李本的未损字和其它版本的一些半损字的未损笔划不统一,而且未损字的写法有违背欧体险峻的原则。如此,李本的年代就不容易断定了。
另外两个北宋的拓本是库装本和吕伯威本。判断北宋本的主要依据是“重”字未损,但如果有涂改的话,这样就很难判断。
从上图可以看出库装本的“魏”字损毁的很厉害,如果北宋原碑已经有风化腐蚀了,那么可以推测,那些南宋版的清晰“魏”字,都是经过打磨剜刻修复美化过的,那么原来的字到底长什么样还真难推测了。
三井本、岳雪楼、龚心钊...这些都是南宋拓本。
南宋的最好版本是三井版,即端方本。三井收藏的另一个重要版本是李鸿裔本。这两个版本差不多,但端方笔画较细,李鸿裔粗细适中,但损坏度大于端方。三井本也有涂改现象,对比其它版本,某些笔画涂的不一致。
岳雪楼本相比之下,涂改水平就太差了,“魏”字可明显看出涂改的部分。
龚心钊实际收藏了两个版本,即高凤翰本和党崇雅本,高凤翰本在拍会上以1725万元高价拍卖出去了。龚本的字口边缘都非常清晰。
玉山草堂、刘健之本的“魏”字又有损坏,“鬼”字的撇和竖弯钩连到一起了,由此判断它们的年代较晚一些。
秦刻本是最好的翻刻本,仿刻的是南宋拓本,对初学者来说要好于风蚀模糊的北宋本,因此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很流行。
翁藏本也是一种秦刻本,曾骗过专家鉴定,并妄称“海内第一本”,大量出版,影响很大。后被揭穿,于是改用三井版,称“海内第一唐拓本”,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对唐拓本的误解。
最后提一下董其昌本,赵孟頫鉴定此本为唐拓本。这个版本知名度很小,只在民国时期发行过一个珂罗版的,大部分人认为是翻刻的。我最初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网上的图片清晰度太低,第一页的笔画太细,还有几个字的笔画明显不对。我原先是借鉴一些损坏字的写法,后来对比李琪本,越来越觉得董本的写法才更像欧阳询的风格,而且未损的笔画还可以和三井本对上。在假设李琪本是涂改过的之后,董本原来不对的笔画就可以解释了,我花了更多时间逐字对比了好几个版本之后,发现相似度非常高,在很多细节上可以与各版本相印证,这是翻刻本极难做到的,因此它很可能真的是唐拓本。但也不是没有疑惑,因为董本有几个字的笔画明显和其它版本不一致,而且整体笔画粗细不均匀,很多字的笔画太细,还有印刷精度不够,无法看出是否有涂改的情况。假如它不是唐拓,而是宋拓涂改过的,那么估计至少应该比三井本更早。总之,董本是很好的参考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