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e家吧 关注:21贴子:619
  • 0回复贴,共1

这才是最好的教育,99%的人都错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业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做完作业他们上哪儿欢乐,到哪儿荡起双桨呢?"
面对两天不写就堆成山的作业,孩子们痛苦,家长们挠头,甚至因此而造成的家庭大战也频繁上演。前段时间,一篇"陪孩子写作业累到心梗"的新闻也引发家长们的强烈共鸣。一位妈妈因为陪五年级的孩子写作业,引发心梗,不得不去医院做了两个支架。
这位妈妈说,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最新发布的《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中显示,过去3年间,我国中小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由3.03小时降低为2.82小时。但即便如此,仍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而"陪作业"也成为中国家长的普遍现状,是影响家长幸福感,诱发亲子矛盾、家校矛盾的主要社会问题。在中国,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陪写的家长高达78%。
很多妈妈们感慨,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就再也没在12点前睡过觉,焦虑、失眠、吵架,每天都会重复一遍。
孩子本不该承受如此重负,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更不能因为"陪作业"恶化至冰点。几岁、十几岁的年纪,如果丧失了一切追求和兴趣,只是沦为作业的奴隶,那么孩子的未来,必定是可悲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一百年前的教育思想并没有被成功浸透到我们的教育中。孩子们的学习历程变得越来越功利,知识越来越低龄化 。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渴望最终以一份成绩单,来作为所有人的评判标准。成绩高,那么学校、家长和孩子就都是优秀的、成功的,成绩差,则反之。如此简单粗暴的界定,是导致孩子课业越来越繁重,家长越来越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孩子的成长进程,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快乐学习,用这个年纪特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去求知、创新,在和谐而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在"陪作业"的风波过后,一名北大教授专门写出了一份陪作业攻略。
他认为要想改变现状,除了教育政策的逐步转变,家长们也需要放下负担,看轻成绩,着力于孩子的精神培养和素质教育。家长们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着重培养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从被动写作业,到主动自愿去学习,经过这种转变,才可以最终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那我们的教育,才可以真正有效地渗透到孩子的成长当中。

说到底,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育人。
培养强大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胜过孩子写上几十本作业。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先生,他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从小就受到作为牛津大学教授的父母的熏陶。虽然他当时的成绩在班级里从未进过前半,但是这并不妨碍霍金获得父母最大的支持,在科学上如饥似渴地进行探索研究,最终成为我们认识的霍金。
我们的教育,应当将目光放长远,比起培养出一个考试机器,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又一个丰富而有思想的人。传播知识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有益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未来铸就坚实基础,让孩子受益一生。
因此,不断创新学习模式,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简单,更有效,让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才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1楼2019-04-28 10:33回复